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边塞诗有哪些?

唐代边塞诗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91 更新时间:2024/1/15 23:37:21

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文学体裁,唐代,诗人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和小李杜等,个个家喻户晓,陈子昂、“初唐四杰”虞世南等作为初唐代表,李白、王昌龄、岑参王维等作为盛唐代表、杜甫作为盛唐向中唐时期过渡的代表,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作为中唐代表,小李杜作为晚唐代表,将诗歌推向了古代最高峰。

下面盘点一下唐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边塞诗,边塞诗唐朝以前,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数量之多,冠绝唐代。那么前十五首都有谁呢?(排名不分先后)

1、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为“七绝圣手”、“诗天子”,有一首诗被后人评为“七绝第一”,自然无可厚非,全诗用平凡的语言,描绘出了广阔的空间和连绵的时间,慨叹国无良将,明代李攀龙称其为“七绝第一”,“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至今,《出塞》认作为边塞诗的代表。

《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诗中侧面描写了戍边战士的苦寒,春风吹不进玉门关,此乃点睛之笔,后人之所以评其为七绝第一,还有一点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此诗为讽喻诗,巧妙地用春风不度玉门关反衬了在宫廷享乐的帝王,他们不关心戍边将士的生活,尽情享受春风。

在当时,此诗非常火,传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曾到酒馆赌诗,最美的歌妓最后唱的一曲,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旗亭画壁”典故的由来。

明代才子解缙曾为朱棣御扇题此诗,只是不小心少了一个“间”字,朱棣生气地问:“爱卿不会背诵王之涣的《凉州词》吗?”解缙急中生智,答道,“这是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妓演唱、朱棣也喜欢,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古代有多火!

3、王翰的《凉州词》,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写出了战士们欲沙场报国,不惜马革裹尸的壮烈豪情,当然,也有人认为全诗主题是个“哀”字,反映的应该是反战情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4、曹松的《已亥岁》又是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前三句可能你没听过,第四句一定听过吧。“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此诗自来错会,用意深切尤在上。

《唐诗品汇》:谢(枋得)云:仁人君子闻此诗者,必不以干戈立功名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仁人之句,卫、霍亦当含愧(末句下)。

《载酒园诗话又编》:(曹松)集中之最,终当以《己亥岁》首篇为冠。

《唐人绝句精华》:末句极沉痛,以万骨换侯封,是何政策!

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也许在王昌龄众多边塞诗中,唯有《出塞》可与这首《从军行》一争高下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过长,在此不便写出,请见谅!本诗为岑参成就最高的三首边塞诗之一,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7、高适《燕歌行》,作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王之涣、岑参、王昌龄皆有边塞诗名篇,论边塞诗那怎么少得了高适,诗歌过长,不宜展示。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王夫之: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

8、李白《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句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唐诗笺注》:四十字中,不假雕镂,自然情致。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四语直下,从前未见此格。忽从天外落笔,想见用笔之先已扫尽多少!

《增订唐诗摘钞》:三、四一气而下,妙极自然,故不用对。另是一体,究非常格。

9、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三、四实而不拙,五、六虚而不浮。

《唐诗镜》: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圆满,殆无馀憾。

胡应麟《诗薮》:“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语丽音鸿,允矣,唐初之杰。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

10、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唐风定》:音调铿锵,风情澹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所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

《唐诗绪笺》:周末“渐石”之章,不胜哀怨,读此令人心酸,有不忍闻者。

《唐贤三昧集笺注》:气格雄浑,盛唐人本色。一结寓感慨之意。

11、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成为唐诗中边塞诗的“奇观”,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曾季狸《艇斋诗话》:李贺《雁门太守行》语奇。

12、祖咏《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

《唐风定》:整峻高亮。睥睨王、李。

《诗源辨体》:“燕台一去”一篇,实为于鳞诸子鼻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

《唐诗笺要》:格调高秀,自不待言。“生”、“动”、“侵”、“拥”,皆炼第五字。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调高气厚,为七言律正始之音,惜不多见。

13、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此诗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苦寒,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看到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是古代纪行诗代表作之一。

徐增《而庵说唐诗》评此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江》评此诗:“‘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评此诗颈联两句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此诗颈联两句:“‘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14、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唐诗训解》: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诗源辨体》: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皆调,中唐所无。

15、陈陶《陇西行》(其二),又是一位诗歌名声大于诗人名字的代表,“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全诗变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在浩如烟海的边塞诗中,你最喜欢的唐朝边塞诗有哪些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有哪些都有谁?唐代诗人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告诉大家的是唐代诗人有哪些都有谁?唐代诗人大全,希望以下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唐代,诗歌文化高度发展,诞生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和五万余首诗歌,在整个古代,唐代诗歌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各个时期代表诗人有哪些。1、初唐早期:虞世南、褚亮、李百药、上官婉儿、王绩、杨师道

  • 唐朝后宫嫔妃等级是怎样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经常看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清代后宫嫔妃的等级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子、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八个等级。那么,在唐代,后宫嫔妃又分为哪几等呢,每个等级又有多少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唐朝延续隋朝的后宫制度,后宫嫔妃共分为九个等级:1)皇后,后

  • 北宋元祐更化背景及具体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元祐更化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变法派,在元祐年间(1086~1093)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元丰八年(1085)春,宋神宗赵顼病死,其子赵煦(宋哲宗)即位,年仅十岁,其母宣仁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政。元祐更化,发生在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折点。1、元祐更化的背景元丰八年(10

  • 北宋“乌台诗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乌台诗案简介:元丰二年(1079),苏轼移任湖州(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

  • 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历史介绍: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汗国在研究蒙古和元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分别是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出现,是蒙古族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钦察汗国钦察汗国,元朝西北宗藩国,亦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

  • 北元历史介绍 北元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

  • 元朝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进入内地的大多数蒙古人户及被收编的金、宋降军之家,皆以军户著籍;此

  • 元朝的政治体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1、政治蒙古国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蒙古统治者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部分官员和监临各级地区的达鲁花赤派到华北,同时又以款服入质、领军从征、缴纳差发为条件,允许自金末战乱以来出现在

  • 辽朝“捺钵”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辽朝由于常年的游猎生活方式,这个朝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制度,捺钵,这个政治制度,为辽国疆域面积和民族文化习俗,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应该被后人所忘记。1、“捺钵”起源“捺钵”是契丹语音译而来,也翻译成“纳拨、纳宝”等词。这个词

  • 西夏灭亡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夏仁宗去世后,西夏也开始步入了由盛转衰的时期。内乱不断,外患频频,国力衰弱,在强大的蒙古兵团的不断打击下,西夏终于灭亡了。夏仁宗于乾祐二十四年(1193)去世,长子纯祐即位,是为桓宗。桓宗即位后,大体遵循仁宗时期的大政方针,继续推行附金和宋的政策。桓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天庆十三年(1206),铁木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