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要立钱氏为皇后?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要立钱氏为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3/12/15 11:18:41

朱元璋开国建都后,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因此钱皇后的出身自然不高贵,但却是张太皇太后亲自把关,千挑万选出来的,不论颜值还是品性,那都是万里挑一的。

由于朱祁镇早在7岁就登基继位,不像之前的皇帝继位时已经成年了,因此,钱皇后和他的大婚,就成了明朝皇帝大婚的第一对,在张太皇太后的张罗下,不管是结婚还是封后,仪式都超乎寻常的隆重。

贤雅恬静的钱皇后,不光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特别维护朱祁镇的名声,坚决不同意朱祁镇给她娘家人加官进爵。

另外,钱皇后还是个非常明事理的人,她深知皇帝为一国之君,子嗣涉及到国本,所以她从不阻拦朱祁镇亲近别的嫔妃。由此,后宫嫔妃怀孕产子的喜讯,频有报传。

正是这种种缘故,朱祁镇对钱皇后又爱又敬,迟迟不肯立嫔妃们所生的皇子为太子,而是等着钱皇后能为他生下皇子来。

就这样等了7年,朱祁镇都没能等来钱皇后怀孕的消息,却等来了瓦剌南犯的消息。

受太监王振撺掇,年轻的朱祁镇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御驾亲征。既然要出征,为了以防意外,这才不得不把庶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后,又让弟弟朱祁钰代为监国。

钱皇后担心朱祁镇安危,让哥哥钱钦和弟弟钱钟随侍朱祁镇左右。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朱祁镇这一去不光成了瓦剌的俘虏,她的兄弟也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了保护朱祁镇,双双丧命。

起先,朝廷还想用赎金换回朱祁镇。钱皇后听说后,便把体己钱全部献了出来,希望能早日看到朱祁镇归来。

然而瓦剌收了钱,却并不放人,反而变本加厉和明廷谈起了条件。

于谦等大臣经过商议,最终主张拥立朱祁钰为帝,并遥拜远在瓦剌军营中做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朝廷的决策,钱皇后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虔诚祈祷,希望此生还能看到朱祁镇归来。

钱皇后日夜啼哭,祷告不止。既不肯让自己有片刻休息,也不愿享受锦衣玉食。这样寒来暑往,她的身体坏掉了。不光哭瞎了一只眼,还由于太久跪伏的缘故,一条腿也坏掉了。然而她拒绝治疗,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她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许是钱皇后的虔诚感动了上天,次年,瓦剌竟将朱祁镇送回了京城。

可是今非昔比。坐稳了皇位的朱祁钰,不仅没有给朱祁镇该有的待遇,反而把他和钱皇后等嫔妃们都关进了南宫。

朱祁钰的所作所为,朝臣们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被幽禁在南宫的朱祁镇,不由得心灰意冷。

然而钱皇后的模样同样让他吃了一惊。问明情况后,他一时也泪流满面。纵然此时陪他在南宫的嫔妃们容颜娇美,但在他看来,身体残疾的钱皇后,才是他唯一的爱人。

朱祁镇在南宫中并未享受到太上皇该有的待遇,反而衣食都无以为继,生活捉襟见肘。那些势利的宫女太监们,见侍奉他们得不到好处,对他们也是相当刻薄。

钱皇后见朱祁镇愁闷,于是对他好言相劝,又组织嫔妃们做些绣活,托人拿到宫外换些衣食,勉强度日。

就这样,又一个7年过去了。

随着朱祁钰的病情加重,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发动政变。在他们的帮助下,朱祁镇重新夺回了皇位。

复辟成功后的朱祁镇,当然要再立一位中宫皇后。

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就托人给孙太后做思想工作。表示钱皇后既无子嗣又是个残废,不能母仪天下。

孙太后也觉得有理,可是朱祁镇却坚决不同意,最终还是把钱皇后再次封为皇后。

按说苦尽甘来,朱祁镇和钱皇后也算熬出了头,剩下的就该都是过节一样的好日子了。

可是,老天总是不肯遂人意,不久朱祁镇竟生了大病。眼看药石无灵,他心里百般放不下钱皇后。他深知,自己去世后,朱见深会被周贵妃左右,废掉无儿无女的钱皇后。于是在临终前,对朱见深以及大臣们一再叮嘱,千万要善待钱皇后。钱皇后去世后,一定要让他们同葬一穴。

朱祁镇去世后,周贵妃果然数次刁难,要求废黜钱皇后的皇后之位。由于大臣极力反对,才不得不作罢。最终,钱皇后得以被尊为慈懿皇太后。

随后,朱见深因废后一事,与钱太后意见相左,因此对钱太后颇为不满。这样一来,钱太后的处境就非常不妙了,她不得不在朱见深的冷脸下捱日子。

抑郁的日子和身体上的疾病,在钱太后46岁时,摧毁了她。

按说,遵朱祁镇遗嘱,钱太后死后,她该和朱祁镇合葬才是。

但周太后不愿意,朱见深也不愿意。

正直的大臣们不得不为钱太后争取最后的权力,他们不断上疏,但无济于事。最后,他们集体跪在文华门外痛哭不止,坚决要求把钱太后和朱祁镇合葬,否则他们只有跪死在文华门外了。

迫于压力,朱见深同意了大家的要求。

可是,周太后还是捣鬼,在钱太后的墓室上做了机关,让钱太后的墓室,和朱祁镇的墓室无法相通。

这件事,直到朱佑樘继位后才发现。他早就听闻过钱太后和朱祁镇的爱情故事,因此他决定打通钱太后和朱祁镇的墓室。可惜钦天监却称,这样做会影响国祚,他才不得不做罢。

不过,朱佑樘是个正直的人,他还是把周太后的牌位从太庙撤了出来,祀于嫔妃们牌位所在的奉慈殿。而把钱太后的牌位和朱祁镇的牌位放在一块,让他们共享子孙烟火。

标签: 朱祁镇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当时处于底层,为什么能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对于任何一个开创帝业的帝王来说,横扫天下群雄的滋味并不容易。朱元璋虽然是穷苦出身,可是年幼行乞四方的经历给与了朱元璋很多的帮助,古代行军打仗靠的是什么?是对于地形的了解程度,对于地势的利用程度。而正是年幼的行乞时光让朱元璋深层次的了解到了元王朝统治之下的万里河山,这位朱元璋以后在指定北伐计划的时候起

  • 著名隐士陈抟,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抟,北宋,历史解密

    在宋朝,隐士的社会地位很高,不仅民众景仰,皇帝们每当发现境内出现了著名隐士,都会隆重、周到、热情地召见他们,他们不仅生前能得到许多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鼓励,死后还会获赠谥号,极尽哀荣。宋代开国以来的第一位著名隐士是陈抟,在民间传说中,他是神仙般的存在,他和吕洞宾是好友,能够未卜先知,预知天命,所以在五代

  • 唐代诗人:李端的代表作品及人物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端,唐朝,历史解密

    李端(737-784) ,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北齐文宣帝皇后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

  • 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有实力登基为什么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努尔哈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努尔哈赤作为清朝奠基者,他25岁统一女真各部,57岁时称汗建立后后金,明万历47年努尔哈赤率领6万大军参与萨尔浒战役,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战胜明朝,成功夺取明朝70余座城池。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

  • 文景之治背后的真相,依然有“卖田宅,鬻儿女”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景之治,汉朝,历史解密

    文景之治,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都学习了解过。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恢复经过战乱破坏的社会生产。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盛世之下,似乎百姓

  •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却无法迅速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万历初年,由于张居正秉政,施行“一条鞭法”,规定地租赋役除缴纳谷物和钱钞外,还可以银缴纳。即所谓“计亩征银,折办于官”。从此在赋税上由缴纳实物逐渐转变为缴纳货币。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一大进步,金银也逐渐成为贵重的货币。伴随着海外西班牙等殖民国

  • 暗杀秦始皇的主谋是谁?张良为什么刺杀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朝,张良,历史解密

    和众多帝王一样,秦始皇的一生中遭遇过许多次暗杀,历史上最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人尽皆知不多赘述,张良也曾经策划过暗杀秦始皇,未成功。之后他帮助刘邦完成反秦建汉的大业,成为汉朝开国元勋,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大多数人熟知张良源于小时候听过的他为黄石公捡鞋的励志故事,那是发生在暗杀秦始皇之后的事情。张良

  • 五德终始简介 主张的内容及来源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德终始,战国,历史解密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内容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历史观。“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或性能。“五德终始”指这五种性能

  • 揭秘:康熙的撤藩决议与吴三桂反清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封建专制统治时代,朝政的两个根本问题就是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作为清代杰出的君王,康熙在成功地解决了宗室内的争权夺利的问题后,三藩问题就成了亲政不久的康熙所面临的最重大、最迫切的国政大事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分别镇守云南、广东,福建,其手握重兵,雄霸一方,在自己的辖地里胡作非为,长此以往,终究

  • 北宋宰相身旁的人都被提拔,唯独他一直打杂?知道真相的他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但张齐贤并非“酒囊饭袋”,他很有主见,眼光远大。雍熙三年(986年),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北伐攻辽,大败而归,名将杨业也战死在朔州。危急时刻,张齐贤主动请缨,前去接管代州军务,旗开得胜,打得辽军落花流水,这在宋军漫长的攻辽战役中绝无仅有。所以不过几年,张齐贤就频频升官,最后做了宰相。然而,颇有本事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