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布怎么死的? 吕布是被谁杀死的?

吕布怎么死的? 吕布是被谁杀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11 更新时间:2024/2/19 8:44:49

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图割据一方,作一个诸侯罢了。例如,他答琅玡相萧建的一封信颇能说明其抱负。“(吕)布与(萧)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从中可见,“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乃当时的实情,但吕布并不想割据称王,这和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确实非常相似,操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当然,吕布所拥有的地盘和政治军事实力并不能同曹操相比,但他其时身为徐州牧,也是一方诸侯,其势力并不逊于袁术。而且袁术称帝时,吕布“止之,而使不通章”同上。。这说明吕布的理想是做个汉朝的臣子,并无不臣之心,而且他还力图恢复汉朝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吕布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时,吕布曾向曹操建议:“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自视甚高,有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的傲气。在不经意中说出,他欲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对吕布的这番话,“太祖有疑色”《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说明曹操颇有几分赞同。

吕布的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以说,还是深得部下爱戴的。例如,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慷慨赴死,都说明他颇得人心。当曹操兵围下邳城时,“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资治通鉴》卷六十二。从“左右不忍”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吕布和部下的关系是融洽的,否则当此危急关头,手下人何不卖主,将吕布的人头献给曹操,以获取荣华富贵。吕布在大难临头之际,“令左右取其首诣操”亦足以说明他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呢。至于他后来“下降”,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吕布对操言道:“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见其在言辞间还是有一股霸气。

其实,曹操本不想杀吕布,“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但刘备却在旁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善于选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驭将,自古少有”《三国志》卷五十二《诸葛瑾传》。如果操不杀吕布,让其为己效力,也许会使吕布成就一番功业。

吕布为何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吕布盘踞的徐州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自曹操为父报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后,长期的战乱使徐州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缺乏巩固的根据地及可依靠的后方,制约着吕布集团力量的发展。从主观上看,吕布行事优柔寡断“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同②。部将高顺忠心耿耿,吕布不能用;谋士陈宫屡出奇策,吕布不肯信。高顺常谏吕布:“‘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陈宫被俘后也对曹操说:“但坐此人(指吕布——笔者注)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鱼氏典略》。二人的确说出了导致吕布败亡的致命伤。

总体来看,吕布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颇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无割地称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并无大恶,从未有过类似于曹操的屠城坑卒残暴之事。所以我认为陈寿作出的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的评价并不十分公允。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公孙渊等哪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谡用古代名将的用兵之道在街亭一战,结果输了,这是何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马谡的街亭之战,其实是完全可以打胜的。马谡的策略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而且很符合古代名将用兵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者,马谡必须“先声夺人”。马谡指挥的是先锋军,他的任务不是牵制敌人。牵制敌人的任务,其实是守箕谷的赵云和邓芝在做。作为先锋,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声夺人。也就是说,在和张郃交战的时候,一次性

  • 历史上的八贤王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古典文学名著《杨家将传》、《三侠五义》、《杨家府演义》和《万花楼》等有过了解的大概都知道八贤王,这位敢于在皇帝周旋,对抗奸臣,总是在杨家将关键之时出手相助,那在历史上他是谁呢?根据实际记载在历史上是没有八贤王这个人的:“八贤王”是文学人物,不是历史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

  • 明朝奸臣严嵩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严嵩是被贴上“白脸奸臣”标签的历史人物,后人评价他专擅朝政二十年,戕害他人以成己私,结果“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干了很多坏事,《明史》更直接了当地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其实,严嵩前半生,还是个相当不错的官员,简直称得上一个贫寒子弟努力向上的励志楷模了。

  • 为什么六国之中楚国是最难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战争,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意义超凡,对世界历史发展也是影响相当大。秦国灭掉六国,前后用时仅仅十年时间,而春秋战国历时长达数百年,各国之间相互混战,也没分出个胜负,也没哪个国家能实现统一,所以秦国仅仅用十年时间就灭掉六国,统一华夏大地,这个速度之快简直令人惊讶。不过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也不是逢战

  •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的事迹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有许多的民族英雄,但是论到明朝那于谦,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那我们今天就谈谈关于他的事迹和经历,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个人经历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

  •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四一二政变 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经过四一

  • 明朝奸臣,竟然在明朝前的多个朝代有记载,真相令人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山上有许多的贪官奸臣,可是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位不得不说的奸臣,那就是严嵩,可是关于他却发生了一件很玄乎的事情就是在其它朝代中也有他的记载,甚至是明朝以前,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下他。生平经历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

  • 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何写到一半就不写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

  • 宦官是没有子嗣的 那曹操为何被称为宦官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宦官,就是太监(指没有生育功能的男性),是没有后代的啊,为什么还会有宦官世家?我们就来参考参考曹操,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了解为什么会有宦官世家吧。首先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曹操也就是宦官之后。但是曹操的父亲并不是宦官,曹操的父亲还是正常人,曹家成为宦官还是要追究到曹操的爷爷身上。曹腾就是曹操的爷

  • 两弹一星之父 邓稼先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一书称,“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卫星。因为仅有核弹头而不能把它发射出去,也是没用的。导弹就承当了运输的作用。当时我国仅刚刚研制出近程导弹,必须加紧研制中远程导弹。当时的七机部就是专分管导弹的部,二机部是专分管核弹头的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