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30年8月28日:奥古斯丁逝世

430年8月28日:奥古斯丁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54 更新时间:2024/1/21 13:33:10

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公元430年8月28日),又名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天主教译为“圣奥斯定”,出生于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北非努米底亚,是一名摩尼教徒,同时也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家,教会博士,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

其思想影响了西方基督教教会西方哲学的发展,并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基督教会。他是北非希波里吉诃(Hippo Regius,即希波Hippo)的主教,因其所著作品而被视为教父时代重要的天主教会教父。重要的作品包括:《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和《忏悔录》。

奥古斯丁思想体系

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低级有限的形体美本身并无独立价值,只是通无限的绝对美的阶梯。美体现为整一、和谐,而整一与和谐是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因而美的基本要素是数。这个观点明显是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在美和丑的问题上,他主美是绝对的,丑是相对的。孤立的丑是形成美的积极因素。这种看法具有辩证性。

奥古斯丁主张艺术应抛弃现实世界而反映上帝,达到为宗教服务的目的,造型艺术用于装饰教堂,诗和音乐应赞美上帝;人欣赏艺术作品实际上是欣赏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上帝的理念。他认为世俗艺术是不真实的,它挑动人的邪恶欲望、使人远离绝对美的上帝。

奥古斯丁在归信基督之前可能就已经阅读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大师--普罗提诺(Plotinus)的著作,所以他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是有着很明显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色彩。他看重永恒而形上的事物,轻视感官可及的事物;看重理论性的冥思,轻视实用的知识为此生的必须和无奈;坚持要借着从感官的奴役得解放以达于灵魂的净化。

奥古斯丁的宗教神秘主义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世俗艺术的攻击涉及到虚构、想像、构思、象征和形象等艺理论问题,对后来的许多文艺流派都有影响。

著作概述

奥古斯丁生平的著作超逾一百一十三本及五百多篇讲章,他的学识跃然见于纸上。而当他每与一异端争辩时,他的神学奇才更是显露无遗,惹起神学界的注目。其实早在他受洗之时,他就立论攻击摩尼教;及后,又与当时盛行的几派异端邪说争辩,维护真道,力主教会合一,且帮助正流派澄清原罪和恩典的观念。

其著作可归纳为五大类;神学、释经、伦理证道、哲学和自传。杰出者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前者乃奥氏的自传,他以亲身经验来见证神在人身上奇妙的作为和恩典,提出人可以与神亲切来往的概念,乃一切宗教经验著述之典范、世界之名著,传诵直至今代。

《论自由意志》(391~395)

《忏悔录》(394~400)这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

《三位一体论》(399~412)主要是介绍心理学模式的三位一体论,把神的统一与人的统一作对比,以及神的三位格与人的三方面作比较。

《上帝之城》(412~427)主要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上帝之城”可说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此书显示出奥氏不但是哲学家、神学家、护教士,更是道德家、政治思想家,亦同时是文学家和戏剧批评家、时代和历史之评释家。此书左右了整个中世纪的政治发展。

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412-426)光阴才完成。首十卷为基督教作有力的辩护,反驳异教主义及罗马爱国主义;后十二卷论地上之城及天上之城的源起、发展及指归,地上之城因不自爱藐视上帝终必衰弱,上帝之城则以神爱为本必然兴旺长存。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 1958年8月29日:迈克尔·杰克逊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迈克尔·杰克逊(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美国流行乐男演唱家、词曲创作人、音乐家、舞蹈家、慈善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慈善机构创办人。杰克逊是家族的第七个孩子,他在1964年作为杰克逊五人组的成员和他的兄弟一起在职业音乐舞台上初次登台,1968年,乐队与

  • 214年8月29日:庞统中箭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庞统(179年2月19日-214年8月29日),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 嘉庆白莲教起义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白莲教起义(1796年—1804年),又称为川楚教乱或川楚白莲教起事。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白莲教首

  • 2020年7月28日:沈力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沈力(1933年-2020年7月28日),女,生于江苏苏州人。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又是第一位电视主持人,也被称为“电视播音主持的‘第一滴水’”。现任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0年7月28日,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沈力老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人物生平沈力,原名沈立环,中

  • 西伯利亚虎的物种学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西伯利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又称东北虎,是虎的亚种之一。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成年雄性平均为250千克,也有达到350千克左右。野生西伯利亚虎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

  • 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

  • 宁锦之战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宁锦之战发生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是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袁崇焕等率众固守,城得保全。五月十一日,后金军直抵锦州,四面

  •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是后金天聪二年至九年(明崇祯元年至八年,1628—1635年),后金军攻灭察哈尔部,统一漠南蒙古的作战。十七世纪初,建州女真兴起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控制了女真各部。天聪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极率大军西进,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林丹汗。面对势力

  • 丙子之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병자호란)。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병정노란)。国际局势 17世纪,满洲族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建立了后金政权,进而夺取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