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卡迭石战役为什么会发生

卡迭石战役为什么会发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23 更新时间:2024/1/16 2:07:57

战车作为人类早期战争史上的超级武器,自明诞生起,便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一个文明战争技术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

以已知最早的文明世界苏美尔人为例,其军事系统内固然包括大量装备较为简陋的步兵,但原始的战车已经成为了国家上层与军事菁英的必备战具。在著名的秃鹰石碑上,用古代中东特有的野驴驱动的双人战车便处于醒目的领头位置。由于不善使用弓箭,苏美尔人的战车兵主要以标枪投矛来杀伤敌人,配合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步兵方阵一起,击破敌军的阵线。在那个全球大部分民族还处于械斗战争的年代,这套原始的战车系统无疑是当时的高科技武器。

后来深受苏美尔人文明影响的古巴比伦人等文明,自然而然的也将战车作为自己手里的致命武器。在升级了车辆与改用马匹驱动后,善于射箭的巴比伦人又新来的蛮族武士一起,将弓箭带上了战车。至此,战车的基本作战模式基本定型。

马匹冲锋加速度所带来的冲击与视觉震撼,对于三五成群的散兵游勇来说,具有非凡的震慑力。而即便是学会结阵自保的早期方阵步兵,也因为移动速度慢而难以直接反击在他们周围环绕射击的战车群。

这也决定了早期,不会使用战车的早期埃及人,在面对拥有战车技术的亚洲入侵者喜克索人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被殖民岁月后,学会了战车技术的埃及人才发挥出自己的步兵优势,打跑了作威作福的亚洲入侵者。

此后,埃及人以入侵者留下的军事技术为基础,升级强化了自身的战争水平,将帝国领土扩到了西面的利比亚,南面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地区,以及东部的巴勒斯坦与叙利亚。

虽然埃及人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方阵步兵、弓箭手,并拥有大批勇武的外族雇佣军辅助,战车却是当仁不让的军队主力。

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埃及就多次发动过对叙利亚地区的征服战争,力图建立和巩固在叙利亚地区的霸权。但埃及建立霸权的努力遇到了埃及强邻赫梯的有力挑战。

约公元前14世纪,当埃及忙于宗教改革无暇他顾时,赫梯迅速崛起,赫梯人在公元前17世纪建国,建国后即不断地外扩张,在其雄才大略的国苏皮卢利乌马斯(苏庇路里乌玛一世)的率领下,积极向叙利亚推进,逐步控制了南至大马士革的整个叙利亚地区,占领叙利亚,扼守卡迭石,就等于封堵了埃及的一条强盛之路,沉重打击了埃及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埃及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作为埃及人征服叙利亚的强大对手,赫梯人玩战车的历史比他们要早上很多。这些印欧血统的山民在公元前17世纪就带着原始的战车扎根小亚细亚半岛中部山区,进而为了生存而发展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国主义制度。

和后来的历史上出现的古代军国一样,赫梯的男子在成年后都要服兵役,并通过兵役从国家手里获得相应的土地。整个民族因此被从小训练成一个庞大的军事组织,而战车则是这个军事组织力量中的绝对核心。

就像埃及人设计的复杂军事系统一样,赫梯人有着自己的主力步兵方阵与各类负责掩护的轻步兵部队。由于控制了最早学会成熟冶铁技术的亚美尼亚地区,一些赫梯军事菁英开始用革命性的铁制武器替换过去的铜制武器。而他们的战车也与埃及人截然不同。

在埃及人与赫梯帝国在叙利亚接壤之前,叙利亚当地一直被称为米坦尼王国的战车强国所占据。而埃及与赫梯人也利用各自更为成熟的战术体系,逐步蚕食和攻灭米坦尼人的领地:

其中,赫梯人所依靠的是更为先进的武器与更为强大的动员制度,以及他们著名的三人重型战车来压制对手的传统战车。

而埃及人则更喜欢用灵活的双马轻型快速战车。他们在战场上首先吸引米坦尼人的战车追击,再与列阵的步兵部队配合进行合围剿杀。

在这两大帝国军队的努力下,米坦尼王国的军事菁英们先后丢掉了巴勒斯坦与叙利亚。

初次相遇的埃及与赫梯在一开始还能保持相安无事。但对于富庶的叙利亚地区的渴望,以及途径当地的南北商路的控制需求,都迫使两个帝国最终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从一开始的鼓动附属国摩擦,到派出小规模军队进行象征性的支援示威,最终发展成决定性的会战。

约前1290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即位(约前1290—前1224年在位),决心重整旗鼓,与赫梯一争高低,恢复埃及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地位。卡迭石在年轻的拉美西斯二世眼里,也是创建功绩的最好契机。于是,他率领古埃及强大的军事团体开赴赫梯国,准备夺回卡迭石以及整个叙利亚。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卡迭石战役中双方计划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拉美西斯厉兵秣马,扩军备战,组建了普塔赫军团,连同原有的阿蒙军团、赖军团和塞特军团,加上努比亚人、沙尔丹人等组成的雇佣军,共拥有4个军团,2万余人的兵力。公元前1286年(即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的第4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今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前1285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

  • 卡迭石战役中埃及军队是如何前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有志于成为一代雄主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扩充了他的军队,一次就拿出了2000辆战车,并拥有约16000名各类步兵。大量努比亚和利比亚地区的轻步兵加入法老的军队,一些来自北方欧洲的移民后裔也组成了善于用剑的谢尔登卫队为法老作战。全军分为四个军团,分别以古埃及神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塞特、拉和普塔赫,兵分四

  • 卡迭石战役中赫梯军队是怎么前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这时候,两名附近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找到了埃及人营地。他们向拉美西斯宣称,自己所处的部落倾向于埃及而不是赫梯,并希望法老的军队迅速拿下卡迭石。因为此时的赫梯军队尚没在远方的小亚山区。得到消息的拉美西斯喜出望外,下令拉军团加速前进,并传令其他三支分开进军的军团迅速赶来与其汇合。但当法老本人的先头部队在卡

  • 土木堡之变明军兵力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当时京营由班军和在京卫所操练官军、幼官、舍人组成。关于班军,“宣德元年,调河南、山东、大宁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淮阳等卫及宣府军士至京备操,令每岁输班往来。原额春秋两班,官军一十六万员名,……正统十四年,令外卫轮班官军京操者,前班三月还,八月到,后班八月还,次年三月到,河南、山东、北直隶强壮官军,皆

  • 土木堡之变死了多少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发生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8月15日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所遭受的最惨重失利。御驾亲征的皇帝朱祁镇被俘,扈从的文武群臣几乎全军覆没。今天笔者就来盘点一下明军主要牺牲官员的名单。8月13日,瓦剌军队抄袭明军后路,后军大将吴克忠力战败没。吴克忠:原名答兰,凉州人,恭顺伯吴允诚(原名把都

  • 土木堡明军为什么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土木堡之变,本是一场明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战争,但出人意料的是,数倍于瓦剌的明军却最终败北,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就连御驾亲征的皇帝朱祁镇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虏。战争结束后,亲历战争的李贤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

  • 卡迭石战役到底谁获胜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卡迭石战役虽然是双方主力大军之间的最大规模碰撞,却不是一次决定性的会战。不过,此战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之一。运用军事计谋调动敌军,步兵与战车兵协同,要塞守军出击与野战部队配合等是这次会战的主要特点。卡纳克神庙壁画中的埃及史诗作者彭陶尔里歌颂了这次战役,这些壁画描绘了战争的全部过程。被

  • 卡迭石战役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作为古埃及最后一位鼎盛时期的大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90多岁高龄去世,在他之前,他的许多位王后和儿女都已先他而去。拉美西斯二世不得不多次挑选王位继承人,最后麦伦普塔(Merneptah)继承了王位。然而,古埃及和赫梯两强围绕迦南及叙利亚地区的争霸战争,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军事较量,使双方的实力都受到严重削

  • 三国司马家为什么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三国才智当世者绝不在少数,但司马家能笑到最后,和他的长寿密不可分。杨修(公元175-219)看他不对付,熬,在司马懿40岁的时候看着44岁的杨修因为老作死,和领导耍聪明断送了性命和前程;曹操(公元155-220)一直想搞他,熬,在司马懿41岁的时候熬死了65岁的曹操;诸葛亮(公元181-234)是老

  • 拉美西斯二世是怎么让国人认为埃及赢了卡迭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1274年的5月,当时的世界两大帝国决战于叙利亚境内的奥伦特河畔。尽管有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亲自登场,也没有能让埃及军队完成预想的北进战略。与之对阵的赫挮帝国军队,则由共治的穆尔西利三世和哈图西利斯三世协同率领。他们之间的固有矛盾,让遭遇伏击的埃及人得以侥幸撤出战场。埃及军队仅仅在战斗的最后时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