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历史介绍: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历史介绍: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98 更新时间:2023/12/18 17:39:34

四大汗国在研究蒙古和元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分别是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出现,是蒙古族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元朝西北宗藩国,亦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1236年~1240年,术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乌拉尔河以西伏尔加河流域钦察、不里阿耳等部族,并征服了斡罗思,迫使斡罗思各公国称藩纳贡。1243年,拔都结束西征回到伏尔加河上,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对于东欧各公国享有宗主权,包含罗斯公国(罗斯公国是俄罗斯国家的雏形)。

在其他汗国包括元帝国对于自己的领地的统治都出现问题的时候,金帐汗国长期统治都相对稳定。隶属于金帐汗国的原本罗斯各公国,出现了一位“王”,即伊凡四世,以莫斯科大公国为核心,逐渐发展成一个新的强大的国家--俄罗斯。而与之相反,金帐汗国中央权力却日渐下降,开始分裂为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大帐汗国等小汗国,作为大帐汗国附庸国的俄罗斯从大帐汗国中独立出来,并灭亡了大帐汗国。

2、察合台汗国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察合台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皇帝军队争战,终世祖一朝未断。至公元1303年始与海都子罕八儿归服。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辖区在天山南北。

1314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今新疆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后,亚洲中部的蒙古贵族各部各自为政,互相攻杀。1348年,统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权臣布拉吉找到一个18岁的贵族秃黑鲁帖木儿,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儿子,并在阿克苏拥立为汗。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术儿是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大汗,他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万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

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布拉吉之弟卡玛鲁丁夺取了政权,并残杀秃黑鲁帖木儿的子女及眷属18人。1389年,幸存的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 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东察合台汗国从1348年建立,历经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所灭,计立国166年。而西察合台汗国在秃黑鲁帖木儿死后不久,便被自己的将军铁木尔夺取了国家政权。

3、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窝阔台继帝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窝阔台子合丹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孙脱脱领叶密立,海都领海押立(今伊犁西)。1264年忽必烈称帝后,海都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先后联合阿里不哥、乃颜、笃哇争夺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败走死,汗国势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儿为察合台系后王怯伯所败,部分归附钦察汗国,部分被并入元朝。

4、伊儿汗国

伊儿汗国,又称伊尔汗国或伊利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是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既为欧、亚两洲文化荟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枢纽。居民民族成分复杂,主要讲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于帖必力思。境内农业发达,商业和手工业也很繁荣。与元朝关系一直都很密切。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都由伊尔汗直接统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国是伊尔汗的属国;小亚的罗姆素丹国名义上是属国,实际上由伊尔汗派官治理。旭烈兀死后,子阿八哈继袭汗位(12651282),政权进一步巩固,1270年曾率军击退了察合台汗八刺对呼罗珊的进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元历史介绍 北元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

  • 元朝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进入内地的大多数蒙古人户及被收编的金、宋降军之家,皆以军户著籍;此

  • 元朝的政治体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1、政治蒙古国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蒙古统治者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部分官员和监临各级地区的达鲁花赤派到华北,同时又以款服入质、领军从征、缴纳差发为条件,允许自金末战乱以来出现在

  • 辽朝“捺钵”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辽朝由于常年的游猎生活方式,这个朝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制度,捺钵,这个政治制度,为辽国疆域面积和民族文化习俗,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应该被后人所忘记。1、“捺钵”起源“捺钵”是契丹语音译而来,也翻译成“纳拨、纳宝”等词。这个词

  • 西夏灭亡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夏仁宗去世后,西夏也开始步入了由盛转衰的时期。内乱不断,外患频频,国力衰弱,在强大的蒙古兵团的不断打击下,西夏终于灭亡了。夏仁宗于乾祐二十四年(1193)去世,长子纯祐即位,是为桓宗。桓宗即位后,大体遵循仁宗时期的大政方针,继续推行附金和宋的政策。桓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天庆十三年(1206),铁木真带

  • 西夏音乐有什么特点 西夏音乐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西夏人热爱中原诗词音乐,宋朝的官员在西夏境内见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西夏的石窟壁画、岩画中也都有许多反映西夏音乐文化的画面。今天,当我们踏上西进的旅途,到达古代文化宝地甘肃敦煌时,就会发现在敦煌莫高窟的77个西夏窟中已知的有乐伎图的洞窟就有11个,其中有伎乐图

  • 西夏文字是谁创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李元昊命野利仁荣创制记录党项羌族语言的西夏字,据说野利仁荣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怪人,接到圣令后,他几年一直居住在一座高楼上。野利仁荣在创制西夏字时采用了与汉字相仿的方块字形式,并吸收了当时吐蕃、回鹘拼音文字的合理成份,制成&l

  • 西夏军队的构成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党项羌人在内迁之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阶段。这时,党项社会中设有专门的常备武装力量。部落成员出则为骑,入则为民,个个都是战斗者,因此,党项内部“贵壮贱老”成为社会风尚。随着战争的频繁,党项部首领的权力逐渐加强,这时也出现了部落兵。这是游牧民族所共有的特点,各级酋长就是各

  • 辽朝是怎样攻灭室韦、平定渤海逐步统一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时,在契丹的西北边居住着室韦。该族最西一部即呼伦湖西南的乌素固部,与回鹘接界。由此向东,依次为移塞没部、塞曷支部、黑车子室韦部、乌罗护部,再往东即是“那礼部”。“那礼”即阿保机的祖先泥礼。契丹人同室韦人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十分相近。回鹘强大时,黑车子室

  • 契丹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契丹人居住在帐篷里,居无定所,逐水草往来迁徙,过着游牧生活。从南北朝到隋朝,契丹先后受柔然、突厥等族的控制,但是他们同中原的汉族封建王朝,一直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契丹各部以名马和毛皮奉献给中原王朝,通过朝贡,发生经济上的往来,为各部落的成长造成有利的条件。在4世纪末的北魏时期,契丹就有8个部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