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5年8月9日:长崎原子弹事件

1945年8月9日:长崎原子弹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04 更新时间:2024/3/14 3:03:19

长崎是长崎县的首府,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端,面积406.4平方公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德国法西斯于5月8日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原子弹造成的无穷遗患。

长崎原子弹事件背景

波兹坦公告后,日本政府置之不理,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广岛市内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造成广岛市24.5万人中的20万人死伤,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广岛遭受到核攻击后,日本政府仍然拒绝同意波茨坦公告,盟军认为应进一步攻击摧毁日本抵抗决心。

长崎原子弹事件经过

1945年8月8晚10点,一枚名为“胖子”的原子弹被装载至“Bockscar”号弹舱内。这是一枚钚弹,与广岛投放的铀弹“小男孩”相比,结构更复杂,威力也更大。

1945年8月9日,第2次空投任务落到了第509混成大队斯威尼机组身上。斯威尼率领他的机组驾驶"艺术大师"号观测飞机在广岛轰炸中担任轰炸效果观测任务。由于这次"艺术大师"号上仍保留着科学仪表,将再次当作观察机使用。斯威尼只好用另1架B-29轰炸机——"博克之车"作为原子弹载机。8月9日凌晨3点39分,"博克之车"装载着"胖子"从提尼安机场起飞向日本飞去。斯威尼一次次地祷告,希望自己和保罗·蒂贝茨一样幸运。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飞机刚起飞不久便发现有一只油箱出了故障,600加仑燃料可能无法使用。斯威尼粗略估计了一下航程,认为燃料基本够用,决定继续飞行。

当"博克之车"飞到硫黄岛上空汇合点时,另外2架提前起飞的观测和照相飞机本应在那里等候与他汇合,可他只遇到了其中1架。斯威尼在那里等候了30分钟仍不见另外1架的踪影,于是毅然朝小仓飞去。9点5分,"博克之车"飞抵小仓上空。这天小仓上空气象条件很差,空中布满厚厚的云层,地面也是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博克之车"在小仓上空盘旋了3周,始终未能找到瞄准点--5号军火库。这时小仓的地面防空部队发射了密集的高射炮火,斯威尼只得提高飞行高度。

当斯威尼决定再一次进入小仓上空搜寻目标时,接到无线电报务员报告:从截获的日本截击航空兵使用的频率看,可能会有战斗机升空拦截。机上一阵慌乱。斯威尼来不及与基地联系便调转机头向西南方向飞去。他决定改为轰炸长崎。斯威尼调转机头,向西南97英里处第二目的地长崎飞去。离开小仓后他命令向基地发报:小仓上空无法投弹,改炸长崎。

10点28分,飞机抵达长崎上空。恰巧这天长崎也是多云天气,第1次进入长崎上空也未能找到目标。燃料表的指针在急骤地下降,斯威尼心情异,他决定第2次进入时无论如也要把"胖子"投下去,于是向机上人员宣布:“改用雷达瞄准,准备投弹,返航。”

投弹手克米特·比汉像菲比一样也是一位老手。当他正准备换用雷达仪器瞄准时,突然发现身下两块云团之间有一大段空隙,透过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瞄准点--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他立即通知斯威尼,可进行目视轰炸。10点58分,“胖子”脱离“博克之车”飞向长崎。

投弹后“博克之车”油料已严重不足,在返航途中不得不在冲绳岛紧急着陆,补充油料。“博克之车”经过了20个小时飞行,很晚才返回提尼安岛。“胖子”的爆炸当量比“小男孩”大,但长崎地形三面环山,所以损失小于广岛。

上午11时02分,继袭击广岛之后,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由5架B-29轰炸机组成的突击队将原子弹“胖子”投到长崎市中心。“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长崎原子弹事件后继影响

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印尼黑色五月暴动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黑色五月暴动”是指,从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亚(主要是:棉兰、巨港、楠榜、雅加达、梭罗和泗水)暴徒发动的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暴动,亦称为“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或“印尼五月骚乱”。1998年8月8日,旅美华人抗议迫害印尼华人暴行。此次严重骚乱,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印尼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转

  •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创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翌年,梁启超去湖南,仍遥领该刊。由于张之洞横加干预,汪康年总理管起主笔,汪梁之间矛盾激化,

  • 1890年8月9日:侯德榜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

  • 2002年8月9日:宋岳庭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宋岳庭(1978年11月6日-2002年8月9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华语嘻哈饶舌男歌手。1992年,因患有严重鼻窦炎,为了方便治病,他被母亲送到了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1997年,因被朋友栽赃陷害,而被判入狱3个月,缓刑3年。2001年,被确诊为骨癌晚期。2002年8月9日,在母亲李花岗的怀里过

  •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国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建国以后,新加坡人民的集体危机感成经济奇迹原动力,靠着勤奋的打拼在逆境中求得生存。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

  • 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色佛尔条约(Traitéde Sèvres),一译《塞夫勒条约》。是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在1920年8月10日签订的一项条约,属于1919年巴黎和会系列条约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为削弱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及国力,防止它再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色佛尔条约》被普遍认为是侧重协约国(尤其是英国、希腊和亚美尼亚等国)

  • 1945年8月10日:罗伯特·戈达德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国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发明者。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设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1874年8月10日: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后大多将其姓译作胡佛,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生于爱荷华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为一名采矿工程师。1897年,胡佛与罗·亨利结婚。亨利受过良好的教育,

  • 2002年8月10日:中国龙芯一号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龙芯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采用自主LoongISA指令系统,兼容MIPS指令。2002年8月10日诞生的“龙芯一号”是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从2001年至今共开发了1号、2号、3号三个系列处理器和龙芯桥片系列,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等应用场景得到了广

  • 1913年8月10日:巴尔干战争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1912年至1913年,围绕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问题接连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反对土尔其的战争。1911年意大利与土尔其之间战争的爆发促成了巴尔干各国反土力量的联合。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反土同盟,随后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也相继加入,巴尔干同盟形成。191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