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25年6月23日:沙基惨案

1925年6月23日:沙基惨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4/1/10 1:22:01

沙基惨案发生于1925年6月23日,又称六二三事件,指的是英国士兵开枪镇压广州的游行队伍,造成严重伤亡的事件。1926年在这里修建的道路,为表示纪念,定名为六二三路。

背景

1925年5月,英日镇压在上海游行工人引发的五卅惨案。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发动的省港大罢工。

“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邓中夏、殷、苏兆征、林伟民、汉等人到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会以及工人群众中进行了罢工的准备工作。

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员、电车工人、印刷工人首先罢工,接着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纷纷响应,罢工人数达25万人。工人声明拥护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对“五卅”惨案提出的17项条件,并针对英帝国主义在香港执行的歧视华人政策提出了“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项要求。有10万多名工人在苏兆征等人的率领下回到广州。广州英、美、日洋行和广州沙面租界的工人也加入了罢工的行列。

经过

1925年6月21日,为声援上海的罢工工人,香港、广州工人也进行罢工,工人纷纷离职返回广州。1925年6月23日,广东各界在东较场举行了声讨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中共广东区委主要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均参加了游行。下午2时15分,游行前队抵达沙基,秩序井然地转入菜栏街,后队继续有序地行进在沙基、西堤一带。

2时40分,当岭南大学、坤维女子师范学校、圣心书院、执信和广州二校及黄埔军校等学生队伍行进到沙基时,沙面西桥旁的域多利酒店(今胜利宾馆)上一名外国人首先用手枪游行队伍打响第一枪,已经处于戒备状态的沙面内西桥脚的英法军队立即以机枪向沙基扫射,游行队伍走避不及,当场死亡多人。为避免事态扩大,参加游行的中国军人和军校学生均遵守纪律未予还击。

惨案发生以后,国民政府立即以广东省长胡汉民的名义向英、法、葡驻广州总领事提出最严重的抗议,26日又第二次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各国领事提出:(1)此案各有关国派大员向广东革命政府谢罪;(2)惩办与该案有关系之长官;(3)除两通讯舰外,驻粤各有关国兵舰一律撤退;(4)沙面租界交广东革命政府接管;(5)赔偿此次死伤人员恤金。并要求交还沙面租界,赔偿死难华人损失,但驻粤英、法领事蛮横加以拒绝。

29日,广州各团体要求对英实行经济绝交。同日,香港25万工人举行全面总罢工,并有13万人陆续撤回广州。

纪念碑

1926年在这里修建的道路,为表示纪念,定名为六二三路。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在人民桥东侧、珠江河畔,竖立了刻有“毋忘此日”的石碑,后因城市建设需要,1950年被移至沙面东桥,改为“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上有题词:“一九二五年六月廿三日沙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其后又被拆毁重立,1963年此碑被市政府列为物保护单位。1967年在修建人民桥时,此碑拆去,后在桥北东侧再建新碑。新碑于1999年内环路建设人民桥扩建时再次被拆。

现时的纪念碑是于2001年10月18日重新与市民见面,此次的纪念碑是按1926年建设的纪念碑原貌复建的。纪念碑按其原设计图纸用一整块花岗岩重新雕刻而成的,高约3米。正面刻着“毋忘此日”四个大字,用竖排的形式注上“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廿三日”。碑座上的落款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三日广州市政府立”。纪念碑后面,另立了一块约0.5平方米的正方形花岗岩,上面刻写着“沙基惨案纪念碑重建说明”。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662年6月23日:民族英雄郑成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1624年(天启四年)8月27日-1662年(康熙元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

  •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为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赢利的组织。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它于1981年9月17日得到瑞士联邦议会的承认,确认其为无限期存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机构。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由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建立,首任主席是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据2017年01月1

  • 1948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奥林匹克日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948年设立,旨在纪念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索邦诞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发展历史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在巴黎正式成立,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经过国际奥

  • 1928年6月23日:世界手球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手球起源于欧洲。1928年6月23日,国际手球联合会成立,以后便把每年的6月23日定为世界手球日。手球简介手球是一种用手持球,运用移动、传球、接球、运球、射门、封抢断球等技术,以及各种攻防战术进行对抗的集体运动项目。基本上,手球好似足球加橄榄球的混合物。同时,手球的一些规则是由篮球的规则转变发展而来

  • 安史之乱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经济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 安史之乱的事件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安史之乱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一、社会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

  • 安史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

  • 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拥有了极为辽阔的版图。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安史之

  • 马嵬驿兵变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玄宗出逃甲午(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玄宗登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征讨安禄山,听到的人都不相信。玄宗又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