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禁军神策军的历史由来 神策军的战斗力如何?

唐朝禁军神策军的历史由来 神策军的战斗力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80 更新时间:2024/1/8 16:53:33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是战争不断。在战争中,除了经济外,军队一直都是战争胜负的重要一环。在众多出名的军队中,这支军队相当独特。本来是一支守卫边疆的边防军,但是却摇身一变成了保卫首都的禁军。本来是由边防大将领兵,但是后来竟然由宦官领兵。非但如此,宦官领导下还相当强悍。这支军队就是大唐中晚期的支柱,他的存在才延续了大唐的国祚,他的名字就是神策军。

说到神策军,他的诞生还是托了大唐战神哥舒翰的福。虽然哥舒翰晚年在与安禄山叛军的灵宝战役打的全军覆没,但是这并不能遮掩哥舒翰的伟大。毕竟,在君昏臣暗的玄宗晚期,跟大多数武将一样,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说回我们的神策军,神策军是当年哥舒翰为了防备吐蕃进攻而设立的一支边防军队。当时的神策军是由哥舒翰下的大将成如缪担任长官。与神策军同时建立的还有其他七支军队,分别为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

开始的神策军还没有这么神,还只是陇右八大军区之一,在安西铁军面前,神策军也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是军队的命运也跟人一样,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大量边军被调入内地平叛,神策军也跟大多数边军一样进入了内地。神策军这个时候由成如缪的部将卫伯玉带入中原,兵力只有几千人。

在乾元二年的相州之战中,九大节度被史思明教育了一番,虽然责任是鱼朝恩的,但是鱼朝恩是谁,当然一顿乾坤大挪移就转到了郭子仪身上。而神策军这个时候作为二流部队被安排在了陕州防备叛军。由于神策军的驻地陇右已经被吐蕃攻陷了,所以神策军指挥官卫伯玉就成为了神策军节度使。

后来,卫伯玉调离,陕州节度使郭英乂代为管理神策军。后来,由于郭英乂的调离,这支军队就由唐朝大宦官鱼朝恩掌管,鱼朝恩仍然用神策军的名号。当然,这个名号从此将一直伴随着他直到大唐行将覆灭。所以,神策军的主力就是由陇右的二流边军以及陕州的地方军组成。这些部队相比于安西铁军比不了,但是对于一般的节度使军队还是不相上下的。

广德元年,由于陇右的丢失,长安的缓冲地带锐减,吐蕃长驱直入进犯长安。由于禁军战斗力一直不强,就像萧规说的:“千里挑一的好手,在这里站废了。”被打崩溃的禁军四散逃跑,代宗逃往陕州。正如《旧唐书》所说:“时禁军不集,征召离散。”这个时候鱼朝恩率领神策军出现了,《旧唐书》记载:“兼护车驾,幸其营焉。京师克平,朝恩以所统军归于禁中。”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救驾,在长安被吐蕃攻破,代宗没人管的时候,鱼朝恩率领的神策军那就是代宗的救命稻草。

所以,倍有安全感的代宗在长安收复后,就把神策军留在了身边,摇身一变成立禁军。鱼朝恩也是成为代宗的大红人,任他为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说到这个观军容处置宣慰使还真是鱼朝恩最熟悉的官职。据《旧唐书》记载:“九节度讨安庆绪于相州,不立统帅,以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使名,自朝恩始也。”

当年的唐肃宗创立了这么个官职,而第一个担任这个官职的就是鱼朝恩。不过,在相州攻防战中鱼朝恩的变现可不好,毕竟是宦官嘛,打仗还是交给武将比较妥当。现在可好了,第一个担任观军容处置宣慰使的现在成了天下观军容处置宣慰使。不仅成为这么个大官,还“出入禁中,赏赐无算”,毕竟是护驾有功的人,神策军变成禁军之后,也得到大规模扩充,收编了安史之乱的降将的军队。因为代宗发现,靠这些个没良心的节度使还不如靠自己。后来在德宗时期,由于藩镇割据的矛盾更加尖锐,所以神策军再次扩充到了十五万人。既然扩充到了这么多人,那神策军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呢?

一、神策军构成以及职责

1、作为天子禁军

据《新唐书》记载:“设大将军一人,正二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统军各二人,正三品。 护军中尉各一人,中护军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计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驱使官各二人,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司阶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根据这些官职设置,会发现,他的官职跟禁军官职还是有些相似的。玄宗时期龙武军的官职根据《唐六典》神策军的主要官职就是仿照龙武军。后来他的驻地也是在北衙,属于北衙禁军主力。

2、作为中央直属部队参与作战

神策军武力强悍不仅是由于作为中央禁军,还是由于他长年在京畿关中地区长年作战。据《旧唐书》记载,唐德宗贞元五年,吐蕃大举进攻宁州,作为神策军将领的高崇文率领三千神策军出战,大破吐蕃。再有,大历八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叛乱,李承昭率领神策军讨伐。况且,神策军不只是布置在长安,左神策军还布置在关内道八镇,右神策军在关内也有布防。而且神策军布置区域主要在京西北,作用当然是为了防备吐蕃。唐德宗时期白志贞之乱,神策军改由宦官统领,神策军成为中央直接指挥的军队。在唐朝中后期随着节度使越来越不听中央指挥的情况下,神策军作为大唐王朝军事支柱的地位凸显。

第三,作为中央部队吸收节度使兵源达到削弱目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神策军的兵源问题。神策军在唐德宗时期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这么大的编制兵源问题当然重要。其兵源主要靠以下三种:

第一种:继续不断收编节度使的优良军队。例如: 《新唐书》记载:“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自华 ( 州 ) 引军灭良原,元光卒,军入神策。”

第二种:以“神策军行营”名义兼并长安关中地区的军队。所以,在《新唐书》中就是这样记载的:“塞上往往称神策行营,皆内统于中人矣,其军乃至十五万。”

第三种:主要就是招收在长安京畿地区的工商子弟。

由于前两种的兵源的存在,既保证了神策军的战斗力,也平衡了藩镇节度使与中央的军事上的平衡。正是由于神策军不停的兼并藩镇的优良士兵,才使得大唐能够依靠这支禁军保持中央的权威。不然,可以想象唐朝中央政府在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的中晚唐早就被藩镇灭掉了。

神策军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并非戍边,而是平息内乱。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15万反唐。史称“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昏庸无能,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屡屡出错。再加上太平日子过久了,唐朝军队很久没有打过仗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被叛军打得措手不及。在唐玄宗的号令下,神策军1000余人进入中原平息内乱,参与了围攻安庆绪的相州之战。

安史之乱结束后,吐蕃进犯长安,唐代宗逃到陕州,驻扎在此地的神策军拥戴有功,随即成为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其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最初的1000余人逐步增长到数万人之多。神策军的职责是负责保卫京师、宿卫宫廷,以及征伐叛军。这在相当程度上震慑了安史之乱后新出现的藩镇势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783年,原凤翔节度使朱泚发动叛乱,围攻长安。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逃到奉天,又遭到叛军轮番进攻,危在旦夕。就在这关键时刻,神策军前来救驾。面对人数众多的叛军,神策军顽强作战,使得叛军围攻1个多月,无功而返。其后,神策军又参与了收复京城之战,迎接唐德宗回到长安。唐德宗回到长安时,感慨万千。他逃出长安期间,满朝文武官员逃的逃、降的降,唯有侍从宦官无一人叛变。自此,唐德宗坚信两点。一是神策军最靠得住;二是宦官最信得过。

基于这一点,唐德宗便将神策军交给宦官掌管。最靠得住的军队交给最信得过的宦官掌管,听起来好有道理。应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在神策军的镇守下,朝廷获得安宁,国家进入稳定局面,社会重新出现繁荣景象。在很大程度上,神策军是唐朝历经安史之乱等叛乱,还能延续150年的坚强保障。日本僧人圆仁曾经于唐文宗时期来到中国求法,对唐朝局势相当了解,他说:“左右神策军,天子护军也,每年有十万军。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这种说法是比较中肯的。

正因为神策军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也享受到极高的待遇和特权。一、与其他军队相比,神策军的给养富足,是其他部队的三倍之多,此外还有额外奖励;二、神策军的将官在迁转升任方面有优先权;三、在法律上享有赦免权。唐朝时期,御史监察百官,唯独不敢招惹神策军。有一年,御史崔远进入神策军驻地,被杖四十,流放外州。

极高的待遇和特权,让神策军吸引了大批权贵富家子弟的加入。他们的加入,使得神策军战斗力大幅度下滑,从一支善战的军队变成腐败堕落的特权集团。神策军在朝廷内外气焰嚣张、结党营私、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干尽坏事。到了后来,神策军更是不堪一击。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洛阳,直逼长安。唐僖宗令大将张承范率领神策军迎击。张承范想选拔一批弓箭手,没想到神策军士兵全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听说打仗就吓得抱头大哭。这样一支军队,怎能抵御敌人呢?很快,黄巢起义军就攻破了长安。唐僖宗不得不南逃入蜀。神策军败的败、散的散、降的降。此后,神策军风光不再,到902年,宣武节度使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把持朝政,解散了神策军。在唐朝中晚期活跃了147年的神策军,就此寿终正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东北藩属国:渤海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渤海国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我国东北牡丹江、图们江流域一带,

  • 夏朝历代帝王世系列表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

  • 中国古代东胡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东胡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 明朝锦衣卫的历史由来及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明代锦衣卫作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控制臣僚的重要机构,其实在历朝历代中都有影子,那么明朝锦衣卫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渊源?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汉代的“诏狱”张忠炜先生认为“诏狱”在古代应当有两重含义:“一是,皇帝下诏专命审理的狱讼,涉案对

  • 皇帝征召入仕与九品中正制具体是怎么实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两晋时期的入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孝廉”为代表,一种以九品中正制为代表。那么皇帝征召入仕与九品中正制具体是怎么实行的?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两晋时期的社会现状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战乱的社会、出现短暂的统一的混乱的年代。华夏大地进入秦汉两朝的大一统时

  • 中国古代九黎民族历史介绍 九黎现在还有后裔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蚩尤,中国传说中上古时代东方(另一说南方)九黎族的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另一说七十二人),骁勇善战,势力强大。后在部落战争时,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率领的部落联盟击败,一说被杀。 因蚩尤做五兵一词,传统上蚩尤被当作战神、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蚩尤部落一部分归附黄帝,一部分南迁,演化为南方的苗族、黎族

  • 周族兴起于什么地方?周族的历史起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到八世纪,是中国史上的西周时期。从这时起,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出现了封建领主制的国家。1、周族早期的历史周是兴起在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渭水有很多支流,漆水、沮水之间,上地肥沃,物产丰饶。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周能够勃兴的一个重要因素。相传周的始祖后稷

  • 商朝前期为何屡次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六百年。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都城屡迁。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其后五迁: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 夏朝的灭亡时间及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孔甲乱政,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夏王不降死后,孔甲继位,夏朝开始衰落。孔甲加强了对于天神的

  • 夏代军队的组成及武器装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军队,是维护暴力统治的重要手段。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夏代是中国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期。夏代还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由于以族为单位的血缘团体仍是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