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20年6月13日:三国名将夏侯惇逝世

220年6月13日:三国名将夏侯惇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83 更新时间:2024/2/13 19:44:13

夏侯惇[xià hou dūn](?-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按《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所以,“忠”实为大誉之谥,仅次于司马师的“忠武”。

早年经历

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

初平元年(190年),讨董卓联军组成后,曹操行使奋武将军,更以夏侯惇为司马,跟随曹操到扬州募兵。曹操建立势力后,派夏侯惇屯白马,不久又升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失睛兵败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

可是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军退回,于是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

吕布又派将领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资,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并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但夏侯惇极重外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推往地上,不喜欢被人叫自己“盲夏侯”。后又复领陈留、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当时大旱,蝗灾,夏侯惇截断了太寿水,形成了一个池塘,亲自担土,率领士兵种稻耕田,避过了缺粮的危险,百姓皆受益。

任命奖赏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夏侯惇转任河南尹。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进攻刘备。夏侯惇受命援救刘备,但被高顺等人击败。沛城最终被攻破,刘备妻子再次被掳,刘备单身逃走。

建安七年(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到达叶县。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挡,双方于博望坡对峙,刘备火烧自营退却,夏侯惇不听李典所劝,与于禁追击刘备,留李典守后。最后,夏侯惇被刘备伏兵所败,幸而李典来救,刘备才撤退。

建安九年(204年),邺城破后,受任为伏波将军,受权能简单从事,不用拘于制度。与田畴为好友,曾帮曹操劝田畴再次投靠,但不成功。

建安十一年(206年),卫固在河东反叛,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合兵一处,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剿,又派张既去关中征调马腾等将领,都归钟繇节制,钟繇出兵进攻张晟等,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赦免了其余的党羽。

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前后功劳增封邑一千八百户,与以前所赐的加上有二千五百户之高。

建安二十年(215年),参加了讨伐汉中张鲁的战事。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月,曹操征讨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退走。三月,孙权派遣徐详向曹操乞降,曹操回军。于是,命夏侯惇督二十六军,与曹仁、张辽等人屯兵在扬州境内的居巢,防卫孙权。并赐予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下令道:“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

格外礼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关羽趁机进犯襄樊地区。襄樊地区爆发了“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的自然灾害。蜀将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夏侯惇于是率领扬州地区的军队赶赴襄樊。曹操大军到达摩陂,召夏侯惇同车,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后受拜前将军,督各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据《曹瞒传》及《世语》记载,桓阶劝曹操称帝,夏侯惇认为应先灭蜀,蜀地平定了则江东自会归服,二方既定,然后遵循舜、禹的道路,登基称帝,曹操听从这个意见。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

青龙元年(233年)五月壬申日,夏侯惇与曹仁、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97年6月13日:长跑奇才鲁米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1897年6月13日芬兰长跑奇才鲁米诞生,帕沃·鲁米是“长跑之乡”芬兰最杰出的代表。矗立于赫尔辛基奥林匹克运动场前的鲁米全身塑像、陈列于芬兰博物馆内的美国人赠给鲁米的“金鞋”,都标志着这位传奇式人物在20年代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帕沃·鲁米,1897年6月13日出生于芬兰的一个不大知名的地方洛伊马

  • 1948年6月13日:日本小说家太宰治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1909年6月19日—1948年6月13日),本名津岛修治(つしましゅうじ),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太宰治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

  • 龙飞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龙飞船(Dragon)又译“天龙号”飞船。“龙”飞船的名字来自于美国民谣歌曲《神龙帕夫》。龙飞船由太空民企——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牵头研发,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商用太空飞船之一,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发的航天飞船。第一代货运龙飞船于2010年12月8日试飞成功,2012年5月22日发

  • 火卫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火卫一是太阳系最暗的天体之一。围绕火星运动,一日围绕火星3圈,距火星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简介火卫一(Phobos,英语发音"FOH bus"福博斯)呈土豆形状,一日围绕火星3圈,距火星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它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一与火

  • 火卫二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火卫二(英语:Deimos,中译:戴摩斯)是火星最小的一颗卫星,平均半径为6.2千米(3.9英里),逃逸速度为5.6 m/s(20 km/h)它是火星较小和较外侧的已知卫星,另一颗是火卫一(弗伯斯)火卫二与火星的距离是23,460千米(14,580英里)以30.3小时的周期环绕火星,轨道速度为每秒1

  • 怀唐伊条约对新西兰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又译《威坦哲条约》,是1840年时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条约的签订,促使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同时,也确认了毛利人其土地和文化的拥有权。该条约被公认为新西兰的建国文献,该条约目前仍为现行文件。主要内容1、毛利人各酋长让出其领土

  • 中国天眼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

  • 九子夺嫡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

  • 龙吸水现象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水龙卷俗称龙吸水或龙吊水等。水龙卷(waterspout)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饱含水气快速旋转的气柱状水龙卷,危险程度不亚于龙卷风,内部风速可超过每小时二百公里。龙卷成因水龙卷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实质上

  • 唐玄宗的爱妃梅妃的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梅花,以其清雅脱俗、孤傲高洁,曾受到无数文人雅士的钟爱和赞赏。吟梅颂梅的诗词也无以数计,但要说到真正的知梅嗜梅,并将梅品溶入自己灵魂的,莫过于唐玄宗宠爱一时的梅妃江采苹了。江采苹是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