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的战争背景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的战争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4/2/21 23:08:43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是后金天聪二年至九年(明崇祯元年至八年,1628—1635年),后金军攻灭察哈尔部,统一漠南蒙古的作战。

十七世纪初,建州女真兴起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控制了女真各部。天聪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极率大军西进,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林丹汗。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后金军,林丹汗无奈之下从归化城驱人畜十万西渡黄河逃走。大势已去的林丹汗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可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版图。

蒙古方面

明朝后期,蒙古诸部活动于长城以北的辽阔地区。按其游牧区域,以大沙漠为限隔,分称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亦称厄鲁特蒙古)。察哈尔部属漠南蒙古,驻牧于插汉儿(察哈尔,蒙古语为"边地"),因此定部落名为察哈尔。其首领林丹汗系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其他各部分处不同地区,遂形成敖汉、扎鲁特、苏尼特、鄂尔多斯等九部。林丹汗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即汗位后,欲复祖业,着手统一蒙古各部,一度强盛,把漠南蒙古诸部置于统治之下。被征服的各部不堪忍受其统治,纷纷投后金请求庇护,引起林丹汗的恐惧与忌恨,遂与明廷联合抵抗后金。努尔哈赤对蒙古诸部采取分化政策,先后同科尔沁、扎鲁特诸部通过联姻等手段,结成军事政治同盟,仍未能制服林丹汗。

蒙古各部大多逐水草而居,从事游牧的畜牧业经济,政治上处于互不统属的状况。各部落封建主之间,为了掠夺牲畜、土地和财产、争夺统治地位,常常发生矛盾,互相杀戮、征伐,他们为了获得后金政权实力的支持,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免于为对方所统治和奴役,16世纪起就纷纷和后金政权建立联系。

后金兴起

努尔哈赤崛起后,对蒙古各部采取了既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他用编旗、联姻、会盟、封赏、围猎、赈济、朝觐、重教等政策,加强对蒙古上层人物及部民的联系与辖治。天命十一年(明天六年,1626年)春,后金在宁远之战失败后怨恨内喀尔喀阴助明朝,乃第二次讨伐内喀尔喀,内喀尔喀被打得落花流水,其领袖卓里克图败走西拉木伦河时遇到林丹汗,林丹汗严厉责备卓里克图对自己不忠以及内喀尔喀在明朝和后金之间朝秦暮楚之事,并趁机合并了他的余部,至此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的炒花部(乌齐叶特)不复存在。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当年十月,皇太极以内喀尔喀五部中的扎鲁特部屡次劫杀后金派往科尔沁的使臣为由第三次讨伐内喀尔喀,林丹汗再度趁火打劫,攻击内喀尔喀残部,服从者进行安抚,抗拒者被杀。林丹汗的扩张行为与正在兴起中的后金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内喀尔喀五部在后金和林丹汗的夹击下土崩瓦解,只剩下了巴林部和扎鲁特部。故而皇太极即位后,继续笼络蒙古诸部,孤立察哈尔部,并对其采取军事行动。

林丹孤立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后金攻击喀尔喀五部,辽东经略王在晋就认为这是后金攻打蒙古的开始,朵颜各部将不能独自保全,而林丹也有离开故地迁往宣大的意思。以此推测林丹汗因惧怕后金攻击而有西迁的意图。十月,后金再次攻击喀尔喀五部,林丹汗为夺取明朝给与喀尔喀五部的赏赐,出兵兼并了喀尔喀五部。

辽东巡抚袁崇焕认为“如今察哈尔突然兼并炒花部,这无异于后金占领山海关,今察哈尔部来京领赏的有万人之众,察哈尔明知大明东有后金之患,还在西部要挟我后方以满足私欲,只要加以赏赐他们就会停止兼并。臣大体知道了他们的意图,因而借助对他们的赏赐以求得炒花部的存留,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赏赐,日后的祸端恐怕旷日持久。”袁崇焕出于辽东整体防御的考虑,要借察哈尔部前来领赏之际,命他们仍停驻在五大营之后,做明朝的藩篱。

明廷出面干涉引发双方关系紧张,致使察哈尔部处于孤立局面,不得不独自面对强敌后金。更为严重的是林丹汗对喀尔喀五部兼并又引发察哈尔属部的恐慌,导致敖汉与奈曼二部于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六月间叛逃至后金,并与后金签订反对察哈尔的军事同盟,林丹汗唯恐其他属部也纷纷效仿,故而发兵乃蛮(奈曼部的余部)、黑石炭(克什克腾部)等部,将他们一并占领,只留下了拱兔(阿剌克绰特部)一家,拱兔部驻于宁远边境,对察哈尔最为恭顺,不过很快就被察哈尔一并兼并。林丹汗这种自撤藩篱行为加速察哈尔各属部投奔后金进程。可见,由于对林丹汗兼并政策的不满,察哈尔各属部贝勒开始投奔后金,最终导致察哈尔汗庭东南与后金之间的屏障全部丧失。所以西迁哈喇慎、土默特与鄂尔多斯等西部蒙古诸部。

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后金与喀喇沁的拦路虎部多罗特部被后金迅速击溃,其部众大部分沦为后金的奴隶。随着两地交通的打通,皇太极立即遣使要哈喇慎部速派人商议同盟之事。自此,后金最终扫清了察哈尔部在辽东残余势力,为双方同盟奠定基础。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丙子之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병자호란)。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병정노란)。国际局势 17世纪,满洲族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建立了后金政权,进而夺取辽

  •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

  • 卫拉特蒙古达什达瓦部族东迁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达什达瓦之妻组织所属部众密切配合清军作战,立下赫赫战功。达什达瓦部总管布林主动向清政府请求内迁,为表达奖赏,遂下令在达什达瓦部驻地附近武烈河东岸的山岗上“仿伊犁固尔扎庙式”建造安远庙。据乾隆御制《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碑刻载,在漠北厄鲁特蒙

  • 土尔扈特部落东归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汗之曾孙)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爱国壮举深深感动着中国人民,中国清代政府从陕西银库拨银300万两,同时调集大量的物资接济土尔扈特,并在热河行宫接见。背景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

  • 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落东迁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753年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率部落东迁投奔清朝,乾隆在热河行宫接见并宴赏三车凌。背景自1745年(清乾隆十年)噶尔丹策零病逝,到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准噶尔部最后一个首领达瓦齐下台,在这短短的十年中,曾经更替了噶尔丹策零的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长子喇嘛达尔扎和达瓦齐三个首领。他们为了

  • 雨蛙的种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雨蛙(Hylachinensis),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雨蛙科的1属,种类约250种。雨蛙肩带弧胸型,椎体为前凹型。适于树栖,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盘,末两骨节间有1间介软骨,是趋同演化的一个物种。雨蛙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栖息在灌木上,以蚁类、金龟子等为食。外形特征雨蛙脊椎动

  • 流星雨的基本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称为流星体的碎片,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时以极高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体都比沙砾还要小,因此几乎所有的流星体都会在大气层内被销毁,不会击中地球的表面;能够撞击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称为陨石。数量特别庞

  • 关于流星雨的历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中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

  • 流星雨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每小时一颗的流量就可以称为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迸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彗星的破碎。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

  • 著名的七种流星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体可以是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发生摩擦),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因此,流星群的轨道常常与彗星的轨道相关。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1、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