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死亡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死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8 更新时间:2024/1/16 15:54:44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爱玲,上海出世,生于1920年9月19日(张爱玲的美国绿卡、美国结婚证、死亡证上写的出生日期均为9月30日。学校注册件可能有误)。中国籍,家居地址上海市赫德路195号爱丁顿公寓51号,香港监护人李开第,入学注册于1939年8月28日。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廷重(张志沂)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黄逸梵(黄素琼)是新式女性。

1923年,父亲在津浦铁路局谋得一英文秘书职位,父母和姑姑张茂渊由上海搬到天津。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

1928年,父亲带着张爱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

1930年,在母亲的坚持下进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同时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随父亲生活。

1931年,在小学写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小说,在同学中传阅。同年秋,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

1932年,首次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纸杂志。

1933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随后陆续发表了《秋雨》《牛》《霸别姬》《论卡通画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

1938年,年底参加英国取伦敦大学远东地区入学考试。

步入文坛

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随后与好友炎樱返回上海,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同年,张爱玲不仅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并且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

1947年,张爱玲应邀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

1951年,张爱玲以“梁京”的笔名发表小说《十八春》。

1952年,张爱玲赴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

1954年,张爱玲两部带有政治倾向的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先后在《今日世界》连载。

旅居美国

1955年秋,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赴美国。

1956年2月,搬到纽英伦州,遇见了美国剧作家赖雅;8月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两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赖雅逝世。

1958年,获加州韩廷敦哈特福基金会资助半年,在加州专门从事写作,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61年,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张爱玲去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

1966年,张爱玲把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1967年,张爱玲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

1969年,张爱玲将旧作《十八春》略做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同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两年后离职。

晚年岁月

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张爱玲的一些散文,小说也由台湾重刊。

1974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1977-1993年,张爱玲陆续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张错、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摩斯密码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摩斯电码是一种神奇的密码,它是一种信号的代码而且它时通时断,这样的信号代码经过不同的排列顺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以及标点符号等。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那个时候他正在协助SamuelMorse进行摩尔斯电报机的发明(1835年)。然而摩尔斯电码是由美国人摩尔斯在1837年被发明的

  • 亚历山大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大帝死时还不满33岁,他的死留下的最大谜团是死因。他死前最后的日子:“5月29日他因发烧睡在浴室中。翌日沐浴后进入寝宫,与米迪厄斯整日玩骰子。晚间沐浴,献祭神明,进餐,整夜烧未退。5月31日依例再沐浴、献祭,躺于浴室中之际,听尼尔朱斯讲述航行大海探险经历取乐。6月1日烧得益发厉害:他整夜难安

  • 乐山大佛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佛像,位于四川乐山市的凌云山栖鸾峰的西壁上(北纬20°32’,东经103°46’)。大佛坐东朝西,前临岷江、大渡河汇流处,在整整一座山上凿出。乐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古代石刻造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考试形式为口试。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

  • 2020年8月18日:谢园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谢园,(1959年6月17日-2020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内地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1年出演由导演于清执导的影片《新兵马强》开始出道,1984年他接连拍了《孩子王》、《棋王》、《大喘气》多部电影,1987年主演《棋王》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1989年主演《寡妇村》获

  • 海市蜃楼的种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海市蜃楼是一种反常的折射现象,它是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传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海市蜃楼。上蜃景名称来自于意大利的MorganleFay,神话中与亚瑟王是异母姊妹的仙女。他会更替的出现被压缩或伸展、倒置和抬升的影像。上蜃景也是一种快速变化的蜃景。上蜃景几乎可以在任何

  • 月嫂是什么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月嫂是母婴护理师的俗称,专业护理产妇与新生儿,传统的服务期通常是新生儿初生的一个月(传统的月子是30天),月嫂属于专业人员,不同于一般的家政护理员,必须持证上岗。通常情况下,月嫂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新生儿的照料,产妇的护理以及母婴用品和相关区域的卫生清洁。通常月嫂服务时间分为8小时和24小时,且绝大多数

  • 1943年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九月八日是“世界新闻记者日”或“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其目的是唤起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加强团结、努力工作、认真采写真实报导、揭露战争贩子的反动面目、及时报导事件发生的真象、打击坏人坏事,保卫世界和平。九月八日为纪念捷克斯洛克氏族英雄、共产党员、新闻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被德国法

  • 1966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所设立的。日期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与文盲现象作斗争,并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达

  • 1893年9月8日:数学家陈建功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字业成,浙江绍兴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杭州大学教授。1893年9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1913、1920年陈建功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国立武昌大学数学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