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为什么重视嫡子

古代人为什么重视嫡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51 更新时间:2024/2/24 22:18:21

嫡庶之别可以说是自古有之,在殷以前无嫡庶,但殷以后嫡庶观念就逐渐兴起了,到周出现了具有嫡庶之别代表性的分封制。

随着时间的发展,嫡庶观念于东汉的迹象愈发明显 ,只是到魏晋时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 ,再到南朝时已经不顾庶孽。历史的浪潮永远是波动的,从永嘉之乱到北朝时 ,再次出现反转,嫡庶观念尤其鲜明,嫡庶之别如天与地,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等方面嫡庶之别深刻鲜明。然而,到了唐朝时,这种嫡庶之别又开始逐渐缓和。

一、统治者的影响

1、时局影响

中国古代标榜的是君权神授,皇帝即为天子,可以说,天子就是百姓心中的神。并且,分封制之后,于汉开始,中央集权越发明显,世家豪强逐渐没落,中央集权在唐朝到达一个小高峰。这样一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主也会为了自己的权力逐渐收拢中央的权力。

唐初,隋朝刚灭,政权割据,有薛举的西秦、李轨的西凉、萧铣的南梁、王世充的郑国、窦建德的夏国、梁师都的北凉。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刘武周、李子通等人建立的政权。当时的局面是狼烟四起、内不安外有患,流民无处可去。

此时,想平定局面,新的政权就需要能打仗的人才,且新政权下百废待兴,国家还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再来是因为隋朝刚亡,战乱四起,民心四散,这种时候对百姓、人心的安抚也极其重要,得民心得天下。

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压力之下,嫡长子和庶生子都能被统治者收到旗下。并且,当时统治阶层属于关陇军事的贵族集团 ,这个贵族集团并没有沿袭北朝一些弊端。

统治者当时对于人才的选择是:“人以才进,不论嫡庶次。”意思就是统治者缺人,无论是大嫡长子还是庶生子,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被统治者重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对于时局的妥协。

据《中国人口史》,可知隋朝大业五年时人口数大约是5032万。但是到了隋末唐初,全中国剩下的人数不足隋朝大业五年时的1/3——不过200余万户,即1500余万人,《通卷·卷七》有记载:“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余万户。”

可知人口在这种大趋势下迅速锐减,此时需要的人才就不能只从越来越少的嫡长子中去选择,庶生子和寒门的任用是统治者对于大趋势的一种妥协。如褚遂良所说:“主祭祀之裔,必贵于嫡长;擢文武之才,无限于正庶。”从选拔人才这里,其实也就能看出在唐代嫡庶之别已经被弱化了

2、统治者本身的集体潜意识

其次,是唐初统治者自身的问题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实,对于中国古代来说,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农耕社会,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并不是很高,这也就使得财产分配和继承是需要遵从一定的原则。就如,原始社会的私有制出现时对于财产的分配。

而随着生产力和文化的进步,这种对于财产的分配也逐渐有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礼法以及血脉正统性的作用和象征,这种分配制度就逐渐演化成了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因为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于是上自皇室 ,下到官宦之家 ,都是格外重视这个制度的。

魏征就说:“殷家尚质,有兄终弟及之义;自周以降,立嫡必长,所以绝庶孽之窥觎,塞祸乱之源本,有国家者之所深慎。”但是,统治者并不是纯粹的中原人,他身上有胡人的血统,所以对于嫡长子、血统的观念并不是如正统中原人这般看重。

心理学术语上有个词叫“集体潜意识”,即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祖先积累的经验,这种经验会代代相传成为一种先天遗传倾向。

胡人居住地不比中原,他们的居住地环境更加恶劣,因此,适者生存,而这些“适者”中多数是强者更加适应环境,因而在他们有一种“慕强”的潜意识;相反,嫡庶之别这种原则对胡人来说就并不是那么重要了。统治者拥有的胡人血统,这也使他拥有这种集体潜意识。

如唐太宗杀兄代之。再如唐睿宗选了庶生子李隆基作为继承人。这些也是他们身上集体潜意识的体现。并且,统治者也把这种集体潜意识直接转化投射到了自己后代身上——转化、投射都是精神分析流派中将自己无意识冲动导出来的方式。

据《旧唐书·褚遂良传》:“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弟及庶子数将五十。”同传有褚遂良指责唐太宗:“陛下昔立承乾为太子, 而复宠爱魏王, 礼数或有踰于承乾者, 良由嫡庶不分”

可知李世民有嫡长子李承乾,但是李世民尤其喜爱自己的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泰颇受太宗恩宠 ,唐太宗给他的礼秩甚至超过了太子承乾。

此种宠爱其实就是他们集体潜意识投射到现实的表现,即他们对嫡庶之别不如传统中原人的看重、他们的一种“慕强”心理。但也正是这种集体潜意识没有收敛地投射与转化,使得统治者对李泰的宠爱无以复加,导致了太子谋反死亡和李泰的被贬。

褚遂良对此就说:“陛下比者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爱之嫡,嫡庶不分。所以至今日 。”但是无论如何,这也给了唐代后人一些发,即取嫡长子而代之。也正是因为统治者自身的问题,使得嫡庶之别的观念越发弱化。总而言之,在唐代,不管是人才选拔方面还是统治者自身的观念上,嫡庶之别已经在逐渐淡化。

二、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度

其实,从隋朝开始,嫡庶之别的观念就开始弱化。到了唐代,嫡庶之别更加不如北朝这样明显。而其中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制度。

首先,科举制度的沿袭和发展,使得庶生子和寒门能踏入朝廷,这些人一旦入朝为官,便会为自己寒门、庶生子这个群体的利益奋斗,并且这也使得皇帝手中权力得到收拢,为打击士族、豪强积蓄了力量——而一般来说,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些支持者就是这些士族和豪强。

如武周名臣李昭德,他就是个庶生子,以举明经入仕,后成为武则天朝大臣。有文载: “昭德,即乾佑之孽子也。强干有父风。少举明经,累迁至凤阁侍郎。”

并且武则天时期还有了武举,这就更加为寒门和庶生子开辟了一条能得到权力的路。正是这种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放宽,身份已经不再是选拔人才的关键,本身的能力才是选拔人才的关键。

这种改变使得军权得以更加集中。同时这种改变也使得庶生子、寒门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嫡长子和庶生子之间的区别也得以减少。

2、财产制度的变化

并且由于这种政治制度的变化,使得唐代财产继承制度发生了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相辅相成,这种财产制度的变化又弱化了嫡庶之别的观念。

这种财产制度的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这和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有莫大关系——其实无论哪一种制度发生改变,这都是生产力、文化、社会等因素一起造就的,财产继承制度也不例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到一种大趋势,就是嫡庶之别的不断弱化。

唐宋时期,财产分配继承上已经开始实行“平均制”,根据唐律明文即:“诸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亡者,子承其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其未娶妻者,别与聘财。”

这便是平均制,从“平均制”的出现,可以再一次看出唐代的嫡庶之别已经弱化了不少,嫡庶之别的弱化已经从政治转移到民生,也就是说观念的受众开始由官员转向黎民百姓。

且据《唐明律卷》:“诸同居卑幼,私辄用财者,十疋笞十,十疋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即同居应分,不均平者,计所侵,坐赃论减三等。”由此已经可知,唐代在财产继承分割的律文中并未刻意孤立庶子,律文所规定的是:“有罪等罚,家财均分”。

即庶生子的财产继承权得到了改善,此时庶生子经济基础和选拔人才制度都已经得到了改善,可以得知,庶生子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等已经得到上升,嫡庶之别观念越发弱化。而且,在唐代律文中,“嫡庶”一词出现次数已经大不如从前,大多数是以“兄弟”一词代替,可从上文的唐律明文知晓。

综上所述,隋朝开始,由于科举制度的出现,嫡庶之别观念开始被削弱,唐朝时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延续,唐朝选拔人才时对才华地看重,唐朝统治者本身对这种观念并不是如此地看重,中央集权地加强,唐初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唐朝财产分配继承制度的改善,以及其他种种唐朝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庶生子和寒门在唐朝时地位得以上升,也使得在唐朝形成一种了大趋势,即嫡庶之别越发不明显。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黑暗中看手机对眼睛伤害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黑暗中看手机比在亮光下对眼睛刺激更大。黑暗中明暗交替更明显,易加重眼睛负担,引起视力疲劳、干眼症等。手机夜间模式虽然能减少明亮差异、减轻频闪,但手机夜间模式仍对眼睛有损伤。建议:夜晚看手机时应打开背景灯。眼睛在黑暗中对比敏感度低,会引起眼睛的调节系统负担加剧,进一步还会导致近视加深。为了降低眼睛的负

  • 盘点中国最好吃的十种荔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荔枝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荔枝有很多种类,荔枝主要栽培品种有三月红、圆枝、黑叶、淮枝、桂味、糯米糍、元红、兰竹、陈紫、挂绿、水晶球、妃子笑、白糖罂等十三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萝岗桂味”,“毕村糯米糍”及“增城挂绿”有“荔枝三杰

  • 李存勖潞州之战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潞州之战是907年(五代后梁开平元年)五月至二年五月,后梁军攻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却被晋王李存勖歼灭的攻防战。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四月,朱全忠篡唐称帝建后梁,改元开平。五月,为夺回潞州,命陕州节度使康怀贞领兵8万,与魏博(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兵会攻潞州。六月,后梁军进抵潞

  • 李存勖柏乡之战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柏乡之战,是在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晋王李存勖援助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在柏乡(今属河北)地区抗击后梁的作战。此战,李存勖采纳周德威的战术规划,终于逆转了梁晋争霸的形势。五代初,后梁太祖朱全忠与河东晋王李存勖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扩展各自的势力,互相争夺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

  • 如何有效缓解肩颈不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或者对着电脑,难免会肩颈酸痛僵硬,肩颈酸痛不适几乎是所有久坐人群心中的痛。可以通过拉伸颈部肌肉的方法来缓解肩颈不适,切忌用摇头晃脑的办法。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导致肩颈不适,例如低头玩手机,坐姿不正,熬夜,不良睡姿等,身体肌肉长时间呈现不自然的姿态。身体会自我平衡调整,以对抗肌肉失衡.

  • 超级红月亮最佳观赏攻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2021年5月26日,“月全食”与“超级月亮”叠加形成的“超级红月亮”将在夜空上演。从19点09分食既,到19点28分生光,这时月亮将呈现神秘而优雅的古铜色,20点53分月面将会完全走出地影。天气预报显示,明天我国新疆北部、甘肃河西地区、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天气比较利于赏月;包括山西和京津

  • 喀斯特地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

  • 古罗马士兵打仗为什么用短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看过关于古罗马题材的影视作品或是玩过相关游戏的朋友一定会对古罗马的龟甲阵这种独特的步兵方阵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即便是那些并不了解历史的人们,往往只要看到这种龟甲阵的时候就会联想起古罗马。事实上,在古罗马时期乃至更早的时候,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军队主力还是以步兵为主。在后来中世纪期间十分常见的弓箭手和骑

  • 网易云人格主导色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是网易云推出的新功能。网易云音乐上线性格主导色小测试功能,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用户可以点击其联想的场景,最后判断出自己的主导颜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试一试。这个活动里的好多纯音乐都很好听啊,简单花了点时间收集一下:金色推荐曲《Buliding a family》银色推荐曲《Cornfield C

  • 李存勖幽州之战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幽州之战,是指后梁乾化元年(911)至三年,占据河东的晋王李存勖攻取幽州(今北京)地区、灭亡大燕的一场战役。幽州,是河北藩镇割据地区之一。后梁开平元年(907),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杀兄囚父占据幽州后,自恃兵强地险,欲称雄河北。先威迫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义武(治定州,今河北定县)等镇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