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签订

1920年8月10日:《色佛尔条约》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51 更新时间:2024/2/6 20:50:58

色佛尔条约(Traitéde Sèvres),一译《塞夫勒条约》。是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在1920年8月10日签订的一项条约,属于1919年巴黎会系列条约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为削弱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及国力,防止它再发动对外扩的战争。

《色佛尔条约》被普遍认为是侧重协约国(尤其是英国、希腊和亚美尼亚等国)的利益,而对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人十分苛刻。由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对条约作出了否定,并与依据条约占领小亚细亚的亚美尼亚、希腊和法国军队战斗,是为土耳其独立战争。

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最后战胜,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取代奥斯曼帝国政权,并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因此《色佛尔条约》成为巴黎和会各条约中唯一尔后被完全取代的条约。

和谈经过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属于同盟国阵营,于1918年战败,并与协约国签订《穆德洛斯停战协定》。协约国在签订该协定后便开始侵占土耳其领土。希腊自西面登陆伊兹密特并内陆挺进,而法国和亚美尼亚亦分别自南、东两面进入土耳其。而在协约国阵营中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法国及意大利于战时、战后进行了多次磋商,逐步确定了它们从土耳其获取的利益。

1920年4月22日,协约国邀请土耳其政府派出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土耳其政府派出前首相艾哈迈德.铁菲克(Ahmed Tevfik Pasha)参加。当铁菲克于1920年5月20日得悉协约国的要求后,认为有关条款过于苛刻,拒绝继续讨论。土耳其政府得悉此事后,撤换了铁菲克,改派当时的首相菲利特(Damat Ferid Pasha)率团赴巴黎继续和谈。

至1920年7月22日,菲利特把与协约国达成的协议带回伊斯坦布尔。苏丹穆罕默德六世随即召开内阁会议,有关协定获与会者一致通过。

条约内容

1920年8月10日,菲利特与另外三名代表于法国的色佛尔与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内容如下:

恰塔尔加线以西割希腊,另外绥克至布哈尼耶以西主权暂归土耳其,五年后(1925年)以公投决定是否并入希腊;

黑海海岸基雷松之东、艾尔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归亚美尼亚;

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成为非军事区,但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

原属奥斯曼之拉伯及伊拉克地区领土割予英、法两国,成立新的保护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马尔丁以南归叙利亚,摩苏尔以南归伊拉克;

奥斯曼必须废除征兵制,全国兵力不得超过45,000人,且不得有重型武器及空军、海军,亦不可以有大型商船;

奥斯曼帝国所得的税收优先支付战争赔偿及协约国占领军队费用;

恢复治外法权。即使将来有任政权继承奥斯曼帝国,治外法权仍然适用。土耳其人民入籍于任何一个协约国后,即受治外法权保障,毋需再向奥斯曼政府缴税;

如条款的执行情况不合协约国之意,伊斯坦布尔将被占领。

废除条约

以凯末尔为领导的土耳其的民族主义者于安卡拉成立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会认为色佛尔条约损害土耳其人利益和主权,对之不予承认。在色雷斯及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军民则发起反抗,并成立“护权协会”。

由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在小亚细亚进行激烈反抗,协约国于1921年2月21日至3月12日,在伦敦召开和会,同时邀请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参加。大国民议会于会上要求废除色佛尔条约,未获接受,惟仍与英国达成换俘的安排,让囚禁于马耳他的伊斯坦布尔国会议员返回土耳其。同年9月,土耳其军队于沙卡利亚河击败希腊军队,法国和意大利随即宣布不承认色佛尔条约,并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和。

1922年,土耳其在对希腊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协约国同意废除《色佛尔条约》,并于瑞士洛桑重新展开和谈。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政府凯末尔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用来取代《色佛尔条约》。

条约后续

土耳其政府代表土耳其签订此条约的行动,增加了土耳其民众对君主的反感,并被认为是君主制于1922年被废除的原因之一。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条约的苏丹穆罕默德六世、首相菲利特与一同签订条约的铁菲克等人都被列为不受欢迎人士。他们大部份人终其一生都在海外流亡,只有铁菲克在1943年获特赦返回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国把色佛尔条约签订之日(1920年8月10日)定为国耻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45年8月10日:罗伯特·戈达德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国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发明者。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设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1874年8月10日: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后大多将其姓译作胡佛,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生于爱荷华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为一名采矿工程师。1897年,胡佛与罗·亨利结婚。亨利受过良好的教育,

  • 2002年8月10日:中国龙芯一号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龙芯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采用自主LoongISA指令系统,兼容MIPS指令。2002年8月10日诞生的“龙芯一号”是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从2001年至今共开发了1号、2号、3号三个系列处理器和龙芯桥片系列,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等应用场景得到了广

  • 1913年8月10日:巴尔干战争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1912年至1913年,围绕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问题接连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反对土尔其的战争。1911年意大利与土尔其之间战争的爆发促成了巴尔干各国反土力量的联合。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反土同盟,随后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也相继加入,巴尔干同盟形成。1912年1

  • 赤眉起义经过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刘玄统治期间并没有收服各方势力,之前辅佐登基的赤眉军因刘玄的不喜又脱离朝廷割据一方。仅在刘玄统治时期,赤眉军就与刘秀所统治的东汉王朝发生过多起战役。简介赤眉领袖认为部众回乡必散,于是率领他们西攻长安。公元25年,赤眉军进至华阴,有众三十万。赤眉领袖在巫师怂恿下,在军中找到一个没落的西汉宗室、十五岁的

  • 火星蓝莓的成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在“奋进”陨石坑附近发现弹珠形蓝色奇异物体,被形象地称之为“火星蓝莓”。首次发现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首次在“奋进”陨石坑附近发现弹珠形蓝色奇异物体,被形象地称之为“火星蓝莓”。成因猜测流水残余科学家一度认为这些“蓝莓”是一个重要证据,证明几十亿年前

  • 1945年8月11日:藤野严九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藤野严九郎(英文:Fujino Genkuro;1874年7月11日~1945年8月11日),出生于日本福井县,毕业于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日本医生、教授。藤野严九郎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其家族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医生。藤野在读小学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18

  • 2011年8月11日:爱沙尼亚国防部大楼枪击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爱沙尼亚当地时间2011年8月11日15时30分(北京时间2011年8月11日20时30分)左右,一名54岁的爱沙尼亚国防部办公大楼内一名安保人员当天企图闯入国防部大楼,在入口处同警卫发生冲突,在楼内引爆一枚炸弹后与其他安保人员发生交火,并劫持一名同事作为人质。并用手枪同警卫对射,事发后,警方迅速封

  • 1833年8月11日:木户孝允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木户孝允(木戸孝允きどたかよし;又名きどこういん)(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为幕末到明治时代初期活跃的武士、政治家。赠从一位勋一等。长州藩藩士,所谓“长州阀”的巨头。与萨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并称为“维新之三杰”。幕末时期以通称“桂小五郎”,为尊王攘夷派中心人物。维新后分

  • 223年8月11日:著名谋士贾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贾诩jiǎ 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也。凉州系的代表人物,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后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师,死后配享魏文帝庙。董卓原为武威郡守张奂军司马,而贾诩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