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9年8月23日:国际黑丝带日

2009年8月23日:国际黑丝带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9 更新时间:2024/1/20 21:03:19

国际黑丝带日,订于每年8月23日,是欧洲议会于2008/2009年度定为“全欧洲纪念极权威权政权下的受害人之日,须以尊严和公正纪念之”。

设立时间

从2009年起,欧洲联盟的机构每年都纪念此日。由欧洲人民党、欧洲自由民主联盟、欧洲绿党-欧洲自由联盟、欧洲各国联盟共同于2009年支持的欧洲议会决议案,提议在全欧洲纪念此日。欧洲安全合作组织大会的2009年维尔纽斯宣言也支持将8月23日定为纪念独裁政权下受害人的国际纪念日。

之所以选择于8月23日作为纪念日,是因为1939年的这一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协议瓜分东欧──2010年欧洲议会议长耶日·布泽克形容为“人类史上两种最恶劣极权主义的勾结”。纪念日的起源,是从被苏联占据的国家逃至加拿大的难民,1980年代在西方城市示威抗议苏联罪行和占领,后来形成“波罗的海之路”,最终使波罗的海三国在1989年系列革命中重获自由。

设立此纪念日,是为了保存被大规模驱逐和灭绝的受害人的记忆,同时宣扬民主价值,以巩固欧洲的和平稳定。

加拿大官方承认8月23日为黑丝带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Molotov–Ribbentrop Pact,又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这个条约造成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苏联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条约性质

“革命妥协”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打破帝国主义包围,粉碎帝国主义阴谋的革命妥协”,“它与列宁主义的外交原则:既考虑苏联的国家利益又考虑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利益是不相违背的”(刘士田《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布列斯特条约比较》)。

“绥靖”说。“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帅桥昌《又一种绥靖》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5年12期第47页);《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慕尼黑协定》的区别仅仅在于,英、法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和自身利益,而苏联得以强行恢复了1913年的俄罗斯帝国疆界”(沈志恩《1939~1941年苏德关系剖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或者说苏德条约是继英法之后苏联掀起的又一个绥靖高潮”(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分赃”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桩大国之间带有分赃性质的秘密交易”(炽庆《从列宁的对外政策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江西师大学报)1984年第4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份地地道道的大国宰割小国的预分赃合同”(陈海燕《从布列斯特到莫斯科──综论战前苏德关系》)。

“同盟”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成了事实上的同盟条约”(斯德《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九三九·八)》)。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0年7月8日:徐杰因病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徐杰(?—2020年7月8日),1956年毕业于承德师范学院物理系,并于同年调入辽宁省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男子排球队(辽宁男排前身)。1957年调入国家青年队。1959年国家青年队整队升为国家队。老排球工作者、原国家队教练。2020年7月8日,徐杰因病去世。人物经历徐杰1956年毕业于承德师范学院物理

  • 北极熊的特征和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北极熊(拉丁学名:Ursus maritimus(Phipps,1774),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

  • 79年8月24日:庞贝古城被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厚约5.6米火山灰毫不留情地将庞贝从地球上抹掉了。庞贝古城(Pompeii)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帕尼亚地区一座古城,距罗马约240千米,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东南脚下10千米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千米,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

  • 1101年8月24日:苏轼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

  • 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

  • 1942年8月24日:东所罗门群岛海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942年8月24日至25日,美日双方海军在瓜岛东南海域展开了瓜岛战役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海战,美军称之为"东所罗门群岛海战",日本称之为“第二次所罗门海战”。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美日海军之间的继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后的第三次航母对决。战争过程8月23日凌晨,弗莱彻的舰队到达瓜岛以东海域,随即被日军1

  • 清昭陵的四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清昭陵,即清北陵,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自建陵以来没有被盗掘过。在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伪满州国,对清朝在关外的三大陵墓(昭陵、福陵、永陵)进行了保护,即便在战火纷飞的时候,也未被盗掘过。皇太极的陵墓,定名为昭陵,是为了将皇太极的功德彰显于后世。作为大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埋葬在关外的昭陵,却备受后

  • 2001年8月24日:越洋航空236号班机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越洋航空236号班机是越洋航空在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和葡萄牙里斯本机场之间的航班。在2001年8月24日,由机长罗伯特·皮切(Robert Piché)和副机长Dirk DeJager驾驶的236号班机,于大西洋上空漏尽燃料并失去动力,后来成功以滑翔方式降落在亚速尔群岛,无人死亡,并打破了民航

  • 《金瓶梅》作者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一直众说纷纭,为“金学”研究中的第一悬案。自清康熙间谢颐提出作者应是王世贞以来,各个研究者已提出了70余位兰陵笑笑生的“候选人”:如王世贞说、贾三近说、屠隆说、李开先说、徐渭说、王稚登说、赵南星说、李渔说、卢楠说、冯梦龙说、丁纯父子说、汤显祖说、李先芳说、沈德符说

  • 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简介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