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的最后一次崛起机会是怎么被糟蹋的?

晚清的最后一次崛起机会是怎么被糟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30 更新时间:2023/12/30 21:47:38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一度在康熙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随后,这个国家就走向了下坡路,甚至,把中国带进了一个落后、屈辱的泥潭,让百姓遭到了战火的洗礼。不过,为了拯救、维护清朝的统治,清朝的有识之士,做出了一系列举措。

这期间,就出现了短暂的“同光中兴”。

同光中兴,被称为“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回光返照”,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同治帝与光绪帝之间的一段中兴之治。与历史上其他“中兴”不同的是,同光中兴更像是一次回光返照,一段王朝覆灭前的平稳期。

这一时期,国家虽然并未变得繁荣昌盛,但是,却涌现出许多思想进步的人士,使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虽然,这些复苏的迹象对于陷入内忧外患的王朝来讲于事无补,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清朝的衰落期。

那么,这样一段中兴之治是怎么发生的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清廷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两场大规模的战争已使国库中的银两不存一二,清廷迫切需要一场改革,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入不敷出的窘境。可以说,这两场战争就是推进同光中兴的动力。

最终,在朝中大臣和各界先进人士的倡导下,光绪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兴办洋务、派遣学生远赴海外留学、任用先进人士等。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举措为国家繁荣带来了良好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西方列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粉碎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美梦;经过一场中西方碰撞之后,清廷被迫签订了多项丧权辱国的条约,不得不任由外国人随意使用港口。虽说,这段往事对中国人来说是屈辱的,但凡事终有利弊,外来文化促进了清朝的进步,这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并且,随着资本主义思想在清朝开枝散叶,这种思想一度成为先进人士的主流思想。由此来看,清朝的同光中兴亦是大势所趋,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所致。

最后,这两位皇帝统治期间朝廷涌现了许多栋梁之材;虽说,此时官僚系统的腐朽已根深蒂固,但是,亦有许多忠心耿耿,有能力挽大厦于将倾的大臣,愿意为清廷效犬马之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恭亲王奕訢这几位大臣。

这些人能力出众,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那么,同光中兴时期,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呢?

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实行,诸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建马尾船政等机构逐渐成立,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族工业。在此期间,天津、浙江两地的纺织业发展迅速,湖北重工业也在张之洞的治理下蓬勃发展,西方商人间接促进了广东水陆运输行业的发展。

从表面上看来,这些新兴产业促使国家经济得到急速攀升,但是,为什么这段中兴之治无法挽救满清覆灭的命运呢?

笔者认为,虽然全国各产业实现了部分西化,但是,清廷整体的统治制度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仍保留着以封建制度、儒学思想治国的基本国策。西化的产业围绕着不变的封建制度运行。总体来说,仍是换汤不换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在此期间,中国已初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种萌芽是在封建政体下发展的,注定是会受到限制的。通过西方国家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体制的改革。显然,顽固的满清统治者根本不允许封建体制出现丝毫的变动。

可以说,这种守旧的观念牢牢限制了新兴思想的成长。随着国家对改革需求的日渐加深,先进人士与旧势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到了光绪在位期间发生的“戊戌变法”,就是这种矛盾最直接的体现。

综上所述,同光中兴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这场中兴是清政府尝试自救的一种体现。

在同光中兴期间,所有的改革政策均围绕原有的封建体制,受到封建框架的约束。所以,很多人将同光中兴看作是“中国首次资本主义改革”,但是,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严格来说:同光中兴只是一次资本主义改革的尝试。

在此期间,虽然全国各地民族工业林立,许多新式企业被创办,但是,并没有进入到大机械化生产的阶段,因此,整个清朝社会仍处于非常落后的局面,而临时组建的北洋海军看似装备精良,但是,他们仍然不是西方列强的对手。

我们在肯定“同光中兴”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衰落,始终无法取得与其同期的日本的成就。倘若,在同光中兴期间,清政府能及时意识到全面改革的重要性,及时完成政体改革,清朝的强国之梦说不定还会实现呢!

只可惜,历史是无法改写的,这场同光中兴不彻底的改革,已经使清朝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了。

标签: 崛起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乾隆皇帝最爱的妃子有高贵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这两天可以说是宫斗剧不断,并且大多都是讲述的乾隆皇帝和他妃子的故事,这些电视剧可以说都非常的好看。好像乾隆皇帝在观众们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多情的人。在电视剧中,他一直都深爱着皇后富察氏,但是他也爱着这部电视剧中的主角魏璎珞,其实他后宫的妃子是非常的多的,那他到底最爱谁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

  • 山东为何称鲁不称齐呢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山东,齐鲁,历史解密

    齐鲁文化是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的两种文化。鲁国是由周公的儿子伯禽建立的,继承了周朝丰富的礼仪制度,曾经孕育出“好古敏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呈现出务实质朴、尊重传统的文化特征;而齐国是由周朝功勋大臣姜尚建立的,推行“修道术、尊智贤、赏有功”的治国方略,呈现出开放、创新的文化心态。最为重要的是,齐国

  • 秦始皇有23个儿子,怎么只有胡亥和扶苏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说起秦始皇的儿子,我们一般知道胡亥和扶苏,其实秦始皇一共有23个儿子,胡亥已经是他第十八子了。那么其余人去哪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史书上有记载的几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子扶苏:他是秦始皇的长子,刚毅勇武,素有仁爱之心。当时上至秦始皇,下到王公大臣,全部都对扶苏很满意。因此,秦始皇在临

  • 这个皇帝临死前发怒,杀他的凶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广,隋朝,历史解密

    大业十二年,此时天下就已经显现出动荡的一面,然而杨广还是一心扑在游玩上,当年7月杨广前往江都,此后没多久瓦岗军众人围攻东都,通告各州县杨广昏庸无道,各地民不聊生,掀起了起义大旗,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六个月之后杀入长安,拥护傀儡皇帝杨侑登基。一向沉迷在温柔乡的杨广被现实打醒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无法返回

  • 古代皇宫“肉多狼少” 皇帝是怎么做到雨露均沾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皇帝是怎么做到雨露均沾的?皇帝那么忙,皇帝的身体受得了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侯门就是如此,宫门就更悲催了。历朝历代中,每年都有无数民间美女被选召入宫,这些女人将在

  • 卫青三个姐姐有多厉害?卫子夫当上皇后,卫少儿生了霍去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卫少儿,汉朝,历史解密

    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大将,在汉对匈作战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遗忘的功绩。卫青原本只是奴仆之子,后来受到重用,一路飞升到大将军大司马的位置,乃至娶汉武帝长姐平阳公主为妻,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姐姐卫子夫。虽然说卫青的功绩,是他实打实拼出来的。但不可否认的说,如果不是有一个受宠的姐姐,汉武帝哪里会在乎一个小

  • 元朝入主中原后,为什么汉化不彻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如北魏、金、清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汉化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倾向非常明显,甚至在改汉姓时追溯黄帝为自己的祖先,对汉文明的认同可见一斑。而忽必烈也在开国之初进行改制,但是元朝汉化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遭到了来自蒙古、色目旧部

  • 战国时期占领巴蜀之地的是哪个国家?为何不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并有着吞并其他国家的野心。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灭巴蜀之战,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战争。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国、蜀国位于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到了战国中期,巴

  • 董存瑞炸碉堡的原话内容是什么?让人热泪盈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董存瑞炸碉堡,近代,历史解密

    "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董存瑞烈士在牺牲前喊得最后一句话,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原话,而是被加工过的,可是原话同样让人热泪盈眶。关于董存瑞,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小时候都熟读过他的事迹,直到现在仍然让人热血沸腾,感动不已。下面带大家重新回忆那段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1948年5月初,隆化县城战役

  • 古代后宫之中只能有一个皇后呢 最多出现过23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皇后,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皇帝后宫中,女性虽然众多,但皇后只有一位。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正妻又称嫡妻,是第一次娶的妻子,又叫结发妻子、元配、原配、大老婆、正房。在礼仪上,皇后与皇帝平等。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春秋》认为国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