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8年6月22日:冥卫一(卡戎)被发现

1978年6月22日:冥卫一(卡戎)被发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69 更新时间:2023/12/17 22:22:31

卡戎是矮行星冥星五颗已知天然卫星中最大的一颗,也叫冥卫一,大陆译作卡戎(中国台湾译作凯伦),平均半径为606km,于1978年6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海军天台被发现。

卡戎的直径是冥王星的一半,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八分之一,与冥王星相比,相当于是这个矮行星的一个非大的月亮。名称源于罗马神话中冥王普路托的役卒卡戎,亡魂索取金钱为他们划船渡过冥河。

天文学家在2005年发现另外两颗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二冥卫三,2011年7月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第四颗卫星,临时命名为S/2011 P4,2012年7月11日又宣布发现了第五颗卫星S/2012 P1。依现行的定义,冥卫一是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可与冥王星组成双矮行星。新视野号于2015年7月14日飞掠冥王星和卡戎,也是唯一拜访过冥王星的探测器。

卫星发现

1978年6月22日,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以高放大率检查拍摄到的冥王星的照相底片时,注意到有一个微小的凸起会周期性的出现,由此推断冥王星有一颗卫星。之后,回溯到1965年4月29日的底片也确认了这个凸起。这个新发现的天体最终被正式命名为卡戎。

卫星研究

卡戎过去被认为是冥王星的卫星,又名冥卫一,离冥王星约有19740千米。它于1978年被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发现。

2006年,冥王星和卡戎被定义为矮行星。由于卡戎的体积与冥王星相差不大,冥王星-卡戎的质心落在这两个天体之外,因此冥王星与卡戎是一个双矮行星系统。

冥王星和卡戎的表面,从光度的变化被确认是在相互掩蔽的时期。冥王星和卡戎在潮汐锁定的状态下,以6.387天的周期互绕,所以永远以相同的位置遥遥相对。两者的平均距离是19,570千米(12,163英里)。卡戎的发现使天文学家可以精确的测量冥王星系统的总质量,而互掩可以计算各自的大小(直径),但是个别的质量依然只能用估计的,直到2005年发现冥王星外围的卫星,才依据外面卫星的轨道细节揭露出卡戎的质量大约是冥王星的11.65%,同时也显示密度为1.65±0.06公克/厘米³,并建议有55±5%是"岩石",45%是冰。冥王星的密度较高,约有70%的"岩石"。

卫星命名

卡戎原来的临时名称是S/1978 P 1,是根据当时大会制定的新的命名规则给的。稍后,克里斯蒂称之为“卡戎(Charon)”,但直到198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才认同这个名字是官方的名称。在希腊神话中卡戎是死者的摆渡人,与冥王哈得斯(在罗马神话是普鲁托)在神话图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神祇。

虽然在传统的英语发音中神话图中的是坚硬的k声音,但是克里斯蒂在这颗卫星的发音上将k的发声改为ch的发音,之后他的妻子Charlene的绰号就是“Char”(碳灰),而sh的发音也在天文界流行了,大家也都随俗的使用这样的发音。在除了英语以外的欧洲语系,依然是使用神话中的发音,念ch的声音。

地位争议

冥王星-卡戎的质心落在这两个天体之外,因此其中一个并不是真正绕着另一个在公转,而且两者的质量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因此卡戎不适合被当作冥王星的卫星。取而代之的是双矮行星,应随着冥王星一起重分类。

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年会中有一项草案是2006年行星重定义,建议行星必须绕着太阳运转,并且有足够大的重力使本身成为球体。在这样的草案下,卡戎有资格成为行星,因为草案明确定义卫星的条件是系统的重心必须在主要的天体内部。但最后的重分类将冥王星归类为矮行星,但却没有正式的定义行星的卫星,使卡戎的身分变得很不明确。(迄今,卡戎仍未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列入矮行星的认可名单中)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行星标准规定:在一个绕恒星公转的多天体系统中,如果主天体是行星,次天体也是球状,又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称为行星,也就是主天体和次天体之间的引力中心不在主天体的内部。这样卡戎星就符合这个条件。

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和冥卫五也环绕着相同的重心,但是它们不够大而不是球体,所以很简单的可以认定是冥王星的卫星。(或者,以另类的看法,是冥王星-卡戎系统的卫星)。

探测发现

新视野号探测器在2006年1月发射升空,预计最早将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它要观测冥王星,然后还将探测冥王星的卫星——卡戎,然后继续前往冥王星外的柯伊伯带,并置身于茫茫太空之中。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测得卡戎直径约1208km。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07年6月23日:相声演员侯耀文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侯耀文(1948年7月17日-2007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党委委员、副总团长兼说唱团团长。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他的表演生动幽默、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影响广泛,代表

  • 1925年6月23日:沙基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沙基惨案发生于1925年6月23日,又称六二三事件,指的是英国士兵开枪镇压广州的游行队伍,造成严重伤亡的事件。1926年在这里修建的道路,为表示纪念,定名为六二三路。背景1925年5月,英日镇压在上海游行工人引发的五卅惨案。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发动的省港大罢工。“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

  • 1662年6月23日:民族英雄郑成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1624年(天启四年)8月27日-1662年(康熙元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

  •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为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赢利的组织。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它于1981年9月17日得到瑞士联邦议会的承认,确认其为无限期存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机构。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由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建立,首任主席是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据2017年01月1

  • 1948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奥林匹克日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948年设立,旨在纪念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索邦诞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发展历史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正式成立,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经过国际奥

  • 1928年6月23日:世界手球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手球起源于欧洲。1928年6月23日,国际手球联合会成立,以后便把每年的6月23日定为世界手球日。手球简介手球是一种用手持球,运用移动、传球、接球、运球、射门、封抢断球等技术,以及各种攻防战术进行对抗的集体运动项目。基本上,手球好似足球加橄榄球的混合物。同时,手球的一些规则是由篮球的规则转变发展而来

  • 安史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经济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 安史之乱的事件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安史之乱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一、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

  • 安史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