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手下有哪些大将

刘裕手下有哪些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63 更新时间:2024/1/20 4:05:38

刘裕,东晋朝时期的实际掌权人,在历史中被后人多有赞誉。他著名的两次北伐也是后世人们探讨与借鉴的经典案例。那么为什么刘裕要挥军北上呢?刘裕北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从两方面,天下宏观局势以及刘裕自身来探讨刘裕北伐的举措。首先刘裕掌控东晋朝时期,南燕慕容超听信佞臣的言论,又观东晋朝皇位更迭导致国家动荡,以为有机可趁,遂派将领多次袭击东晋朝边境。

但东晋朝并没有慕容超想象中的破败,相反刘裕初掌东晋朝政,通过降低税赋大力发展生产,从而快速稳定了局面。这时的刘裕正需要进一步提高他的名誉,同时也为了稳定强大东晋,所以有了刘裕的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非常顺利,南燕的百姓痛恨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并且也以东晋朝为国家正统,所以刘裕收到广大百姓的支持,拥有了最稳固的后勤基础。

其次便是第二次刘裕北伐,灭除后秦。因为后秦秦主逝世,而他的两个儿子为了秦主位自相残杀,从而导致了后秦局面混乱,军队实力下降等等后果。刘裕敏感的察觉到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果断率军出兵灭后秦。在后秦刘裕同样收到了百姓的支持,并且因为后秦百姓对少数民族压榨的深切痛恨,导致百姓更加欢迎刘裕的到来。这样的局面对刘裕十分有利,最后刘裕也成功的占据长

1、拓跋珪刘裕

拓跋珪和刘裕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都是国家的开创者,前者政权位于北方、后者政权位于南方,各自统领一方,保一方平安和稳定。

拓跋珪是北朝北魏的第一位皇帝,生活的时间是公元371年到409年,是代国的后代,代国被前秦灭国,因其年幼,免遭杀害。前秦混乱,十五岁的拓跋珪趁乱复兴他的国家,建立北魏政权。即位后,联合后燕国,稳定朝廷局势,打击作乱者;多次亲自出征,扫清环敌;当时北魏还是奴隶制国家,他重视农业耕作,让本民族接受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发展经济,北魏由此变得强盛。中年的时候变得固执己见、滥杀忠臣、任用奸臣、贪杯好色。公元409年,在宫中被自己的儿子杀死,死的时候三十九岁。

刘裕是南朝宋的缔造者,生于363年,卒于422年。年轻的时候是在帮东晋打天下,后来位高权重,无人能敌,篡位当了皇帝,国号宋。建国后勤于政务,改革吏治,摒弃门第之见,重用寒门;重视教育,收集典籍,为后世留下很多宝贵书籍;体察民间疾苦,爱民如子;生活简朴,提倡节约等等。在位三年,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都很出色,一度把宋国推向南北朝历史的最高峰。

他们一个是鲜卑族,一个是汉族;一个年幼就称帝,一个年迈才称帝;两个人的文治武功都是很有名,都善于统领军队、指挥作战。

2、刘裕手下大将

在刘裕两次北伐中,刘裕手下大将是其北伐成功的重要原因。以刘裕两次北伐,让我们来观赏刘裕手下大将的风采。

首先是刘裕第一次北伐,灭南燕。在这场战争中,胡藩作为不容忽视的功臣受到刘裕的重视。胡藩原属桓玄阵营,在桓玄篡位失败后刘裕欣赏胡藩的才智,遂将其收为己用。胡藩没有辜负刘裕的期盼,在伐南燕的过程中,胡藩率领东晋军迅速占领了南燕要地临朐,南燕的兵将因此信心大减。刘裕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灭南燕,胡藩当居大功。

再来看刘裕的第二次北伐,灭后秦。在战斗的过程中,无数智勇双全的人物出现在刘裕的阵营。先说武力最强悍的沈田子,在北伐后秦时,他率领一直1000人的军队与后秦打游击战。当后秦将领想要用数万士兵诛杀沈田子军队时,沈田子机智的趁敌不备,诛杀后秦一万多名士兵并缴获了物资若干。沈田子的战役堪称经典。

后秦战刘裕手下第二位大将便是王镇恶,这位大将不仅武力高强,智谋上也是少有人敌。刘裕大军攻破长安城,王镇恶与沈田子的功劳当属众位将领中最大的两个。第三位大将朱龄石,则是一路跟随刘裕消灭桓玄、平定四川,最后更是被刘裕予以重任,镇守长安。

刘裕手下可谓是能人辈出,但是在这些将领中被刘裕信任的人几乎没有。所以伴随刘裕的第二次北伐,刘裕手下大半将士相继死亡,最后导致刘裕想要再次挥军北上也无能为力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府兵制的建立者是谁 府兵制的特点与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府兵制自创立初期不断改善,发展到后期似乎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甚至还暴露出种种弊端。府兵制停废于唐朝,那么唐代府兵制是怎样的呢?唐代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施行的,均田制是基础。府兵是从分到田地的农民中征集,且规定分到国家田地的农民每年需要有一个月的服兵役时间,这期间所有的兵粮得自备。这项举措不仅巩固

  •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能延续到战国末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战国七雄当中,韩国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最弱的一个。但实际上,这其实是一个错觉。真实的韩国,在战国末期的时候,确实是最弱的一个。但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韩

  • 刘备一生曾错过的三国猛将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只是那时刘未对其产生如赵云一样的情感。试想若当时

  • 三国蜀汉政权灭亡的十大原因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历史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权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闭塞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着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善于治国也是历史上大家所公认的,所以在三国之中蜀汉政权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

  • 蒙古人建立的21个国家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人在历史上建立过多少个国家?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纪崛起,建立了史无前例的蒙古帝国,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国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与满清争战,因蒙古科尔沁等部与满清勾结,林丹汗一时寡不敌众,退守甘肃,欲与喀尔喀和卫拉特会师后进行反击,不幸死于天花,瞒清乘机占领内蒙古,1635年蒙古帝国灭亡

  • 科举考试废除的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科举是中国封建皇朝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汉代,隋唐时期形成制度。明清两代考生首先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中凛生,由官家按月发给粮食;成绩次好的

  •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及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

  • 唐朝禁军神策军的历史由来 神策军的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是战争不断。在战争中,除了经济外,军队一直都是战争胜负的重要一环。在众多出名

  • 唐朝东北藩属国:渤海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渤海国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我国东北牡丹江、图们江流域一带,

  • 夏朝历代帝王世系列表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