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毁坏圣像运动的影响

毁坏圣像运动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4/1/11 5:44:32

教会地位

破坏圣像运动的产生,遏制了教会无限膨胀的经济特权,限制了教会的扩,这次运动是君权与神权的交替,此运动在各方面打击教会,导致教会需依附在君权之下,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并未发生动摇,并加深了东西教会的裂痕,促成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在毁坏圣像运动之前,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这场运动打着宗教的旗帜,自上而下,矛头直指教会土地和财产。对教会打击最为严厉的是在君士坦丁五世时期,他大量没收和剥夺教会占有土地,打击和迫害修道士,使教会在经济上受巨大的损失。

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又严重打击了圣像崇拜者的主张,巩固了拜占廷帝国统治,重新树立了皇权对教权的高度威权,导致了教会阶层的相对衰落。在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上,教会始终未能像罗马教会那样发展成为凌驾一切的至高权力。另一方面,中部意大利脱离东罗马帝国,在法兰克帝国的矮子丕平支持下建立了教皇国,教皇本身的独立性增强了,从而为中世纪西方教权鼎盛时期发展准备了条件,加速了东西方教会走向分裂的进程。但另一方面,破坏圣像运动亦促使了部分的省份,脱离帝国的统治,打击了帝国的税收。

封建制度

在当时来说,教会的权力并非一般贵族或骑士可比拟,教会地位下降,取而代之是贵族和骑士的地位提升,改变了整个社会阶层,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长期的对外战争使军区制得到了迅速发展,政府对军队上层进行大规模分封,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军事封建贵族阶层,运动中被没收的修道院的土地,大部分被新兴军事贵族所占有,大部分成了军士的封地。军事贵族领地上的村社农民更快地沦为依附农民或农奴,从而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封建化进程。

东罗马皇帝为拉拢军事贵族杯葛教会,有意识地赋大地主各项经济、行政、司法和军事特权,进而加强了他们发展的趋势。由此,促进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不过,兴起的以大地产为后盾的军事贵族成为帝国晚期政治分裂的主要因素。军事贵族的实力不断的增强,逐渐形成了与中央集权抗衡的地方分裂势力,他们借经济势力与中央政府抗衡,又与中央政府的官僚势力争权夺利,明争暗斗,部分更推翻当朝皇帝,自立为帝。

欧洲平衡

这场运动帝国从外族人侵、包围、挟攻的危亡中拯救出来,圣像破坏运动带来军事上的转机和强大以来,帝国从国会中没收得来的财产重新分配给国内的军事贵族,令军士们勇于为国家战斗,虽遭受过无数次的外族人侵,但都回击了人侵者的进攻。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强大保全了西方的发展,拜占廷帝国实际是基督教欧洲的东方前哨,如果没有拜占廷,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徒就会直接冲击西方国家,给西方教权和皇权的统治带来威胁。

正是由于圣像破坏运动才使拜占廷帝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强盛起来,有力量对付周围的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的无数次进攻,保全了帝国,同时也保全了西方的民主自由及宗教发展。

艺术

破坏圣像运动对于拜占廷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圣像运动中,大量圣像被破坏,这对于帝国文化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拜占廷帝国在早期的圣像创作中出现的许多艺术珍品毁于一旦,以至于到都很难找到毁坏圣像运动之前产生的圣像,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亦是运动中的牺牲者。

另一方面,也兴起了世俗艺术的热潮,无法逃离拜占庭的学者或艺术家们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的主见,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特色,被石灰水刷掉圣像的墙壁上出现了以皇帝图像和花草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主的世俗绘画,其中不乏对重大战役、皇家生活、公众活动和赛车竞技等场面的描绘。同一时间,逃到意大利的学者在那里建立高校和修道院,将东方文化传入西方,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很大影响。

经历了过百年的破坏圣像运动终于落幕,印证著盛行崇拜诸神雕像艺术的希腊文化战胜历来反对偶像崇拜的阿拉伯文化,使希腊文化得到了复苏。但希腊文化本身与东方文化是相互排斥的,同时又难于接受西方的拉丁文文,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利于文化发展。

圣像危机下,许多匠人流向西方,这就使得拜占庭帝国在失去在意大利的领土后,他在西方的影响依旧可以保持下去。事实证明,流亡西方的拜占庭艺术家的影响在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反映。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76年6月16日:国际非洲儿童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1976年6月16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市郊黑人聚居的索韦托区数千黑人学生上街示威游行,抗议种族主义当局在黑人学校强行推行以白人使用的“阿非利加”语(亦称南非荷兰语)作为教育语言的“班图斯坦”教育制度,遭到南非警察的血腥镇压,当场打死500多名示威学生和儿童,造成震惊世界的惨案。1991年,联合国儿童基

  • 2000年6月16日:日本香淳皇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香淳皇后(こうじゅんこうごう、1903年(明治36年)3月6日-2000年(平成12年)6月16日)旧名久迩宫良子女王。她是昭和天皇的皇后,也是第125代天皇明仁的母亲。2000年(平成12年)6月16日逝世,享年97岁。“香淳”的出处来自《怀风藻》(751年编成,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汉诗集),是由日

  • 1842年6月16日:抗英名将陈化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陈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字业章,号莲峰,汉族,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抗英名将、民族英雄。出身行伍,历任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早期经历陈化成(1776

  • 地摊经济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堂皇入室,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概述地摊经济由来已久,只是城市未给予完全的合法化,是处于一种边缘经济。在全国各地,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和城管这

  • 半影月食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半影月食是月亮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月球进入地球半影的天文现象,这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昏暗一些,如果使用望远镜观测月亮,变暗的感觉会非常明显。在半影月食发生的过程中,只有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察觉到。2020年6月6

  • 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日环食(annular solar eclipse)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原理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

  • 快速射电暴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快速射电暴是指遥远宇宙中突然出现的短暂而猛烈的无线电波暴发,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却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太阳在一整天内释放的能量。产生起源遥远宇宙中突然出现的短暂而明亮的无线电波爆发,从近十年前首次被报告,就一直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这些神秘的事件只有少数几起得到确凿的证认,但是此前的观测没有多少

  • 天地会起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天地会究竟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的零乱和抵牾,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未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天地会起源于康熙年间。这一说法是英人威廉。斯丹顿在所著《三合会》一书中明确提出的。其主要根据是天地会秘密文件中有关于康熙年间少林寺僧征西鲁的传说。传说的大意是:康熙年间,西鲁

  • 1994年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通过了49/115号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

  • 贝尔格莱德之围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贝尔格莱德之围,指1456年奥斯曼帝国围攻匈牙利要塞贝尔格莱德的一次战役,匈牙利军队在名将亚诺什·匈雅提的带领下打败对手。这一战既是经典的城市堡垒围攻战,又是出色的内河水师较量。背景前因1453年,距离贝尔格莱德围攻战前三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下了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最为著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几乎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