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40年4月12日:爱弥尔·左拉出生

1840年4月12日:爱弥尔·左拉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4/2/29 9:53:12

爱弥尔·左拉(法语:Émile Zola,1840年4月12日-1902年9月28日),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理论家,自然主义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

1840年,左拉诞生于法国巴黎,主要创作作品为《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该作包括20部长篇小说,登场人物达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钱》等。

左拉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左拉通过交易所、世界银行、股份公司的真实描绘,展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开端。左拉不仅表现了财团大亨之间的相互厮杀,交易所里的殊死搏斗,而且还正面地展示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最广大的镜头视角摄下了产业工人大罢工的全景。作者以从种族、遗传、环境三要素出发,洞察人类社会,审视人类档案,详尽地剖析了资本主义文明纱幕掩饰下的社会罪恶。

艺术特色

真实客观

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的领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致力于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为自然主义文学鸣锣开鼓,提出了“实验小说论”等自然主义理论主。他强调文学的科学性、客观性,注重表现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把真实感作为小说家的首要品格,把客观性作为作家应该追求的创作特色。

左拉这样定义自然主义文学:“文学自然主义就是返回自然,返回生括,返回人本身,即在对现实的接受中,经由直接的观察和精确的剖析达成对人世真相的描写。”他不但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小说创作上也收获颇丰。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里现出一种不同于前自然主义文学的独特的品格与风貌,这独特之处可能源自其作品内容与创作手法上的一系列革新。

叙事场景化

在左拉的作品中,情节性的叙述减少了,场景化的描述增多了,这种倾可简单称之为叙事场景化。在他的作品中,主题意义不是从人物的行动连而成的因果性情节中表达出来的,而是在共时性的场景描述中展现出来的。

他以场景描述直接呈现某一领域的生活真实,而不侧重以离奇的情节编排来说明某个人生道理;不采用因果相继的线性逻辑,而是重视对断面生活的空间性地展现,叙述由传统的历时性(持续的、反复的、点状的)向共时性(把事件化为场景,抽取断面的生活)过渡,叙事场景化从而成为左拉作品叙事的客观性的突出表现。

注重场景的描述给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客观叙事定下了基本的框架,而客观的叙事视角则体现了作者在组织材料、建构客观场景上的客观中立的立场,为其客观叙事提供了完美的外观。左拉作品中叙事视角的客观化,可以体现在其减少使用以往作品中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叙事,即全知视角,而多采用限知视角,这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左拉作品叙事的客观性。

左拉并不是以真正漠的姿态来参与文本创作的,他在文本中显示出的冷漠,只是力求客观的一种叙事策略。在客观性的文本表层结构之下,在客观的场景描写中,在“非个人化”的叙事姿态的背后,作家还以独有的生命体验、浓重的情感温度、鲜明的个性气质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文本,使左拉的叙述又带有极强的感受性。

作家强烈的感受性可以体现在场景的描绘中,可以体现在作家运用观察者和人物限知视角对人物感受的传达中。作家主体的感受、情感体验与客观的现实相融合,还进一步体现为弥漫于文本的众多意象,象征化的叙述成为左拉叙述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人物影响

左拉用来叙述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使左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法国本土,在不少国家里掀起了自然主义文学浪潮,为这一时期的法国小说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17年4月12日:查尔斯·梅西耶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1730年6月26日—1817年4月12日)是法国天文学家。他的成就在于给星云、星团和星系编上了号码,并制作了著名的“梅西耶星团星云列表”。求学时代1757年,梅西耶开始寻找哈雷彗星。也正是1757年,他第一次记录了对M32的观测,这是仙女座大星系的一

  • 2020年3月29日:潘德列茨基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波兰文: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2020年3月29日),又译彭德雷茨基,波兰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2020年3月29日,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在波兰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86岁。人物生平1933年11月23日,潘德列茨基生于波

  • 2020年3月29日:志村健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志村健(本名:志村康德,1950年2月20日-2020年3月29日),日本东京都东村山市出身,日本的喜剧表演艺术家,绰号为(シムラ)(しむけん)(けんちゃん)(ケン坊)等。因其在日本喜剧界的地位,被许多晚辈艺人称为“日本的喜剧王”。在台湾省,泰国,印度,欧美等地也享有高知名度。2020年3月23日,

  • 印度河文明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印度河是世界上较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昨天。而且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无前例的。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帕遗址的发掘。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

  • 古印度刻章文字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可能还处在象形文字阶段,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

  • 印度死亡之丘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

  • 1966年4月13日:小六龄童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小六龄童(1950年3月12日-1966年4月13日),本名章金星,又名妙良,上海著名演员。汉族,祖籍浙江绍兴,小六龄童三岁即随浙江绍剧团演出并从父六龄童、伯父七龄童学艺等,八岁成为该团正式学员。曾主演绍剧传统戏《西游记》、《打半山》、《齐王哭殿》。1966年4月13日,因患白血病去世,年仅16岁。

  • 1743年4月13日:托马斯·杰斐逊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

  • 1906年4月13日:塞缪尔·贝克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1989年11月10日)爱尔兰作家,创作的领域主要有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物生平塞缪尔·贝克

  • 1901年4月13日:雅克·拉康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出生和逝世于法国巴黎。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