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体经络影像长什么样

人体经络影像长什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5 更新时间:2024/2/16 3:29:08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既核心又神秘的事物。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大多基于经络理论。但是在现代解剖学研究中,经络却一直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许多科学家不认可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结构,甚至因此否定中医疗效的客观性。

近日,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让人们得以“看见经络”。相关论《茶叶激发的人体红外影像显现经络系统》发表在3月份的Quantitative Biology(《定量生物学》)期刊上。

上下求索

最早记载经络的《黄帝内经》重点描述了人体内分布的六条正脉的位置和功能,每一条正脉的两端又连接手或足,划分为手经和足经,这样经络就划分成了十二条。中医实践发现十二条经络在一昼夜内依次活跃流动,每两小时轮换一条经络,并将这一规律称为“子午流注”。

经络的医疗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对经络穴位的针灸,和根据经络对应的属性配备药剂。在中药学里,归经是指药物对于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种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如黄芪归肝经,黄精归肾经。用现代科学的各种实验和分析证实,这两方面的各种实践都有显著效果。对各种穴位的针灸方案有显著治疗相关疾病的功效。而草本药物所含化合物成分对应的经络归属,也符合特定的数学模型,因此归经属性是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预测的。基于各种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国内外一直有很多人相信经络的存在。

可是,在解剖学研究中,却从来没有发现符合经络模型的结构。这说明经络如果有解剖结构,也肯定不是血管或神经那样肉眼可见的管线状结构。国内外很多团队试图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式找到经络存在的证据,但均未取得可信结果。

1980年代的大量实验研究揭示,经络穴位部位的各种性质与其他部位不同,特别是电导性和热导性。因此,中国在“八五”“九五”计划中设立了国家攀登计划来研究经络。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费伦、力学系教授丁光宏联合一大批相关专家,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经络和穴位部位的组织特异性。

1998年,费伦等教授在《科学通报》上公布了课题组的三大成果:第一,经络穴位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具体结构是由三条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条,再由五条纤维条卷成一束,数量繁多的这种线束结成片状。分子层面是由数种不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生物液晶态的物质。胶原纤维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成经络的复杂体系,称为结缔组织结构。第二,穴位对应的深层结缔组织结构中,富集有钙、磷、钾、铁、锌、锰、铬元素。特别是钙,较经络之外区域高100~200倍。第三,经络结构中的液晶态胶原纤维具有高效率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实验证明此种胶原纤维对9~20微米的远红外线在径方面具有近100%的透光率,横向方面则几乎完全不透光,具有光纤维的物理特性。

2000年,丁光宏等教授又发表论文展示了人体穴位的红外辐射有稳定而特异的频谱特性,并不仅仅是热量导致的。这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展,为经络的物质基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基础上,中医科学的研究者提出了各种经络结构的假说,除了最早提出的神经传导说以外,还有体液循环说、生物电场说,甚至综合各种组织形成的结缔组织间隙说。实际上,后三种假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观点。以胶原纤维束为基础,其间隙中会流动大量的体液,带动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和带电离子,必然会产生生物电场,产生热辐射和特殊的红外辐射。所以,经络活动所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反应,是经络活动的结果,并不是经络本身。经络本身可能就是费伦教授提出的胶原纤维束。

2018年,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团队在《科学报道》上发表显微核磁共观察细胞间质的结果,发现身体各个部位都存在这种结构,在胶原纤维束的外围还包裹着特殊的细胞层,就像光纤外面的塑料皮层一样。这些间质通道也并不是整体连通的,而是分段链接的。

不过,到此为止还是不能完全证明细胞间质通道就是经络。虽然人体内存在这些体液和大分子通道,但是目前的研究都是看到局部的显微结构,无法确定这就是经络。只有宏观地看到人体中这些通道的整体分布规律,证明这些通道的分布规律与中医经络的线路完全吻合,才可能确认这些是经络。因此,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不见经络不甘心。

让经络自己显形

在细胞间质通道的具体结构被公布以后,中国针灸研究所的张维波团队立即跟进做了非重要的实验。以往通过针灸的方法,因为经络中并没有特殊的成分流动,是无法让经络显形的。于是他们在鼠和猪的身上做实验,在特定的穴位上注射荧光素钠,再扫描荧光信号的分布,果然发现这些液体顺着细胞间质流动了起来,看到了一段段平行的线条。这就向经络的宏观可视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可惜的是,这些线条在下一个穴位的位置就停止了,只能显示一小段,距离显示整条经络非常遥远,更不能证明经络穿过了相应的脏腑。而显示整条经络以及穿脏腑,是证明经络系统结构的关键。如果能把十二条经络全都显影出来,就更完美了。

才能让整条经络活跃起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呢?针灸或推拿只能促进施治部位的经络的流动,很难让整条经络活跃起来。而经络的活动,根据中医原理有两种促因:一是按照“子午流注”(中医认为十二条经脉对应每日十二时辰,时辰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经脉的气血产生变化)自动开放,效应比较微弱;二是服用归经的药食,效应有时候会很强。所以改变思路,通过有效的药食归经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应该是可以尝试的方案。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一直尝试从无数的本草中选择最有效最安全的归经药食。很多草本药食,服用以后相应的经络和脏腑部位会有明显的内源性发热或酥麻感,但一般感觉不明显,也很难拍摄出影像。

2012年,在试验了几百种药食以后,研究团队发现归经感受最强的是茶叶。喝了不同的茶以后,身体的不同部位会迅速发热,甚至大量流汗。为了证明这种归经感受是客观、可重复的,研究团队不仅在初步测试中让个体双盲重复喝茶来报告感受,还召集了24位体感通透的志愿者来参与试验。志愿者在不被告知茶的种类的情况下,一同饮用同种茶,并各自记录下自己发热的部位。在饮用68种茶以后,研究团队做了一个结果统计,所有志愿者报告的一致性达到了96%。不同茶叶对应的归经有着极其明显的规律,绿茶对应太阳脉,青茶对应阳明脉,红茶对应少阳脉,白茶对应太阴脉,黑茶对应厥阴脉,只有黄茶并不清晰。

2017年,研究人员在贵州梵净山一带找到了含黄酮醇高的茶树,并发现以此生产出的黄茶对应少阴脉。

此后,研究团队从中国南方各省份以及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收集了512种茶,让人饮用之后,拍摄其身体的红外影像,观察红外辐射发生的时间和方式。其中一些茶喝了以后有强烈的经络流动感,仪器检测发现红外辐射会使体表产生5~8摄氏度的温差,核磁共振也看到细胞间质中大量液体流动。研究团队总结出最有效的茶叶激发的身体红外辐射影像,结果与2012年志愿者双盲测试的结果完全一样。

这种红外辐射在喝茶后的几秒钟内就会激发,但往往不会整条经络同时激发,而是分段地显现。只有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归经效应特别强的茶种才能让整条经络几乎同时发出红外辐射。

2018年,研究团队又组织了4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到太姥山上参与重复试验。志愿者调节饮食,排除其他食物对经络的干扰,每天都只喝一种茶来激发特定经络。多样本重复试验也证明了茶叶与经络激发的对应关系。

研究人员还尝试拍摄“子午流注”的效应,曾在一周内重复试验3次,发现每个时辰的身体红外辐射基本符合“子午流注”规则。每进入下一个时辰,身体的影像会迅速转变,误差不会超过8分钟。

人类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曾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人类表型组计划,把中医表型列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而经络是人体表型组研究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看见经络”之后,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将进一步通过实验去推进有关经络的知识,打开经络的相关奥秘。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唐朝真的在吃隋朝老本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一直以来,关于隋朝和唐朝一直有着一个令人颇为匪夷所思的理论——唐朝的农业远不如隋朝发达,贞观之治远不如开皇之治,其证据之一就是唐朝一直在吃隋朝的粮食,甚至还吃了五十年之久。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朝真的吃了隋朝五十年的粮食吗?关于这个事情,其实还真的不是空穴来风,那么到底这个理论出自哪里呢

  • 中国古代粮仓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我国一直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粮食安全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3年林甸粮库的失火,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古代同样重视粮仓的建设,粮仓在当时扮演什么角色?具体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呢?粮仓的建立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必须从粮仓的建立入手,这样才能得到系统全面的答案。粮仓出现的具体时间

  • 云南蝴蝶为什么大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这是一个据称在云南十年罕见的奇观——蝴蝶爆发。进入五月份来,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密林里,上亿只蝴蝶宝宝即将化羽成蝶。据专家介绍,此次将是十年来该区域蝴蝶爆发规模最大的一次生态景观,一起来看看这场蜕变奇迹。受气温偏高影响蛹期比往年提前据蝴蝶观察员介绍,受去年气温偏高影响,谷内箭环蝶生

  • 2021年5月5日:大卫斯文森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大卫·斯文森,生前系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早年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曾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后应恩师之邀于1985年出任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并在耶鲁大学商学院教书育人。大卫·斯文森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在耶鲁创造了佳绩,也向哈佛大学捐赠基金、麻省理工大学捐赠基金、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会、希尔

  • 5月20号发行的心形纪念币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自2021年5月9日起,发行2021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7枚,其中金质3枚,银质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3克心形金质“琴瑟和鸣”纪念币和30克心形银质“琴瑟和鸣”纪念币20日发行。中国人民银行自2021年5月9日起发行2021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该

  • 42000颗星链卫星会不会威胁天宫空间站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正式开启天宫空间站建造进程。就在同一天,马斯克的SpaceX发射了60颗卫星,至此近地轨道星链卫星数量增至1438颗;5月4日,星链计划26批卫星升空,将在轨卫星总数提高到1498颗。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以来,人类总共发射了9000个卫星和

  • 中国三大最凶民族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中国比较厉害的比较凶狠的三大名族都有哪三大呢?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有意思,小编不太懂这个凶狠是什么意思,是指的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就当是褒义词吧,凶狠就代表他们比较的骁勇善战了,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最会打仗的三大名族是那三大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1、匈奴匈奴是公元前3

  •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建自己的空间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4月29日,伴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天宫号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工作,宣告全面展开。在今明两年,中国预计通过11次航天发射,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届时,中国宇航员将常驻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的阶段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旅游签证”升级为“暂住证”近地

  • 古代仵作怎么验尸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随着《法医秦明》电视剧的热播,让我们对现今“法医”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法医们又是如何验尸的呢?现代的法医,仰仗于医学的发展,有很多时候是可以用科学知识推断出结论的,而在古代,仵作们往往是依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来推断结果。于是,留下了许多关于刑讼的案例著作,比较有名的包括五

  • 古代的捕快是什么职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捕快,通过编剧的引导,演员的演绎,对于捕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大部分人肯定也将捕快和现今的警察划上了等号,毕竟他们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抓捕坏人,为民除害。可是如果真正了解了古代的捕快,便会惊觉:古时候的捕快还真不是人当的,这是为什么呢?一、来源是谁发明了捕快这个职业呢?如果追溯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