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是否死于谋杀?史料是怎么记载的?

秦始皇是否死于谋杀?史料是怎么记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3/12/12 5:39:21

关于秦始皇是因病驾崩还是死于赵高胡亥的合谋杀害,这一点在历史上一直没有一个定论。但是秦始皇驾崩前后发生的三件事充满了诡异色彩,如果我们把史料记载的这三件事的发生顺序颠倒一下,就会得出一个不一样的结论。

赵高扣押秦始皇传位给公子扶苏的诏书,加上赵高和胡亥的一番谈话,已经透露了秦始皇的死亡方式,丞相李斯秘不发丧似乎也是发现了一些什么惊人的内幕。

记载秦始皇驾崩的史料,一般都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始皇帝下》,这些史料记载的事情发生顺序是这样的:第一件、秦始皇病重,诏命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封等于传位诏书的信件,被中车府令赵高扣了下来:“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第二件、丞相李斯秘不发丧,给了胡亥和赵高密谋的时间:“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祕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第三件、赵高与胡亥密谋,并且说服李斯参与到矫诏夺位的密谋之中。

在《李斯列传》中,详细记载了赵高是如何说动胡亥的。从这段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胡亥也曾经是个孝顺孩子,当时并没有思想准备,所以才说出了“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但是胡亥毕竟涉世未深知识有限,被老奸巨猾的赵高忽悠瘸了。现在看来,赵高说话完全是欺负胡亥读书不多,可见他这个老师根本就没好好教:“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

如果胡亥知识足够,就会知道商汤根本就没杀夏(夏桀被流放),周武王也没杀纣王(纣王自杀),卫国四十四任国君,只有四个属于非正常死亡,但却没有一个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卫桓公完死于弟弟之手,卫懿公赤被狄人所杀、卫君剽被兄弟卫献公干掉、卫后庄公蒯聩被臣子弑杀。

虽然赵高引经据典是引喻失义甚至是凭空捏造,但是字里行间却透露着杀机,赵高这段话实际上是在鼓励胡亥弑君杀父并且赶紧动手:“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如果此时秦始皇已死,那么赵高就不用举这样的例子,就更不用催促胡亥早下决心了。

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论:因为史料记载过于简单,事件发生时间没有精确到时辰,以至于给后人造成了误读,把真实的时间顺序给弄颠倒了。

如果赵高胡亥密谋的时候,秦始皇真的还活着,我们就可以把这三件事重新排序,排序后的谋杀过程应该是这样的:秦始皇病重并决定把皇位传给公子扶苏,赵高扣留了诏书并跟胡亥密谋,胡亥答应夺位之后,两个人谋杀了秦始皇,谋杀秦始皇之后,赵高去做李斯的工作(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李斯没有参与赵高胡亥密谋,但是默认了胡亥继位得合法性,这才秘不发丧。

这样一改变史书中记载的事件发生顺序,赵高胡亥谋杀秦始皇的事件脉络就清楚了:真正要谋杀秦始皇而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只有赵高一个,因为他做了一件足以族灭九族的事情,那就是扣押了秦始皇的传位诏书。

要知道秦始皇只是病重而不是病危,即使病危也有很大概率康复。如果秦始皇万一痊愈,得知赵高曾经扣押自己给公子扶苏的诏书,那么杀伐果断的秦始皇刀下,赵高万无生机。

赵高为了保命固宠,必杀秦始皇,而李斯之所以秘不发丧,未尝不是留下时间让胡亥和赵高开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价码。要不然曾经写出《谏逐客书》的李斯,又怎么会被赵高三言两语说动?

这样看来,秦始皇是被赵高和胡亥联合谋杀,李斯坐收渔人之利,成功将蒙氏兄弟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请读者诸君参详一下《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看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当然,也有人说赵高杀秦始皇,是为被破灭的赵国报仇,也为自己受刑的父母报仇,也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

标签: 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第一女将军妇好,她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第一女将军妇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当今社会对一位全能女子的最佳评价!在历史上曾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但是中国史上也出了一位第一女将军,武功高强相夫教子都不在话下,可却嫁给过4位皇帝!“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就是对中国第一

  • 他是乾隆的儿子,后来被送给大臣,一生与皇位无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永城,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的一生中共有十七个儿子,可活过成年的却只有十个,而且在这十个儿子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儿子,他是皇贵妃和乾隆的儿子,可长大后却被乾隆送给了大臣,因为成了大臣的儿子,跟皇室再无瓜葛,因为不再是乾隆的儿子了,所以乾隆的这个儿子也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从此与皇位无缘,这位与皇位无缘的皇子就是乾隆的第四

  • 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伯爵提出蒙巴顿方案 最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巴顿方案,印度,历史解密

    70年前,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计获得独立,对印度而言是既喜悦又悲伤的一年。喜悦是因为在长期的抗争下,印度人终于获得了独立和自由,悲伤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因此而分治,至今仍纷争不断。决定印度命运有几位关键人物,而当时的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伯爵则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47年,英国海军元帅路易斯·蒙巴

  • 刘备有子嗣后,刘封如果改寇姓,他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历史解密

    每当一提起刘封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219年,受封前将军的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曹魏,当时关羽率军围攻了襄樊两城,并主攻樊城,虽然当时关羽几乎以一己之力打得曹仁抬不起头,同时还水淹七军,声势威震华夏,以至于让曹操都不得不迁都以避其锋芒,但对于关羽来说,当时的处境也

  • 揭秘:赵云是怎么找到刘备并投靠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云,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刘备这个角色也是比较可悲的,前期的种种潦倒,被人打的东躲西藏、东奔西跑。寄人篱下等等的事迹。可见刘备为什么总是一张哭丧的脸,有这样的遭遇不哭才怪,直到三兄弟被打的失散在古城重逢的时候,这是就迎来了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主人公赵云。相信大家对赵云并不陌生,同为五虎上将,有勇有谋,纵观三国前后,诸葛亮

  • 长平之战楚国明明可以趁机攻打秦国 为何没有付出行动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楚国,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楚国为何不趁机的打秦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其实一直是一个谜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的秦国实力并不是那么强,最后却可以完胜,其实,小编觉得这应该还是与当时的统治有关的,当时楚国的实力一般,可以最后却输了,在不得

  • 为什么夏、商、周、秦的国姓后世很少有人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在中国,同姓人相遇,喜欢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过,从姓氏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当不得真。中国的许多姓氏尤其是大姓来源复杂,即使同姓,也未必是一个老祖宗。譬如孙姓,最负盛名的一支孙姓当属春秋卫武公之子惠孙一支了。惠孙之孙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这是先秦时期孙氏来源最主要的一支。春秋时还有楚国孙氏

  • 房玄龄到底有多怕老婆 卢氏真的是一个善妒的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房玄龄怕老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日在太极宫中,唐太宗李世民和房玄龄相对而坐。房玄龄鼻青脸肿的模样很是凄惨,李世民看了暗自发笑不过他自然不会表露出来,而是装成愤慨的样子说道:“房卿放心朕已经叫皇后出面。此事朕定然为你做主!”李世民说的是什么事?原来昨日李世民大摆宴会和元勋功臣

  • 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承焘,文学家,历史解密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 水浒中宋江为何会把李逵惹得大发雷霆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究竟做了什么事把李逵惹得大发雷霆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逵并不是怕宋江,李逵真要发起疯来抡起车轮板斧来是六亲不认,连宋江也是要砍的,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传》中出现过一次。当时要不是梁山其他好汉把李逵拦住,宋江的脑袋恐怕得搬家了。李逵杀不了宋江暴怒之下把替天行道的大旗杆给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