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7年6月23日:相声演员侯耀文逝世

2007年6月23日:相声演员侯耀文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3/12/23 1:10:02

侯耀文(1948年7月17日-2007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党委委员、副总团长兼说唱团团长。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他的表演生动幽默、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影响广泛,代表作品有《戏曲漫谈》《口吐莲花》《京九演义》等,曾经参加过十一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1985年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1993年获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国际艺术成就证书”,1996年荣获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等多项荣誉。参演的电视剧《不负天职》于2009年上映,在剧中饰老铗钳。

2007年6月23日,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于北京昌平区玫瑰园别墅家中病逝,享年59岁。

演艺经历

侯耀文1948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第三子。1960年,12岁的侯耀文首次登台,表演节目是父亲曾说过的《醉酒》。此后,由于父亲侯宝林反对他从事相声事业,侯耀文以小名“小阿弟”作为自己的艺名,在相声舞台上度过了最初几年的时光。1965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侯耀文考上中国铁路文工团,并在那里和石富宽搭档并一直合作。

1979年10月30日—11月16日,选为代表,参加第四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侯宝林先生也是会议代表,父子同时参会,“老爷子才认可了儿子在艺术上的地位”。同年当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1983年春节,参加第一届春节晚会,后又陆续参加了十届春节晚会。2月13日,“新春乐文艺晚会”上,将停演32年之久的相声演员反串京剧的表演形式,首次搬上荧屏,在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里扮演前半场萧何,其父侯宝林扮演后半场萧何。

1984年6月26日—7月10日,参加在青岛举办“全国相声评比会”。参与这次会议是空前的笑星特大荟萃。除时年67岁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外,还有相声泰斗、70岁的马三立,以及常宝华、常宝丰、高英培、范振钰、侯耀文、石富宽、姜昆、赵炎、笑林、李国盛、常贵田、贾冀光、马志存、师胜杰等相声名家。在本次评比中由沈永年、侯耀文创作,侯耀文、石富宽表演的相声《糖醋活鱼》被评为创作、表演两个一等奖。9月,授奖大会在沈阳辽宁体育馆举行,侯宝林、马三立等均前往参加。

1984年12月11日—29日,跟随由侯宝林先生率领的中国曲艺说唱团赴美国访问,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曲艺国外正式演出,先后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五个城市,盛况空前。29日,飞抵香港,在香港作演出8场。1月7日,由香港返回北京。此次出访阵容由国内最优秀的15名曲艺演员组成,分别来自国内6个曲艺团体。他们是:侯宝林、郭全宝、孙书筠、常宝华、常贵田、侯耀文、石富宽、师胜杰、冯永志、藉薇、韩宝利、邢晏芝、邢晏春、陈绍武、赵连甲。

1990年4月5日—11日,参加“上海国际相声交流演播”,表演推陈出新之作《口吐莲花》,在电台、电视台播出后,即被称为创新传统的登峰造极之作,可以称得上是侯耀文、石富宽二人的登峰造极之作。

1996年,为京九铁路建设创作相声《京九演义》,节目演出后受到铁路职工的热烈欢迎,随后到春节晚会表演,一经演出,就立即被奉为歌颂型相声的新经典。

1999年,赴天津参加‘庆祝刘文亨舞台生活50周年活动’,压轴演出相声《日本戏》(侯耀文、师胜杰)。

2001年11月1日,赴天津参加“庆祝魏文亮先生从艺55周年纪念晚会”,压轴演出相声《黄鹤楼》(侯耀文、魏文亮)。

2002年,出任中国铁路文工团副团长、艺术指导及说唱团团长,12月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2003年、2006年担任三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赛评委。

2002年11月5日,赴天津参加“纪念张寿臣诞辰104年学术研讨活动”。当晚,京津地区20多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晚会。表演相声《八扇屏》(侯耀文、石富宽)。

2003年9月2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相声大会,庆祝苏文茂先生从艺60周年系列活动,压轴表演相声《八扇屏》。

2003年10月28日—11月18日,率领中铁文工团到三湘四水、红棉花城、椰岛海南,进行了精彩的巡回慰问演出。22天中演出12场,干部职工观众达21000多人。

2005年7月8日,赴杭州出席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开幕式,16、17日出席第五届中国曲艺节银川分会场开幕式;20日出席第五届中国曲艺节辽宁铁岭分会场开幕式。10月6日、7日,参加纪念郭儒诞辰105周年相声名家专场晚会第二场、第三场,表演的相声《八扇屏》。

2006年3月27日—7月19日,率领中国铁路文工团“激情跨越”慰问演出团为基层巡演。在115天中,演职员们行程几十万公里,足迹遍布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21个地级市,为近百万铁路一线职工奉献了343场高水准的文艺演出,这次演出不仅是中铁文工团建团56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也开了中国文艺团体在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下基层慰问演出的先河。9月8日,铁道部政治部召集18个铁路局负责人在北京召开“激情跨越”演出总结会,对此次巡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06年9月23日晚,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行,担任颁奖嘉宾;10月29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一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演出对口相声《河南戏》(侯耀文,于谦);12月13日,带领中铁说唱团参加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并举办相声专场晚会。

2007年5月21日,在深圳蛇口风华大剧院参加“纪念高英培诞辰80周年相声专场晚会”。6月12日,赴天津参加“纪念电影表演艺术家郭振清诞辰80周年”晚会。

2007年6月21日下午,侯耀文在天津参加了《笑傲江湖》总决赛最后一场的录制,定于7月初播出的该期节目成了侯耀文先生在电视屏幕上的最后演出。

2007年6月23日18时30分,因突发心脏病,于北京病逝。

徒弟

28位入室弟子(按拜师时间顺序):李博成、李博良、赵广武、贾伦、高玉庆、李炳杰、单联丽、陈寒柏、郭秋林、刘际、李福胜、王伟、马小平、王兆麟、杨光、奇志、姜桂成、王玉、刘捷、郭晓小、荆林野、郭德纲、常宽、魏元成、赵卫明、张继平、杨进明、段军。

人物评价

侯耀文先生既是中国传统相声的继承人,又是中国新相声的开拓者,为中国相声的振兴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他在担任中国铁路文工团分团、总团两级领导职务期间,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领导才能,他带领的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是中国曲艺界的一支劲旅,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可以说是相声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力量。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25年6月23日:沙基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沙基惨案发生于1925年6月23日,又称六二三事件,指的是英国士兵开枪镇压广州的游行队伍,造成严重伤亡的事件。1926年在这里修建的道路,为表示纪念,定名为六二三路。背景1925年5月,英日镇压在上海游行工人引发的五卅惨案。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发动的省港大罢工。“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

  • 1662年6月23日:民族英雄郑成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1624年(天启四年)8月27日-1662年(康熙元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

  •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为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赢利的组织。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它于1981年9月17日得到瑞士联邦议会的承认,确认其为无限期存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机构。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由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建立,首任主席是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据2017年01月1

  • 1948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奥林匹克日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948年设立,旨在纪念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索邦诞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发展历史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正式成立,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经过国际奥

  • 1928年6月23日:世界手球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手球起源于欧洲。1928年6月23日,国际手球联合会成立,以后便把每年的6月23日定为世界手球日。手球简介手球是一种用手持球,运用移动、传球、接球、运球、射门、封抢断球等技术,以及各种攻防战术进行对抗的集体运动项目。基本上,手球好似足球加橄榄球的混合物。同时,手球的一些规则是由篮球的规则转变发展而来

  • 安史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经济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 安史之乱的事件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安史之乱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一、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

  • 安史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

  • 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拥有了极为辽阔的版图。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安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