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温室效应的环境影响

温室效应的环境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47 更新时间:2024/2/13 18:39:26

温室效应为地球带来的环境问题要有气候转变,地球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等。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专门委员会’在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

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Tomato Masaic Virus番茄花叶病毒纽)。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尚无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融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

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对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区带来的灾害是显而易见的,突出的是:淹没土地,侵蚀海岸。

全世界岛屿国家有40多个,大多分布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地理面积总和约为77万平方里,人口总和约为4300万,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这些岛国将负责管理占地球表面1/5的海洋环境,其重要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这些岛国人均国民产值普遍较高,但极易遭受海洋灾害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最为严重,很多岛国的国土仅在海平面上几米,有的甚至在海平面以下,靠海堤围护国土,海平面上升将使这些国家面临淹没的危险。

沿海区域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也是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里。各洲的海岸线约有35万公里,其中近万公里为城镇海岸线,海平面上升这些地区将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海平面上升1米以上,一些世界级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等将面临浸没的灾难;而一些人口集中的河口三洲地区更是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印度和孟加拉间的恒河三角洲、越南和柬埔寨间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等。

据估算当海平面上升1米时,我国沿海将有12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淹,7千万人口需要内迁;在孟加拉国将失去现有土地的12%,占人口总量的1/10将出走;占世界海岸线15%的印度尼西亚,将有40%的国土受灾;而工业比较集中的北美和欧洲一些沿海城市也难幸免。

4、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已有12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了沙漠,特别是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就有500万公顷。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调查,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沙漠每年大约外扩展150万公顷。

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发生沙漠化。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达260亿美元[1,2,3]。从1968年到1984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持续17年的大,给这些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灾难,死亡人数达200多万。

沙漠化使生物界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已引起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前我们提出,气候变和构造活动变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中国科学家对罗布泊的科学考察提供了不可辩驳的证据。

5、缺氧

温室气体的摩尔质量总之都大于氧气,世界各国尽管放心地把地球内部所有的能量都开采出来使用了,然后地球上最终的环境的状态是跟地球在10亿年以前的情况差不多,到时候不是野生动物呼吸不到氧气,甚至连到人类也是无法生存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温室效应的经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分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1、农业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

  • 角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具有坚硬外壳的头足纲动物的总称。简介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顾名思义,角石外壳的形状象牛或羊的角,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或盘卷的。角石从开始发育到最终长成,壳的直径逐渐变大,肉体生长时不断前移并分泌钙质的壳,最后着生在壳体最前部,形成住室。住室后面向壳的尖端一方则形成一系列的气室,

  • 火星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从火星附近掠过的太空船、环绕火星运行的人造卫星、登陆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火星漫游车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等。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

  • 中国火星探测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2014年6月,有着“嫦娥之父”之称的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的开幕式上透露,我国即将开展深空探测,其中预计2020年实现火星的着陆巡视

  •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战争背景与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至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复仇并相继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背景明朝初年,散居白山黑水一带的女真族,经过长期战争、迁徙、融合,逐步分化为建州、海西、东海(又称“野人”)三大部分,由奴儿干都司管辖。建州女真主要居住于明朝抚顺关

  • 约旦河的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一个由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三国科学家组成的共同小组研究表明,到2011年,约旦河下游将面临枯竭的危险。用“中东地球之友”以色列方面负责人吉顿·布朗伯格的话来说,“现在你几乎能够蹦过约旦河,许多地方连跳都不用跳,水只能没到脚踝。”在水资源稀缺的中东地区,约旦河这条流经了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

  • 2020年7月26日:奥莉薇·黛·哈佛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奥莉薇·黛·哈佛兰(Olivia de Havilland)(1916年7月1日-2020年7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美国影视女演员。1934年因在威廉·莎士比亚舞台剧《仲夏夜之梦》中饰演赫米娅一角走进好莱坞。1935年出演了电影版《仲夏夜之梦》;同年主演了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铁血船长

  • 2020年7月26日:指挥家杨鸿年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杨鸿年(1934年-2020年7月26日),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江苏南京人,自幼酷爱音乐。1951年任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唱队指挥,1951年秋考入上海华东师大音乐系,师从杨嘉仁教授及德国指挥家希兹曼学习指挥,向前苏联专家阿尔扎玛诺夫学习曲式、复调。1958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1973

  • 熊猫血的名称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

  • 稀有的P型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P血型系统是区别于ABO型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之外的一个血型系统。特征抗原为P1。特殊血型为p表象血型。简介P血型系统(英文:P antigen system)是人类血型系统的一种,其基因座位于染色体22q12.3-q13.1上。其抗原P1以糖脂形式存在。P血型系统包括P1、P2、P1k、P2k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