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为什么不吃猫肉

古人为什么不吃猫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4/4/20 6:51:19

中国上千年里并没有吃猫肉的习俗。那么,古人不吃猫肉的原因是什么呢?

猫被认为是农田保护神,庄稼丰收的保障

“猫”字从“犭”从“苗”,是说这个动物最初生活在农苗之中。为什么要生活在庄稼地里?因为可捕捉祸害农田的老鼠。记载上古时期典章制度的《礼记》这样写道:“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意思是说:天子为祈福农业丰收要祭祀谷神、田神、庐舍和叶陌之神,还有老虎、猫等,目的是为了报恩。不仅是天子,古代的君子对有利于农作物丰收的神灵都要报答、祭祀。比如把猫请来祭祀,是因为猫吃掉了危害庄稼的田鼠;请老虎来祭祀,是因为老虎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老虎和猫都要祭祀。

这就说的很明白了,从上古时期中国就把猫列为农田保护神,和谷神、田神等接受人们祭祀。既然都成为了祭祀供桌上的神灵,人们怎么会吃猫呢?古人造的“猫”这个字,也充分说明它是庄稼丰收的保障,因为可以吃掉田鼠。田鼠是农耕时代庄稼丰收的天敌之一,人们常无能为力,猫则扮演了除害的重要角色,因此人们是不会吃猫的。

猫被认为可通灵,是来往阴阳两界的动物

猫在《山海经》中有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fěi),养之可以已忧。”意思是说,这种野兽形状如狸,却长着白色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名叫'胐胐’,人们饲养它可以消除忧愁。”为什么养猫能消除忧愁?是因为其性格温顺,喜欢依偎人,模样古灵精怪。

猫被冠以可通灵与佛教有关。据记载,佛在给弟子讲经时,有一只猫蹲坐在佛座下,也在静听佛法。有弟子问难道猫也能听懂吗?佛说:“猫有灵性,其命有九,人只得其一。故猫之灵性,殊非人类可及耳。”这就是“猫有九命”之说的来源,而人类只能拥有猫的一条命。

猫被魔化还与武则天有关。史载,唐高宗李治王皇后萧淑妃被武则天做成“人彘”(估计是学习了吕后迫害戚夫人的招数)。王皇后甘愿受死,萧淑妃则大骂:“阿武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武氏为鼠,生生扼其喉以报!”武氏你这个骚狐狸,性情狠毒无常,我来世要转世成猫,你武氏转生成老鼠,我要用利爪掐住你的喉咙报仇血恨!”

武则天被这一咒语给吓住了!此后命令皇宫里不准养猫。而武则天常梦到萧淑妃披头散发变成猫的样子索命,就请巫师作法消除魔道……还命王皇后族人改姓“蟒”,萧淑妃的族人改姓“枭”,全部流放到岭南地区。那么,为何萧淑妃要变成猫而不是狗或其他动物来索命呢?

这是因为至少在唐朝之前,猫就已经被魔化:一则是猫有九命,失去一命,尚有八命,萧淑妃的意思是一命没了还有八命可来报仇;二则是猫白天睡觉,夜间活动,白天属阳、黑夜属阴,于是猫就成了可来往于阳阴两界的动物,萧淑妃的意思是虽然死后去了阴间,但随时可以回到阳间报仇。

通过萧淑妃的咒语基本可以得知,猫是通灵的动物,因有九命,所以可来往于阴阳两界。其实这一说法也与西方的种种传说暗合,中世纪的西方巫术中,猫是一个重要的道具。

猫被人们认为有魔性、神秘,性情难以琢磨

猫与狗不同,属于没有完全被训化的动物,流传至今的说法是,猫是唯一眼里没有主人概念的动物。当狗狗们摇动尾巴向饲养它的主人大献殷勤时,人类会有一种成就感。而此时的猫呢?也许正躲在角落里冷眼观看或者选择无视,满脸的鄙视与不屑。这就让人类很尴尬了,你特么吃我的喝我的,怎么就是养不熟呢?

猫的特性决定了与它相处时,人们常无法把握它,似乎猫天然带有一种魔性。前一秒还是温存有加,后一秒就可能勃然大怒,给你一口或者来上一爪。

加之猫是在暗夜里活动,悄无声息,双眼透出的光泽令人不愿卒视……如果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选择离开人类,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使你再见到它抛尽了媚眼,它也不会搭理你。独立的猫格、高冷范儿让它身上充满神秘色彩,人类也似乎永远无法破解。

如果再进一步说下为什么多数中国人不吃猫肉,这与猫出入夜幕阴霾之中,并以肮脏和传播疫病的老鼠为主食有关,人们有理由怀疑猫的身上也带有各种未知的疫病和细菌,所以选择了不吃猫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古人追星比我们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首先说到追星必提的一个人的就是李白了,他在唐朝时期估计比现在当红的一线明星还要红。在长安城里他的粉丝巨多,李白出生在长安元年(701年),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名动长安。虽然李白在仕途上不顺利,但人家诗写得好啊,他的一个超级迷弟就是杜甫。杜甫对他的崇拜一点都不亚于现代的追星族啊,为了李白他可谓是日思夜想

  • 古代吞金吞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在史书上,有时会出现某人“吞金”自杀,亦或者在某些古代小说之中也有吞金的记载。譬如在《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写道“王熙凤借刀杀人尤二姐吞金自杀”,又比如在《明史列传一后妃》中记载道“宦官张敏吞金自尽”。这些历史人物吞金导致自己死亡,那么他们吞的到底是不是黄金?金是惰性金属,本身对人体无害相信很多人在我

  • 袁隆平的科研成就和主要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古代的镜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

  • 史前大洪水是真的发生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史前大洪水是指史前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全世界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这些记载集中在北半球,而且内容惊人的相似!《圣经》上对于大洪水的记载:“在2月17日,天窗

  • 古代诰命夫人有什么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古代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践行着三从四德的伦理观念。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的。但是在古代女子和女子之间的社会地位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官家的女子就比寻常人家民女的社会地位高很多,尤其是诰命夫人,诰命夫人有很多特权,让很多寻常女子羡慕。之前热播的赵丽颖主演的古装历史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赵丽颖扮演的盛家

  •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用弯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在我国的古代,一些骑马的民族在对外作战的时候常常会选择使用弯刀来进行作战,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中,游牧民族也是一直以弯刀骑马的形象出现。而对在内陆地区以耕地为生的农耕民族则更加喜欢使用直刀作为主要的攻击武器,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和冷武器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人类刚刚发明出金属的时候,最先出现的应

  • 2021年5月22日:吴孟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福建闽清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原

  • 古代的监狱长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关于监狱的说法源远流长,最早有关这一工具的出现是在夏朝,那个时候还统称为“夏台”或者是“圜”,商朝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叫做“圉”。现在看这俩字有点陌生,因为无论是“圜”还是“圉”都是甲骨文中的说法,发展到后来,这俩字逐渐演变成了很多人所熟悉的监狱的俗称,那就是“囹圄”,所谓身陷囹圄,就是出源于此

  • 古代用瓷枕不会太硬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不管是在影视剧里还是博物馆纪录片中,我们总能看到古代人有枕着四四方方的瓷枕头或是玉枕头睡觉的习惯;我相信大家都会有疑问:这样的枕头会比软枕头还舒服吗?为什么要睡这样的枕头呢?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为什么那么聪明的古代中国人,要睡这种看起来很不舒服的枕头呢?从隋朝开始,瓷枕头就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卧具了。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