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惟庸案介绍

胡惟庸案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4 更新时间:2024/2/19 9:27:04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朱元璋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与皇帝。从此明朝名义上再无丞相一职,后来在永乐帝后由内阁首辅实质取代。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锦衣卫毛骧负责这桩牵连大案。

背景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 。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评价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名至实归的丞相。此后,中国皇朝的“丞相”职位彻底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他是奸是忠,他是最后一个敢向皇帝权威挑战的丞相,胡惟庸被动地改变了中国历史。

争议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大大加强了皇帝专制集权。

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明史》说“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后世怀疑这根本是朱元璋对相权威胁君权恐惧,故引发杀机,甚或滥杀无辜。早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就命令以后臣下上奏书,不许“关白”中书省(大臣奏事时,中书省不必知道)。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丞相制度之举,只是不许“关白”中书省的延续,意思是大权独榄,集自古以来皇权、相权于一身,从此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37年9月2日:张之洞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

  • 蓝玉案的相关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蓝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此为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

  • 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废除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废除过程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

  • 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现代翻译家、学者。朱梅馥,女,1913年出生于上海。文学家傅雷之妻,曾与丈夫整理并出版了《傅雷家书》。1966年9月3日晨,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人物简介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现代翻译家、学者。1924年考入上海大同

  • 1658年9月3日:克伦威尔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出生于英国亨廷登郡,英吉利共和国首位护国主(1649年5月—1658年9月3日在任),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曾逼迫英国君主退位

  • 1875年9月3日:费迪南德·保时捷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费迪南德·保时捷(又译费迪南德·波尔舍,Ferdinand Porsche)(1875年9月3日–1951年1月30日)是著名的德国汽车工程师,他对以往的汽车进行了革命性的更改,奠定了今天汽车模样,设计了甲壳虫汽车,保时捷公司的创始人。1875年9月3日,费迪南德·保时捷出生于奥匈帝国波西米亚北部的

  •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江浙战争(1924年9月3日-10月13日),又称齐卢战争、甲子兵灾,是1924年中华民国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战争经过1924年9月3日上午10时,江浙战争在江苏宜兴打响了第一枪。苏军首

  • 2020年8月11日:萨姆勒·雷石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传媒传奇——萨默·雷石东:他是全球最大传媒娱乐公司总裁,从维亚康母、派拉蒙、CBS到MTV;从《阿甘正传》、《勇敢的心》到《泰坦尼克号》;从二战英雄到传媒骄子,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与战斗的气息。他掌管着全球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他是当今世界传媒业最富有、最成功的创业者,有“传媒帝王”之称。美国时间20

  • 1783年9月3日:美英巴黎条约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条约》(英语:Treaty of Paris(1783))是1783年9月3日,美国与英国在巴黎签署的和平条约。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战争期间利用欧洲国家与英国的矛盾,同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结成联盟并争取俄国武装中立。英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败,遭受国内反对派的攻击。在约克

  • 冰棍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冰棍是世界各国人们都喜欢的止渴解暑食品。像水一样,它凉甜可口,起源于中国,适合夏季食用。制作简单、价格合理,所以很受人们欢迎,但在常温下一般会快速融化。起源中国是冰棍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以前,中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有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