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36 更新时间:2023/12/19 8:08:58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以拉丁文本为双方共同签署的正式的文本。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背景

中国清王朝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以前,对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进行过征剿和招抚,皇太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对黑龙江中上游及以远地区的经营。1644年(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清王朝建立了全国政权。至1661年(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被俘而死,清王朝基本上统一了大陆,但国家的完全统一还远未完成。

康熙帝继位之初,南方有日益坐大的三藩势力;东南海上有台湾郑氏抗清力量;在东北,沙皇俄国侵扰黑龙江流域已三十余年;在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上层分裂势力日益嚣张,其影响波及喀尔喀蒙古、内蒙古、青海和西藏。总之,各种分裂势力仍然存在,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康熙帝亲政后,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国内局势渐渐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东北边境事务也被提上日程。

沙皇俄国

沙俄原本为欧洲国家,不与中国接壤。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扩张殖民过程。1648年(顺治五年),俄国人抵达了堪察加半岛和现今所称的白令海峡,完成了向太平洋推进的探险。1651年(顺治八年),他们又进抵了贝加尔湖,修筑了伊尔库次克城。

17世纪中期起,在以哈巴罗夫为代表的沙俄侵略者的入侵黑龙江流域过程中,中国边境少数民族的反抗逐渐发展为中俄两国政府间的正面冲突。俄国也向中国派出过多批使节,但因礼节争端以及国家利益冲突,未能充分完成使命。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俄罗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也在加强,在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转变,但其政局仍时有激烈动荡,这种状况由留里克王朝延续到罗曼诺夫王朝。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年幼的彼得一世继位,名义上与多病的兄长伊凡五世共治,实则权力掌握于索菲亚公主之手,直到彼得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8月发动政变夺取实权。

起因

1658年(顺治十五年),叶尼塞斯克的总督帕休可夫(Pashkov)到达黑龙江的支流石勒喀河,筑尼布楚(尼尔臣斯克)城。1666年(康熙五年),一名流亡的波兰人尔哥布斯基(NikitorChernigovskii)修筑了阿尔巴津(雅克萨)要塞,他在1669年(康熙八年)获沙皇委命为总管,此后沙俄进一步向中国东北地区深入。而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亦留心东北形势,与臣子商讨攻取雅克萨这一战略要地以及经营东北的方略。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派将军朋春起兵三千人直抵雅克萨,6月23日(五月二十二日)致书俄军劝退,被拒。清军经过部署,于6月26日(五月二十五日)攻入雅克萨,俄军头目阿列克谢·托尔布津投降。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萨布素、郎谈、班达尔善、马喇等人率兵2400人再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康熙帝传令前线萨布素等撤围雅克萨之兵,任城内俄军出入。该战为《尼布楚条约》的谈判和签订创造了条件。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尼布楚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尼布楚条约》以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条约形式,从法律上确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享有充分的主权。这并非古代粗浅的势力范围划分,而是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的领土主权。这遏止了俄国继续向南扩张,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来自西方的国际法在《尼布

  •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夭折的色楞格谈判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俄历7194年)1月,俄方谈判外交使团组成,以戈洛文为全权大使,弗拉索夫为副使。2月5日(农历一月十三日,俄历1月26日)从莫斯科启程,卫兵多达500人,270车弹药粮草,在路过托博尔斯克时,又增哥萨克骑兵、步兵、火枪手、龙骑兵1400人以上,总人数超过20

  • 中华穿山甲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纵向鳞片9-10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

  • 捻军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捻军起义是爆发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所谓“捻”,即农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此得名。他们活动分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荒年,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群众。捻军的斗争自1853年开始

  • 台湾海峡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是中国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中国台湾省新北市富贵角与福建省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与中国台湾省鹅銮鼻连线。主要以大陆棚为主,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处水深为88米。海域上的岛屿,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岛屿外,尚有澎湖群岛与台湾省屏东县的小琉球。地理位置

  • 中华田园犬是什么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田园犬,传统称呼为“土狗”,北方有的地方又叫“柴狗”,属于食肉目、犬科、犬亚科的一种哺乳动物,长大后肩高约25~55厘米,体重约10~30公斤。属于亟待拯救的本土犬种。以前广泛存在于中国农村及东南亚地区,现在城镇化也广泛把中华田园犬当作宠物狗。物种介绍中华田园犬与早期的狼、中国狼、草原狼外形非常

  • 梅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简介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

  • 1582年6月21日:本能寺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本能寺之变发生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历1582年6月21日)凌晨,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其主君信长。日本历史也由此被改写。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名的政变。事件动机关于明智光秀起兵的动机,有多种说法。例如怨恨信长,夺取天下的野心,守护朝廷等等,并没有统一

  • 1870年6月21日:天津教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而清政府事后的对外妥协处理方式也引

  • 1900年6月21日:清廷向列强宣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清廷向列强宣战(The Qing government declared war on the powers)指公元1900年6月21日(庚子年五月廿五),八国联军进攻大沽炮台,中国清政府发布诏书,号召全国军民与西方侵略者们“一决雌雄”。后来,这份诏书一般称为“宣战诏书”。诏书上先称:“我朝二百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