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44年7月27日:约翰·道尔顿逝世

1844年7月27日:约翰·道尔顿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18 更新时间:2024/2/10 4:40:29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1844年7月27日,道尔顿逝世。

道尔顿一生宣读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道尔顿的主要成就

创立原子论。18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其要点:

(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他认为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基本特征之一。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

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原子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子量工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此外,道尔顿在气象学、物理学上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他是一个气象迷,自1787年开始连续观测气象,从不间断,一直到临终前几小时为止,记下约20万字的气象日记。1801年还提出气体分压定律,即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他还测定水的密度和温度变化关系和气体热膨胀系数相等等。遗憾的是道尔顿曾固执地反对为他解围的伏加德罗分子学说而传为“笑话”。

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道尔顿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英国政府只是在欧洲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下,才给养老金,但是道尔顿仍把它积蓄起来,奉献给曼彻斯特大学用作学生的奖学金。

1793年道尔顿依靠从盲人哲学家高夫那里接受的自然科学知识,成为曼彻斯特新学院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教师。来到学院不久,他发表了《气象观察与随笔》,在其中描述了气温计气压计和测定露点的装置,在附录中提出原子论的模型。但是这本书售量很少。1794年道尔顿被选为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会员,这个学会由普利斯特里的学生创建,讨论神学和英国政治之外的各种问题。

10月31日他在学会宣读了《关于颜色视觉的特殊例子》。在这篇文章中,他给出了对色盲这一视觉缺陷的最早描述,总结了从他自身和很多身上观察到的色盲症的特症,如他自己除了蓝绿方面的颜色,只能再看到黄色。所以色盲又被很多人称为道尔顿症。1799年新学院迁移到约克,道尔顿仍然留在曼彻斯特,此时他已经很有名气,可以靠作家庭教师为生。

1800年道尔顿开始担任学会秘书,随后进行气体的压强研究。他加热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发现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气体压强变化值与气体种类无关。并且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气体压强变化也是相同的。他实际上得到了和后来查理和盖·吕萨克同样的结论,但是他没有继续深究这个问题。

1801年道尔顿将水蒸汽加入干燥空气中,发现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压强与其他组分压强无关,且总压强等于两者压强和,即道尔顿分压定律。同年道尔顿最亲密的朋友威廉·亨利发现了难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数量与压强成正比,即亨利定律。随后亨利也观察到对于混合气体也存在同样关系,只不过压强换成了气体的分压值。道尔顿从这一研究成果得出溶解是纯物理过程的结论。

道尔顿提出了较系统的化学原子学说,引入了原子和原子量,并在容积分析方法上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道尔顿建议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

道尔顿是首位发现色盲现象的科学家。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214年7月27日:布汶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布汶战役发生于1214年7月27日,是中世纪法兰西国王王权大为扩张的一次决定性胜利,确立了13世纪法兰西王国的强国地位,也标志英格兰国王约翰在位时期长达12年的金雀花-卡佩王朝战争结束。通过此役,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的法王腓力二世击败了约翰王的同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和佛兰德伯爵斐迪南的联军,结果

  • 2008年7月27日:北京奥运村开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村,位于纵贯城市南北的中轴线的北端。许多古迹和著名建筑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如故宫、天坛和奥林匹克公园等。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共占地66公顷,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北邻森林公园,南接主场馆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距离鸟巢不到3公里,这大概是奥运举办城市中奥运场馆与奥运村最

  • 1878年7月27日:松井石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将领,甲级战犯,驻扎中国13年的中国通,大亚细亚主义鼓吹者,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期间参加了日俄战争。二·二六事变后在整肃中退出现役,上海事变爆发后

  • 日心说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日心说的背景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 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日心说的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

  • 日心说的确立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发现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轮和本轮的数目竟多达八十个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人们期待着能有一种科学的天体系统取代地心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应运而生了。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

  • 哥白尼为什么死后才出版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哥白尼在1506~1515年间已经写成“太阳中心学说”的提纲——《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可是《运行》一书却直到1543年他临终时才出版。他在《运行》一书的“序言”里提到这种情况时说:“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哥白尼对于这本著作的出版,为什么要“迟疑不决”呢?原因就在于教会对这一新兴科学理论

  • 1981年7月28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CHINA CHILDREN AND TEENAGERS'FUND,简称中国儿基会)成立于1981年7月28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国家级公募基金会,隶属于全国妇联。在中国基金会序列中,被民政部评定为最高等级——5A级。2018年11月,获评2017年度全国4A级基金会。康克清

  • 2011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肝炎日为7月28日,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定于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主题是“与你同行(YouHaveCompany)”,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医务界、政府人员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

  •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