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山大佛是怎么形成的

乐山大佛是怎么形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60 更新时间:2024/2/14 0:29:09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佛像,位于四川乐山市的凌云山栖鸾峰的西壁上(北纬20°32’,东经103°46’)。大佛坐东朝西,前临岷江、大渡河汇流处,在整整一座山上凿出。

乐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古代石刻造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包括了动议、筹建、开凿和中间停顿的全过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在没有直升机的古人是凭借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以及主观意志来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呢?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但是有权也就有了调动一切资源的权力,有了这些也就意味着有了群众的力量。古代众多的宏伟工程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建成的,诸如京杭大运河等工程就是动用了当时大量的财力、人力以及资源。

那么,没有王权的支持也不会有乐山大佛的建成,开元二年二月“禁民间铸佛写经”,因此在开元初年,海通禅师(发起修建乐山大佛的和尚)在这样的王权背景之下也就只能提议修佛,不可能付诸实施。直到唐玄宗由禁佛转为修佛,才有可能动工。

海通禅师要修建乐山大佛呢,其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在乐山大佛所处的地理位置常常会引发自然灾害,希望这样的佛像不论是在现实角度还是从佛法角度都能够使得当地风调雨顺。

另外,在历史上末法思想的盛行和“三武一宗”灭法事件直接影响着大佛造像的广度和规模,修建乐山大佛所用的材料是坚硬牢固的石质材料、开山造巨石,目的是使佛法以传永世,与天地而同久。

大佛造像历史上为国家工程,乐山大佛这样高度达到71米的佛像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并非是一人一力所建成的,必须是皇权与佛教的合作,或许还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样才可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方面,皇权的稳固需要依赖佛教的宣威教化,维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需要依附皇权,获得了皇权的支持,也就相当于间接获得了整个社会的承认。

有了王权的支持就有了建造乐山大佛的资本:财力、人力、专业浩大的技术团队,只有这样才能集合一切的资源。

乐山大佛具有天成的条件——“佛中有佛”

如果说乐山大佛的外形塑造可以通过人工技术来完成,例如彩绘等,可是乐山大佛的形体比例大小也仍然如此和谐。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用什么办法保证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比例适当、体态匀称的呢?

其实乐山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本身就是一尊巨大无比的天然卧佛。远远望去,乌尤山如同佛首,其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则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也十分逼真,堪称是天下一绝。

而“人工”而成的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的腋部深坳,仿佛印证了古代民间“圣人处于腋下”的传说,因此乐山大佛与乌尤山、凌云山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形象的描述了乐山大佛与山之间融为一体的关系。

古代发达的科学排水技术

唐朝修筑大佛时专门设计了一套排水系统,此外还修建了大像阁为其遮风挡雨。乐山大佛的确有着优良的排水系统,时历一千多年,仍然能够屹立不倒,这与古人的智慧是密不可分的。

乐山大佛不仅在背后安置了请打的排水系统,头部还有18个螺髻,这中间有一条一条的排水沟,保证雨水能够从头部到耳部,再到肩部、胸部,从而在能够排水的同时,还能够减轻对大佛本体的伤害。

乐山大佛开凿的原因,最初是为了治理水患,其后得到了唐王朝的支持,开凿弥勒大佛成了国家级的工程,关于乐山大佛的修建,有献记载“开元中,又有诏赐麻盐之税实资修营”,实为宣威教化之工具,实现天下太平之愿望。

修建大佛得到了朝野、官民和僧俗的大力支持,除了海通禅师的大力筹募之外,皇帝也下令支持这项工程,“万夫竞力,千锤齐奋,大石雷坠,伏螭潜骇”的场面,该有多么的震撼。

乐山大佛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岷江、大渡河以及青衣江三江汇合处,依山凿成,通高71米。即便到了当代西南地区的自然灾害仍然频发,更何况是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因此乐山大佛这片区域的江河常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惨剧,这样的情况使得百姓的生活可不堪言。

海通禅师见到这样的情景,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山岩上临江凿一座人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让他可以万世千载保佑苍生。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章仇兼琼担任了剑南节度使,将停顿了多年的大佛工程继续下去,他“持俸钱二十万,以济其费”。

在章仇兼琼担任节度使的时候,他要带兵与吐蕃作战,这就需要岷江水运通畅,这样才能够确保后勤粮草的供应,所以要重新动工修建乐山大佛。到了天宝五年(公元764年)五月迁任户部尚书,就离开四川到长安去了。

此时,乐山大佛的工程已经修到了膝部,又停了下来。

又过了大约有四十年,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韦皋担任南西川节度使,也是出于跟吐蕃打仗的需要,从贞元五年开始又继续修建了乐山大佛,韦皋在《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中写道:“从莲花座上至于膝,工未就者几乎百尺。”

同时,他“以俸钱五十万佐其费”,直到贞元十九年全部竣工,这中间耗费了十五年的时间。

韦皋在击败吐蕃人有很大的功劳,治理四川有21年,功高显绩,也是修大臣的功臣。

修凿乐山大佛的时间跨度前后有90年之久,是经历了三四代人前仆后继才完成的浩大工程。

乐山大佛见证了中国一千余年的历史,在这千余年中,在近代的战火中也被忽略了,甚至在战火纷飞中也是伤痕累累。1898年的乐山大佛,曾一度被“雪藏”,脸上和身上杂草密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面目全非的流浪汉;1914年,军阀占据了乐山,将大佛的左眼打了一个窟窿。

目前有众多的研究人员对于乐山大佛的构建历史及当时的工程技术予以研究,在斥巨资修复大佛的同时甚至对其本身的石头质地以及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予以了相应的研究,但是关于古代具体是用什么样的技术修建的仍然是未解之谜。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考试形式为口试。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

  • 2020年8月18日:谢园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谢园,(1959年6月17日-2020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内地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1年出演由导演于清执导的影片《新兵马强》开始出道,1984年他接连拍了《孩子王》、《棋王》、《大喘气》多部电影,1987年主演《棋王》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1989年主演《寡妇村》获

  • 海市蜃楼的种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海市蜃楼是一种反常的折射现象,它是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传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海市蜃楼。上蜃景名称来自于意大利的MorganleFay,神话中与亚瑟王是异母姊妹的仙女。他会更替的出现被压缩或伸展、倒置和抬升的影像。上蜃景也是一种快速变化的蜃景。上蜃景几乎可以在任何

  • 月嫂是什么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月嫂是母婴护理师的俗称,专业护理产妇与新生儿,传统的服务期通常是新生儿初生的一个月(传统的月子是30天),月嫂属于专业人员,不同于一般的家政护理员,必须持证上岗。通常情况下,月嫂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新生儿的照料,产妇的护理以及母婴用品和相关区域的卫生清洁。通常月嫂服务时间分为8小时和24小时,且绝大多数

  • 1943年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九月八日是“世界新闻记者日”或“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其目的是唤起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加强团结、努力工作、认真采写真实报导、揭露战争贩子的反动面目、及时报导事件发生的真象、打击坏人坏事,保卫世界和平。九月八日为纪念捷克斯洛克氏族英雄、共产党员、新闻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被德国法

  • 1966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所设立的。日期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与文盲现象作斗争,并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达

  • 1893年9月8日:数学家陈建功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字业成,浙江绍兴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杭州大学教授。1893年9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1913、1920年陈建功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国立武昌大学数学系。19

  • 1504年9月8日:《大卫》首次展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大卫》是1501年—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

  • 1886年9月9日:《伯尔尼公约》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1886年9月9日制定于瑞士伯尔尼。基本资料19世纪,西欧尤其是法国涌现出许多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地,这些国家开始相应地也就重视版权的国际保护。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开了

  • 伊苏斯战役的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伊苏斯战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军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进行的一次交战。布局西方史学家考证,皮纳罗河就是今天的帕亚斯河(Payas River)。这条河发源于阿曼山脉,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