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里甲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里甲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06 更新时间:2024/1/18 19:51:27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

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试图通过推行里甲制度规范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形成以安分守法的地主富民为乡村社区领导层的社会政治秩序。但这一理想化的制度设计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到明代后期,特别是到晚明,在一系列因素如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迁移率的提高,乡村社区成员之间贫富分化程度的加剧,商品经济发展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和影响等等的综合作用下,建立在里甲体制上的原有乡村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分解趋势,粮长、里长之类的职役性地方精英的社会地位大幅衰落,乡村社会的支配权力转移到绅士、土豪等非职役性地方精英手中。这一现象是晚明社会变迁总体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里甲制的实态与运行表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征。也就是说,由于各地旧有的社会政治结构颇有不同,里甲制尽管在全国保持了大体一致的外壳,但其内容在各地却有很大差异。

上田信对无视中国地域差异的里甲制研究方法提出批评,并根据里甲制在不同地域中的实施情况,将里甲制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他称之为华北型。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华北平原的人口急剧减少,明初政府不得不从山西等省大量移民,由移民编成的里甲既不存在同族关系,也不存在业主与佃户之间的阶级关系。另一种他称之为江南型。

元末明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由田主佃户关系构成的,朱元璋的政策基调是一方面让当地地主担任里长等职役,使之成为里甲制的根干,另一方面清除超出里甲制包容范围的豪强地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中等规模的地主指挥自耕农和佃农,完成赋役征收、水利维持等任务。

还有一种他称之为华南型。在徽州盆地、浙东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地域宗族相当发达,里甲制是以宗族组织为基础编成的。上田信的区分只是从大体着眼,具有“理想型”的意义。它不排除在华北和华南也可见到内部存在着阶级分化的里甲,也不排除宗族关系在江南的里甲组织中也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种类型学的考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朱元璋不可能、也无意彻底改造既存的社会政治结构,只是希望通过对基层组织和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减少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和不安定因素。

里甲制设立之后,明太祖为了教化的目的,又在里甲之内设立了老人制。

敬老尊贤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美德,历代的地方官也常请教这些老人来解决地方上的纠纷。明太祖很重视这些老人所扮演的角色,所以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设立了老人制。规定在里甲之内,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有德行、有见识,而为大众所敬服者,每里推选三名、五名或十名老人,负责解决地方上的纠纷,督导人民勤务农桑,并且劝告人民遵守“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六伦之教训。这种劝人为善及勤务农桑的职责,有点像元代社长的任务。但是明代的老人的权力比社长大,他们拥有些微的司法权,可以处理地方上的小争端。明太祖对老人也相当礼遇,常常召见这些人。有功的老人,也常给予出仕的机会。明太祖可以说是历代帝中最重视老人教化功能的一位皇帝。

除了里甲之外,明代又有乡约及保甲的组织。明代的乡约与代并无太大的不同,不再赘述,在此仅谈保甲组织。明代政府因有里甲制,所以未行保甲制。但有些地方官,为了治安的需要,仍然组织民众,以保卫乡里,王守仁就是其中的一位。明武宗正德十二至十五年(15171520年)之间,王守仁平朱宸濠之乱时,曾经设立十家牌法。规定十家注册成一牌,每天轮流由一人持牌,调查十家之内有无可疑之人,随时地方官报告。不过,这种保甲组织仅仅是地区性的组织,并未遍及中国。所以明代地区性的保甲制与宋、清两代在中国实施的保甲制有很大的不同。到了清代,不仅把宋以来的保甲制施行于全中国,甚至把乡约法及里甲制也实施于中国各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尚方宝剑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建立尚方宝剑制度,并赋予以专断、专杀和便宜行事的权力,开始于明朝万历。在明朝中后期,他才成为现实中的一种制度。真实的包青天生活在宋朝,是不可能有“尚方宝剑”的。“尚方宝剑”的称谓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

  • 南明是如何成立的?南明存续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三帝一王。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

  • 清朝改土归流的内容及措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雍正时期,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废除了土地司制度,改革土地分配的政策,实行流官统治的政策,史称改土归流;改土归流的背景是什么呢?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原来实行土司制度,土司权力很大,威胁清王朝的统治,为了解决土地割据的弊端,雍正四年期间,一位总督向雍正请命,建议取消关于土司世袭制度,因为未完善的土司制度

  • 洋务运动的结果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创办军工企业、创建近代民用企业、组建海防军队和创建新式学堂等。在创办军工企业方面,洋务派打出了“自强”的旗帜,用以号召民众。他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采取大机器制造,生产出了物品同样也应用于对清政府自己军队的建设。民用企业的创办出现在洋务运动的后

  • 宋朝会出现冗官现象严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冗官现象是各个封建王朝中最为严重的,清朝史学家赵翼在他所著的《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如此庞大的官僚队伍吞噬着看似富有的国家财政,冗官也成为宋朝、特别是北宋盛极而衰的主因之一,那么冗官现象

  •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十九世纪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它的发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851年,那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妄图瓜分中国,并逼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

  • 清朝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出现的一场运动,所以洋务运动的背景就涉及到了两个方面国内和国外。首先来分析一下洋务运动的背景中的国内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内部看到了自身的问题,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开始反思,开始结合先进的学者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如“师夷长技以制

  • 清朝的什么人可以当清朝御前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其人身安全的保障,可以说是最高的,也因此诞生了许多安保的组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御前侍卫,什么人可以当,带刀上朝,难道皇帝不怕被刺杀吗?康熙年间,有一个叫曹寅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家族关系,进入皇宫做了銮仪卫。因为经常跟皇帝见面,所以产生了一定感情。后来,他被下放到地

  • 清朝疆域最大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领土范围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

  • 清朝军事构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八旗军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是为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后皇太极于天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