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封异姓王有什么条件

古代封异姓王有什么条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4/2/16 3:41:37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就变成了皇帝册封别人的最高爵位。然而,纵观历史,封王是皇族子弟才有的特权,异姓封王的条件极为苛刻。

异姓封王之所以难上加难,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他在楚汉争霸获胜之后,最终选择了延续秦始皇的皇帝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异姓王的皇帝,他一共分封了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来换成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等八个人为异姓王。

后来发现这些异姓王威胁中央政权,就先后除掉了七个,然后换上自家的同姓王。刘邦是册封异姓王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明文禁止异姓封王的第一人,这便是著名的白马之盟——出自《史记.吕太后本纪》中“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可以说从刘邦之后,异姓封王的难度直接上了天,但是后世还是出现了许多异姓王,他们都是如何做到的,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权臣或外戚。

皇帝年幼或失权成为傀儡的时候,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往往是权臣(这里的权臣指的是非皇族的,像宇文护、多尔衮这样的皇族权臣不包括在内)、外戚,当然有的人既是权臣又是外戚。这些人是事实上的皇帝,封自己或者家里人当个王很简单,有的人封王是篡位称帝的准备工作。

例如,刘邦死后,他老婆吕后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她视白马之盟为空文,封了自己娘家吕姓亲戚一大堆当王——吕王吕台、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东汉末年的魏王曹操、曹丕,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东晋末年的楚王桓玄、宋王刘裕;南朝梁末年的陈王陈霸先;北周末年的隋王杨坚等等。

第二,割据一方的军阀。

王朝末期,战乱不止,很容易出现拥兵割据一方的军阀。这些人完全不受朝廷的控制,掌握着自己割据地的全部军政财大权。胆子大,条件成熟的军阀甚至直接称帝,但大多数人都是退而求其次,要么自立为王,要么装装样子求封为王,或者先称王,之后再称帝。这一类比较著名的有东汉末年的汉中王刘备、吴王孙权;隋朝末年的唐王李渊、郑王王世充;唐朝末年的梁王朱温、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越王钱镠、临清王罗弘信、太原王王处直等等。

第三,亡国皇帝。

自古谋朝篡位者,即使明目张胆到了极限,也会装装样子、走走形式地去安置一下前朝皇帝。其中,降格成王就是一种方式。旧朝皇帝降格成王,篡位者升格为成皇帝,那这个降格而来的王相对于新朝就成了异姓王。这一类异姓王身份过于尴尬,几乎都没落什么好下场,数量也不多。

有三国时期魏国的末代皇帝曹奂,被篡位者司马炎降格为陈留王;东晋末年原晋帝司马德宗,被篡位者桓玄降格为平固王、其弟司马德文被篡位者刘裕降格为零陵王;南朝宋的末代皇帝刘淮,被篡位者萧道成降格为汝阴王;南朝梁的末代皇帝萧方智,被篡位者陈霸先降格为江阴王,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被篡位者赵匡胤降格为郑王等等。

第四,附属国(包括游牧部落)君主。

这些人受封为异姓王比较顺理成章,因为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人在地位上甚至和中原王朝的皇帝是平等的,只不过,一方面是实力不如中原王朝,不敢直接硬怼,只得自降身份,接受封王表示臣服;另一方面是文化差异,游牧帝国的首领称号原本就五花八门,他们甚至对中原王朝的帝号与王号的区别没有明确的概念,不做深入计较。例如,西汉初年的南越王赵佗、东瓯王姒摇,清朝的科尔沁郡王等等。

第五,功臣。

他们是异姓封王的主力军,能占到异姓王总数的一半以上。不过功臣封王也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死后追封,第二类是活着受封。很明显,第二类的难度要明显大于第一类。

死后追封功臣既可以表现皇帝的宽厚,安抚人心,又因为受封人已经去世,且王爵不能世袭,国家不用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一举两得。因此,死后追封的异姓王的人数量极多。光宋朝就有谯王郭守文、河南王慕容延钊、威武王石守信、渤海王高怀德、琅琊王王审琦、韩王赵普(追封)、济阳王曹彬、舒王王安石、鄂忠武王岳飞、鄜王刘光世、蕲忠武王韩世忠、循王张俊、申王秦桧、涪王吴玠、信王吴璘等多达十几个。

异姓封王难度最高应当是功臣活着受封,王爵作为最高的爵位,要想凭着功劳受封,一般是需要取得极大的军功才行。不过,历朝历代封王的功劳是不一样的,因此难度也有所差异。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权臣、外戚、军阀,压根就没有异姓功臣被封王。

唐朝军事活动较多,文臣武将有很多立军功的机会,而且唐朝对于王爵也并不吝啬,再加上后期藩镇割据时间很长,可以说,唐朝应当是活着异姓封王人数最多的朝代(没有之一)。

有吴王杜伏威、燕王罗艺、汉阳郡王张柬之、扶阳郡王桓彦范、博陵郡王崔玄暐、南阳郡王袁恕己、平阳郡王敬晖、东平郡王安禄山、西平郡王哥舒翰、汾阳郡王郭子仪、雁门郡王郭锐、武威郡王郭昕、定襄郡王郭英乂、大宁王仆固怀恩、临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武威郡王李怀仙、晋昌王辛京杲、高平王薛嵩、南平王李希烈、通义王朱滔、雁门郡王田承嗣、张掖王段秀实、昌化王白孝德、常山王王景崇、颍川王陈敬瑄、琅邪王王重荣、钜鹿王时溥等等。

北宋封王的功绩是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终宋一朝只有宋徽宗时期的宦官童贯做到了,他奉行“联金灭辽”,北上伐辽的时候却令人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不得已花了一百万贯钱将燕云之地从金国人手里赎了回来,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然而却就此埋下了靖康之耻的祸根。

明朝活着封王的主要有忠勇王金忠、宁夏王李成栋、延平武王郑成功、延平文王郑经、延平王郑克塽、晋王李定国、秦王孙可望、蜀忠王刘文秀、延安王艾能奇、巩昌王白文选、庆阳王冯双礼、汉阳王马进忠、黔阳王皮熊、真定王郑鸿逵、汉中王吴三桂、兴化王洪承畴等等,但除了蒙古贵族出身的金忠以外,其余异姓王均是在明朝灭亡之后,处于四面楚歌的南明皇帝不得已才册封的。

清朝活着受封的异姓王则比较典型,都是在清兵入关之后,充当马前卒的,有定南武壮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敬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义王孙可望等等,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臭名昭著。

在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统治者最希望的就是“化国为家”,让自家的子孙世世代代统治着国家,而异姓封王就意味着要与外人共享国家,这是统治者最不愿看到的。所以,历朝历代都在想尽各种方法提高封王的难度,或者是削弱异姓王的权力。

而真正名副其实的异姓王往往是谋朝篡位者,这也就是为何异姓王往往集中在王朝的建立初期和灭亡的末期的根本原因。国家是他们的私产,要想尽办法争夺、保护,只不过这些过程有太多苦难,连累了广大的黎民百姓。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卡迭石之战中赫梯军队为什么能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赫梯弓箭手留下的形象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在狩猎,持有弓箭的士兵往往被表现为挎弓持矛、腰横利刃的全能勇士造型。或许赫梯军队不依赖密集的弓箭方阵作战,这可能跟周边多山的作战环境有关。另外,我觉得一般用弓箭的人发型不会那么狂野,否则会很碍事儿……赫梯帝国从崛起之初就对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进行过征服。可以肯定

  • 卡迭石战役中赫梯战车起了多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大约在1600年左右,赫梯引进了马匹,开始使用战车作战,这可能是赫梯突然崛起,并且攻灭古巴比伦的原因。从此战车成为了赫梯军队在战役中的主要打击力量。对赫梯战车最初的描绘可能来自埃及的浮雕。与埃及的双人战车不同,赫梯人往战车里塞了三位大汉……赫梯三人战车显然是为冲击作战准备的,距离远的时候用弓箭射击,

  • 卡迭石战役中赫梯军队是由什么组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赫梯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一般由王室成员和贵族担任。基层军官,通常从常备军这样的职业军人中选拔。帝国的常备军是赫梯军队的核心力量。他们住在军营里,随时待命。然而战争是季节性活动,一般发生在春季到初秋这段时间,“淡季”的时候常备军士兵会被安排一些有偿的工作比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公共建筑和国防工程,以及维持治

  • 卡迭石战役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此役一般被认为发生在公元前1274年,是历史上最早被详细记录策略的著名战役之一。这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双轮战车会战,战争双方共投入了5000-6000辆两轮战车。卡迭石战役背景卡迭石战役(Battle of Kadesh)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统治下的古埃及王国和穆瓦塔里二世(即M

  • 卡迭石战役初期双方兵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为了重建埃及在对迦南和叙利亚地区的影响,拉美西斯二世在其父亲塞提一世时代就随父征战迦南。在他统治的第四年,他北进叙利亚,并在其统治的第五年,在卡迭石城与赫梯帝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卡迭石战役。双方兵力对比大致如下:埃及方面:20000人,其中步兵16000,战车2000辆(4000人)赫梯方面:5

  • 卡迭石战役为什么会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战车作为人类早期战争史上的超级武器,自文明诞生起,便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一个文明战争技术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以已知最早的文明世界苏美尔人为例,其军事系统内固然包括大量装备较为简陋的步兵,但原始的战车已经成为了国家上层与军事菁英的必备战具。在著名的秃鹰石碑上,用古代中东特有的野驴驱动的双人战车便处

  • 卡迭石战役中双方计划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拉美西斯厉兵秣马,扩军备战,组建了普塔赫军团,连同原有的阿蒙军团、赖军团和塞特军团,加上努比亚人、沙尔丹人等组成的雇佣军,共拥有4个军团,2万余人的兵力。公元前1286年(即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的第4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今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前1285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

  • 卡迭石战役中埃及军队是如何前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有志于成为一代雄主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扩充了他的军队,一次就拿出了2000辆战车,并拥有约16000名各类步兵。大量努比亚和利比亚地区的轻步兵加入法老的军队,一些来自北方欧洲的移民后裔也组成了善于用剑的谢尔登卫队为法老作战。全军分为四个军团,分别以古埃及神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塞特、拉和普塔赫,兵分四

  • 卡迭石战役中赫梯军队是怎么前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这时候,两名附近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找到了埃及人营地。他们向拉美西斯宣称,自己所处的部落倾向于埃及而不是赫梯,并希望法老的军队迅速拿下卡迭石。因为此时的赫梯军队尚没在远方的小亚山区。得到消息的拉美西斯喜出望外,下令拉军团加速前进,并传令其他三支分开进军的军团迅速赶来与其汇合。但当法老本人的先头部队在卡

  • 土木堡之变明军兵力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当时京营由班军和在京卫所操练官军、幼官、舍人组成。关于班军,“宣德元年,调河南、山东、大宁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淮阳等卫及宣府军士至京备操,令每岁输班往来。原额春秋两班,官军一十六万员名,……正统十四年,令外卫轮班官军京操者,前班三月还,八月到,后班八月还,次年三月到,河南、山东、北直隶强壮官军,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