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至为什么不是最热的一天

夏至为什么不是最热的一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18 更新时间:2024/2/7 13:35:15

“不过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为什么不是最热的一天?

夏至并不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天,因为要想使大气层变得温暖需要一些时间。就像一天中,太阳在中午升得最高,事实上却是下午最热;

北半球,地球从太阳那里吸收的热量在接近夏至时缓慢增加。当接近夏天时,白天吸收的热量比夜晚所辐射出去热量的要多,所以平均气温就会缓慢上升。吸收的热量在夏至这一天会达到最大,之后便开始下降,但是热量的吸收速率还是比散发的速率大。因此,即使过了夏至,平均气温依旧会持续上升,只有到了一年中的晚些时候平均气温才开始下降。

一年之中最热时间是什么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也就是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气温达到最高;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形成面积最大的极昼区。此日过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减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开始往南移动。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亦日渐降低,日影逐渐被拉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节”。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

夏至除了注意消暑解渴外,情绪上应该尽量平静,同时注意睡眠。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适度降低运动强度。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王莽大军被陨石砸了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昆阳之战是刘秀一举成名的战役,在我国新朝末年刘秀、王莽两军在昆阳一决胜负的一场战役,因在昆阳所以成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中的比较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刘秀,作为偏将军的刘秀一夜成名,还为他日后的夺天下奠定了基础。由于当时新莽王朝的大军有四十三万,而绿林军只有一

  • 古代天降陨石代表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如果发生陨石降落这种事,都是非常蹊跷的大事。对有些人,陨石就是天赐的圣物,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是不祥之兆,甚至是灭顶之灾。古罗马人把陨石当做神的使者,他们甚至在陨石坠落的地方盖起钟楼来供奉。匈牙利人把陨石抬进教堂里,用链子锁起来,以防这个“神的礼物”飞回天上。西藏称陨石为“天铁”,是藏传佛教

  • 荔枝病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荔枝病”指的是大量食用新鲜荔枝之后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是一种低血糖病,严重者会突然昏迷、惊厥、血压下降,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荔枝含糖量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道不适、低血糖,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休克。此外,空腹吃荔枝会导致血糖下降。成人一天荔枝摄入量不超过10颗,儿童不超过5-6颗。

  • 古代天降陨石有哪些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说起陨石的坠落,这是一种非常美丽雄伟的自然现象,早在古代就已经非常的吸引人了。根据古代典籍上的记录,这本典籍从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开始记载了,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了,在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陨石雨的记录了。在春季和秋季以及民族时代,都有陨石坠落的记录。《春秋》记录:鲁僖公“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

  •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说起上官婉儿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女子了,她不仅在文学上非常有才,在政治上更是以女子之身掌管宫中制诰,是历史上有名的“巾帼宰相”。其一生可谓是历经波折,大起大落,巾帼不让须眉,但是也受到后人颇多争议,那么唐朝这位有名的奇女子最终结局如何呢?她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所谓女宰相之说

  • 古代十大世家大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门阀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因为种种社会原因而产生的怪胎,一个集知识、权威、名望、人脉、财富甚至兵权于一身的恐怖存在,在中国历史上素有无千年王朝、而有千年世家之说今天我们就来盘

  • 2021年6月20日:王运庆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王运庆,曾担任《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第三季》《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第一季》《新相亲时代》等节目导演。2021年6月20日晚,王运庆去世。6月20日晚,孟非工作室发文透露,《最强大脑》导演王运庆去世:“音容宛在,王运庆导演一路走好! ”据悉,王运庆是国内著名的综艺节目导演,曾位列中国综艺制作人TOP权

  • 古代门阀世家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在看历史书时,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个词士族,所谓的士族,就是经学传家的世家大族,按照现代的话来说,便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学识是士族的基础,有了知识才可以入朝为官,继而影响到整个国家。士族起源于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士族尤为兴旺,在看相关历史时,也总绕不开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学术风气十分浓厚。而我们所说

  • 中国有没有传承千年的世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世家贵族这个词大概在人类有社会起就慢慢形成了,在我国古代很常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真正能传承到现在的却非常少,周朝姬氏、唐朝李氏、明朝朱氏都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因为朝代的更迭、战乱的频发、世事的变迁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反倒是那些历史比我们短的,比如日本和英国,都有着传承千年的世家。那么这里大家可能会

  • 世家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在普通中国人的认知中,中国帝制时代是被“中央集权”所定义的,而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大族,在历史记忆中往往被简约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插曲而已。如谭凯的绪论所言,《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一书聚焦于唐朝,“中古中国的门阀世族如何在中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和制度变迁下,依然维持其影响力;以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