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5年9月2日:三八线划分

1945年9月2日:三八线划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4/2/19 9:27:16

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

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北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半年以后,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但留下了官和“军事顾问团”,朝鲜半岛国土和民族的分裂,造成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跨过三八线实施军事行动。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爆发。1953年10月1日,美国和南朝鲜共同签署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长期在朝鲜半岛南部驻军。

说法

至于把三八线作为分界线问题的提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韩国外交协会会员金基兆提供的情况是:1945年8月10日凌晨6时左右,美国窃听到日本大本营发出的电报,电文内容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无条件投降宣言。不久又截获驻朝日军司令官发给大本营的电报,电文说:“苏联军队正大批进入朝鲜半岛。如果美军进入这个地区,全体日本军队就可能美军投降”。

马歇尔获知这种情况后,立即召见作战局长赫尔及林肯准将,命令他们划出一条苏联攻入朝鲜半岛时南下的界线,并指示美军也要即刻制订向朝鲜半岛南部进军的计划。据说林肯准将接受命令后回到办公室,偶然地从《纽约时报》上得到了划定三八线的示。因为,《纽约时报》在报道苏军进攻情况时刊登的那幅地图,只画出了三八线以北的地区。于是,美国将军的这个偶然的发现,便成为美国提出以三八线为界的根据。

施纳贝尔提供了另一种情况:日本突然投降促使美国迅速起草关于投降程序的“总命令第一号”,而这个命令的第一段便涉及到受降区域的划分问题,陆军部作战局为尽快搞出一份文件,一直工作到1945年8月10日深夜。讨论的结果是盟国应在远东分几个区域受降,并且明确规定这些区域地理上的界线。

政策组的负责人博尼斯蒂尔上校只有30分钟来起草命令第一段,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正在急切地等待着结果。最初,博尼斯蒂尔曾设想按朝鲜的行政区划来划分受降界线,但身边一时没有资料。后来他注意到北纬38度线差不多从朝鲜中部穿过,而且汉城及其附近的集中营都在三八线以南,于是他决定用三八线作为受降区域的分界线。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对日宣战并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

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这时,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于是,三八线就这样在一次会议上,匆忙地由两位美国上校提出来了。

从资料来源看,第三种说法的真实性更可靠一些。不过,这些细节上的差别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没有本质的影响。总之,这个关于以三八线划界的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并于8月14日为杜鲁门批准。次日,杜鲁门便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杜鲁门批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确定了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

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胡惟庸案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朱元璋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与皇帝。从此明朝名义上

  • 1837年9月2日:张之洞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

  • 蓝玉案的相关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蓝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此为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

  • 1905年9月2日:科举制度废除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废除过程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

  • 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现代翻译家、学者。朱梅馥,女,1913年出生于上海。文学家傅雷之妻,曾与丈夫整理并出版了《傅雷家书》。1966年9月3日晨,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人物简介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现代翻译家、学者。1924年考入上海大同

  • 1658年9月3日:克伦威尔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出生于英国亨廷登郡,英吉利共和国首位护国主(1649年5月—1658年9月3日在任),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曾逼迫英国君主退位

  • 1875年9月3日:费迪南德·保时捷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费迪南德·保时捷(又译费迪南德·波尔舍,Ferdinand Porsche)(1875年9月3日–1951年1月30日)是著名的德国汽车工程师,他对以往的汽车进行了革命性的更改,奠定了今天汽车模样,设计了甲壳虫汽车,保时捷公司的创始人。1875年9月3日,费迪南德·保时捷出生于奥匈帝国波西米亚北部的

  •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江浙战争(1924年9月3日-10月13日),又称齐卢战争、甲子兵灾,是1924年中华民国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战争经过1924年9月3日上午10时,江浙战争在江苏宜兴打响了第一枪。苏军首

  • 2020年8月11日:萨姆勒·雷石东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传媒传奇——萨默·雷石东:他是全球最大传媒娱乐公司总裁,从维亚康母、派拉蒙、CBS到MTV;从《阿甘正传》、《勇敢的心》到《泰坦尼克号》;从二战英雄到传媒骄子,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与战斗的气息。他掌管着全球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他是当今世界传媒业最富有、最成功的创业者,有“传媒帝王”之称。美国时间20

  • 1783年9月3日:美英巴黎条约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条约》(英语:Treaty of Paris(1783))是1783年9月3日,美国与英国在巴黎签署的和平条约。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战争期间利用欧洲国家与英国的矛盾,同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结成联盟并争取俄国武装中立。英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败,遭受国内反对派的攻击。在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