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国联军为什么侵华?

八国联军为什么侵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41 更新时间:2024/1/26 10:03:48

不管本文作者写的是否属实,列强欺负中国属实,义和团可能方法不对,但至少有勇气。咱们还需富国强兵,以后不让这些事再发生了!

第一,八国联军侵华祸起义和团之乱。义和拳民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华人基督徒和家人,扒铁路。慈禧想利用义和拳打洋人,义和拳顺势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慈禧为何要打击洋人,除了对列强瓜分中国不满外,更多是不满列强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梁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遭各国反对,令她怀恨在心。

第二,在慈禧的支持下,清军跟着义和团杀外国人杀红了眼。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寻衅,打死约20义和拳民。后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这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前,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也被清军杀死,并破腹剖心)。

第三,在轻信一份伪造的情报后(后有详述),慈禧昏聩到向西方各国(计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派兵围攻北京大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开战后,清政府曾公开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第四,当时,清军和义和拳民曾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国使馆,但竟然久攻不克。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清军总兵力保守估计至少2万;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外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决定火烧英国使馆北面的翰林院,《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第五,慈禧不自量力地对十一国宣战,外省督抚有头脑清醒者。两江总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传统观点认为,此为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是卖国行径;而新的观点认为,此举起到保境安民之作用。而事实上,慈禧很快对贸然宣战后悔,默许了“东南互保”。

第六,至于那份伪造的情报,前因后果是这样的。慈禧曾欲废光绪帝,另立端亲王载漪的儿子溥俊为帝,因为外国使团反对而未能如愿。载漪眼看儿子当不成皇帝,对列强恨之入骨。他的亲信便伪造情报,说列强将逼迫西太后归政光绪帝。嗜权如命的西太后,才不惜一切后果,走上宣战之路。因此,清军战败之后,西方列强提出“惩办祸首”。慈禧虽无恙,端王载漪被终生圈禁。

第七,当时,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德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共计1万8千人:日军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意军53人,奥军50人。原则上可以说,这一万八千洋人就把大清国给灭了。要知道,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加上京畿卫戍部队,不下20万之众。事实证明,义和拳民杀教民杀洋人厉害,但关键时刻战斗力非常差,当然,清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八,八国联军在中国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的确,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然而,许多中国人也跟着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尤其是清军和义和拳民被击溃后作鸟兽散,不少败兵游勇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北京郊区的老百姓伙同八国联军血洗了圆明园。总之,中国的皇家和平津百姓遭殃不少!

第九,除了与洋人矛盾激化,义和团与京津地区地主和官员的冲突十分激烈,一些拳民们往往通过抢劫以财入私。例如,拳民们曾将协办大学士孙家鼐(官居一品)东单头条的家洗劫一空。所以,义和拳民也被称为拳匪。义和团溃败后,一些拳民遭到了报复。如义和团首领张德成逃亡时被当地的地主抓住活活打死。

第十,义和团对信教的中国民众一段时期内到了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地步,乱刀砍死的中国教民不计其数。在义和团盛世之时,甚至一些清军军官也不能幸免。御林军“虎神营”的翼长阿克丹(二品大员)因为曾经入教,被拳匪斩首示众。

第十一,一些清军将领因曾经镇压过义和团,结果在联手抗击八国联军时遭到了义和拳民的攻击。例如,武毅军统帅聂士成几乎是唯一认真抵抗过八国联军的清军将领。但因为他弹压过义和拳民的杀人放火,义和团对他恨之入骨。就在聂与八国联军奋战方酣之时,拳匪竟然闯入他家,将他的老母、妻子、女儿绑架而去。聂大怒,只能分了半营人去救家人。最终,被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夹击,聂中炮阵亡,义和拳民还打算“戮尸”,是八国联军将聂士成的遗体保护交还给清军。另付都统庆恒掌管御林军虎神营,虽是端王载漪的亲信,竟也遭义和拳的杀戮,一家老小十三口,连同庆恒本人,被拳匪折磨至死。

第十二,八国联军中的英军值得再提及一番。当时正值布尔战争期间,英军主力开赴南非,东亚告急,刚刚组建不久的威海卫“华勇营”,被征召前往京津地区参战,与香港军团、新加坡军团及若干印度军团一道,组成英军主力,参与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战斗。这算是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历史悲剧吗?

第十三,《辛丑条约》规定的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平均每个中国人赔偿一两白银。从庚子赔款中获利最多的是俄国。俄国独得一亿三千多万,占总赔款额的29%。此后,俄国单独出兵,在攻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俄国还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惨杀,俄国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此后,俄日势力在东北扩张冲突加剧,最终几年后在中国领土上大打出手。

第十四,战争对清朝政治的影响是:顽固派,诸如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秀、毓贤等人失势,刚毅、徐桐此已毙命,这扭转了戊戌之变后中国保守的政治局面,为以后清末那次不成功的宪政改革扫清了道路,而这些改革措施大多是康梁10多年的主张。

第十五,最后说说义和团。后期,慈禧将怒火全部洒向义和团,绞杀义和拳民。解放前,中共认为义和团“排外”、“灭洋”是错误的:“义和团的思想由最原始最落后的反动的宗教思想和进步的反对异民族压迫的思想两种成份组成的,反映农民知识的狭隘性。”但文革中,戚本禹、胡绳等人掀起了颂扬义和团运动的高潮,称其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一直到今天。

对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的5个中性评价:

1、义和团运动并没有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有利的影响,反倒是帮了帝国主义的忙。义和团对教会、使领馆的暴力行径为列强提供了借口,实际促成了列强的武装入侵,以及随后的辛丑条约,导致中国被列强更进一步地勒索榨取。清朝统治力量显着下降,中国陷入一片混乱。同时俄日两国趁机在东北扩展势力范围,俄国借着中国混乱,趁机侵占了中国东北,日本也借由此次率先协助军事镇压义和团拳乱,国际地位提高,势力向中国东北扩张,因此义和团运动也间接导致后来日俄战争时中国东北沦为战场,使中国遭受严重损失。

2、义和团运动造成的死亡人数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死亡人数完全不成比例。

3、义和团运动,虽然喊着“扶清灭洋”口号,可是既没能“扶清”,也没能“灭洋”,清朝更弱了,列强更强了,反倒成了“引洋灭清”。烧的、杀的基本都是中国人,损毁的是中国自己的电线杆和铁路,洋务运动以来的积攒的现代化成果遭到毁灭性破坏。只是一场对自己民族而言的灾难性的暴乱。

4、义和团运动如果成功,大清朝则会闭关锁国,拒绝洋人的一切东西,不与世界接触,不学习先进技术和制度,将越来越落后。后世对义和团的褒扬,诸如“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民族精神的觉醒”之类云云,多数出于对义和团所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或者出于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并不是出于对事实的理性客观的判断,务虚不务实。“爱国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义和团运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5、义和团的精神在后世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至今仍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如2012年的打砸日系车、伤害日系车的车主,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其实,打砸日系车不是爱国,杀害本国教民同胞更不是爱国,而是赤裸裸的罪行,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应该受到严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中央神机营战斗力如何?神机营是干嘛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神机营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就好像今天的战略导弹部队一样,也是战场上的“杀手锏”。它是1410年征交趾时,明成祖朱棣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命名为神机营。这种独立

  • 明朝东北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设置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

  • 清朝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南书房是干嘛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南书房,是康熙皇帝为加强皇权巩固满清统治而设置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又是他读书学习的书房,也是以他为首的清王朝笼络汉族士人的“木天储才之要地。”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

  • 明朝东厂和西厂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

  •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哪个尊贵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形成有个过程,最早只有四旗,之后才扩大到八旗,再后来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最初建制时只有整黄、整红、整兰、整白(后为音讹称为正黄等)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加以扩大,新置四旗,即镶黄、镶兰、镶白、镶红四色旗帜(红旗镶白边,余三旗镶红边),

  • 清朝皇太极为何改国号金为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入关前称金,后来为什么会改国号为清了呢?皇太极把国号改金为清是为什么?有记载称,努尔哈赤当时逃难骑匹大青马,他跑得很急,把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对马很有感情,对马就说,大青啊,大青啊,你是为我累死的,将来我得了天下,我这个国号就叫大青,“清”跟“青”是

  • 明朝服饰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服饰特点及样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服饰属于汉服体系,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复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与常服又得以并行了。法服大体同於唐朝,祗是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不独唯此,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

  • 明朝里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试图通过推行里甲制度规范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形成以安分守法的地主富民为乡村社区领导层的社

  • 明朝尚方宝剑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建立尚方宝剑制度,并赋予以专断、专杀和便宜行事的权力,开始于明朝万历。在明朝中后期,他才成为现实中的一种制度。真实的包青天生活在宋朝,是不可能有“尚方宝剑”的。“尚方宝剑”的称谓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

  • 南明是如何成立的?南明存续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三帝一王。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