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荷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法荷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05 更新时间:2024/2/29 9:15:46

路易十四在1661年亲政后,励精图治希望称霸欧洲。

于是他在1667年选择西班牙为用兵对象,发动遗产战争(1667年-1668年)。但是他刚占领大片领土而正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却被三十年战争的旧盟友荷兰共国插手干涉。

当时荷兰的政府首脑商人出生的约翰·德·维特大议长(当时欧洲最有权力的人物),担忧法国领土扩太多会威胁荷兰的国土安全(西属尼德兰是一直是法荷间的缓冲区),于是德·维特以软硬兼施的手法,联合英国、瑞典成为“三角同盟”,要求法国在1668年与西班牙缔和,并归还大量的占领地,否则“三角同盟”就会对法宣战。

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但却种下路易十四对约翰·德·维特与荷兰共和国的强烈怨恨。

正巧当时英查理二世在第二次英荷战争输给荷兰之后,虽然被迫在1668年与荷兰缔结同盟去法国施压,但查理二世一直愤恨不平,渴望复仇。于是路易十四在大规模扩军之后,展开外交手腕,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

法国天才的外交部长雨格·奥纳,操盘了一系列杰出的外交成果:他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放弃三角同盟保持中立的承诺之后;再向英王提议与法国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

一拍即合的两方,于1670年签署多佛秘密条约(secret treaty of Dover),英王查理二世与法王路易十四结盟,计划在两年后联合攻打荷兰。同一时间,法王还收买策动荷兰的邻邦明斯特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答允说一旦法国出兵,他们也会出军并提供法军交通与后勤支援。

于是在1672年,法王先向荷兰宣战,英王接着也向荷兰开战,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

战争起始于1672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12万大军进攻荷兰,原本号称“最强防线”的荷兰堡垒,面对法国天才工程师沃邦将军所研发的新式攻城技术时,居然一触即溃、全面崩盘。

法军迅速地占领荷兰大部分的国土(七个省有五个已基本沦陷),造成荷兰的大恐慌与政变,史称“灾难年(Rampjaar)”;接着再派六万精兵进攻西班牙的弗朗什孔泰与南尼德兰。

结果荷兰人的爱国能量爆发,以决堤阻止法军占领姆斯特丹,并临危授命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为联省执政,拯救国难(激愤的群众逼使德·维特下台负责,后来更被暴民活活打死)。

英王查理二世同时在1672年进攻荷兰,但是荷兰海军上将于四次海战均获得胜利,查理二世被迫停战,后来在国会的压力下,于1674年正式结束第三次英荷战争;同年明斯特大主教与科隆大主教接在英国之后,与荷兰缔结和约。

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先与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洛林公国、帕拉蒂纳特公国等结盟,迫使法国分散兵力四处作战。

1673年底,在威廉三世出色的作战与盟军的帮助之下,荷军攻下波恩,法国军队全部被赶出国土,威廉三世的威信达到极点,得到了“护国英雄”的称号,但威廉三世与法国的苦战是以战败为收场。之后威廉三世率领新招集的八万荷兰军,对法军继续反击,战局却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1674年时,法国用重金拉拢北欧霸主瑞典并与之结盟,诱使瑞典从后方进攻德意志地区,让勃兰登堡与神圣罗马帝国抽回援助荷兰的兵力,回救自己。

1675年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威廉击败瑞典军(腓特烈·威廉因为这不可思议的胜利,被誉为“伟大的选侯”),使得一向敌视瑞典的丹麦,趁机与荷兰结盟并向瑞典宣战,发生了斯科讷战争(1675-1679年)。

因为瑞典从后方进攻反法联盟,1674年后荷兰出现败多胜少的不利情势。首先,路易十四采纳财政大臣与经济天才柯尔贝的计策,大幅提高对荷兰商品的关税,进行关税战,让荷兰商人损失惨重;其次,1676年奥古斯塔海战荷兰“海神”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于地中海之西西里岛负伤而死,荷兰与西班牙被法国抢去地中海的制海权。

最后,荷兰、西班牙与德意志盟国虽大力增兵,组成稍多于法军的联兵,却难挡法国元老级的军事天才蒂雷纳与大孔代(两人屡次以少胜多),德意志的洛林被夺去,西班牙领有的弗朗什孔泰与部分佛兰德也被稳固占领。若非有奥地利主帅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与蒂雷纳和大孔代相抗衡,让后两者一死一退休,那么反法同盟会丢失更多领土。

1677年,威廉三世对英国的外交取得成功,与英国王位继承第二顺位的玛丽公主结婚,向外界显示英国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即将出兵助荷攻法。虽然路易十四以秘密津贴英王查理二世与少数辉格党(英国反对党)权贵的方法,暂时拖延了英国参战的时间,但是他认知到必须趁巨大优势还未丧失前,尽快结束战争。

于是他动分化敌人与外交谈判的高明机制,同时在战场奋力一搏,好取得更多和平协约的谈判本钱,顺利地在1678年3月占领南尼德兰的根特与伊珀尔,成功在英国参战之前,就把反法联盟推上谈判桌。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0年3月27日:周俊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周俊(1932年2月5日-2020年3月27日),出生于江苏东台,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51年周俊从南京国立药专专科毕业后进入南京援朝医疗团工作;1953年调任华东卫生局保健委员会,担任司药;1958年从华东化工学院本科毕业后,

  • 618年4月11日:隋炀帝杨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

  •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 1893年4月11日:迪安·艾奇逊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迪安·古德哈姆·艾奇逊(Dean Gooderham Acheson,1893年4月11日-1971年10月12日),美国律师、法学家、政治家,民主党人,曾任助理国务卿,美国国务卿,总统顾问、民主党外交委员会主席。自1941年踏入美国国务院大门后,便青云直上,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时期”美国

  • 1903年4月11日:荣禄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瓜尔佳·荣禄(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訢赏识,官

  • 2019年4月11日:加藤一彦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加藤一彦(1937年5月26日—2019年4月11日),别名Monkey Punch(猴子拳),男,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浜中町,日本著名动漫作品《鲁邦三世》原作者,生前任日本数字漫画协会主席,日本北海道雾多布高等学校特级讲师。2019年4月11日,加藤一彦因肺炎去世,享年81岁。人物生平1937年5月2

  • 1945年4月12日: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语: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简称为FDR,华人将其称为“小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

  • 1910年4月12日:柯召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柯召(1910年4月12日-2002年11月8日),字惠棠,浙江温岭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称为中国近代数论的创始人、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一代数学宗师。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

  • 2009年4月12日:闫怀礼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闫怀礼(1936年7月24日—2009年4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国家一级男演员。1965年,在话剧《年轻的一代》中扮演肖继业。1970年,在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等剧有所参演。1978年,在话剧电影《蔡文姬》中饰演单于一角;同年参演话剧《王昭君》。1986年,因出演《西游记》中沙僧的角色而

  • 1840年4月12日:爱弥尔·左拉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爱弥尔·左拉(法语:Émile Zola,1840年4月12日-1902年9月28日),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1840年,左拉诞生于法国巴黎,主要创作作品为《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该作包括20部长篇小说,登场人物达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