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际导盲犬日是哪一天

国际导盲犬日是哪一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14 更新时间:2024/1/17 10:31:54

国际导盲犬日,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导盲犬日”。调查发现,作为一个拥有1600万视力障碍人士的国家,中国对导盲犬需求十分巨大,但全国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导盲犬训练基地,每年能够提供给盲人的犬也只有4至5条,而每年导盲犬申请者却超过5万人。

导盲犬训练

其实导盲犬是一个经过专业训练,而且是严格训练的一种工作犬。他们跟宠物犬是有着非大的区别。虽然他们个头很大,但是他们性格温顺,没有主人的命令,是不有任动作也不会发出声音的,因此对周围的人的影响应该说是非常的小。

导盲犬在境外

导盲犬是狗,但它更是盲人的眼睛。在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允许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香港不仅允许导盲犬乘坐公交,还有专人提供相关的服务;在日本,虽然导盲犬数量很少,但人们对导盲犬非常尊重。

盲人呼吁取消歧视

但是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导盲犬却正在遭遇“出行难”。由于数量稀少,大多数人对导盲犬并不熟悉,一些城市的公园、地铁、公共汽车还将导盲犬当做宠物一样,拒之门外。

据了解,目前(2012年)不少的城市正在就此问题进行探索尝试。比如说在浙江的萧山公交车就尝试开辟盲人的预约热线,允许导盲犬持证坐车。我们也是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的来完善法律法规,营造一个既不削弱公共秩序又能够为残疾朋友提供方便和谐的氛围。

导盲犬简介

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种。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可帮助盲人去学校、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园等。它们习惯于颈圈、导盲牵引带和其他配件的约束,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当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

导盲犬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态,会适时站立、拒食、帮助盲人乘车、传递物品,对路人的干扰不理睬,同时也不会对他们进行攻击。导盲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1819年一个叫海尔·约翰的人在维也纳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机构。后来海尔还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详细描述了中心的工作,但在当时这个项目并没有被世人广泛知晓。几乎100年之后人们才开始重视导盲犬,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德国士兵失去了视力,医生赭哈德得到灵感在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学校。

对待原则

“四不一问”原则

四不:

不喂食:千万不可以喂导盲犬吃东西!避免导盲犬接触人类的食物之后,容易受食物影响分心而使主人有危险!

不抚摸:请勿在未告知主人的情况下随意抚摸,行进中的导盲犬会因此分心。

不呼唤:请勿故意发出任何声音吸引导盲犬的注意,避免导盲犬分心造成视力残疾人的危险。

不拒绝:导盲犬是视力残疾人的眼睛,拒绝导盲犬陪同进入会造成极大的不便。

一问:

主动询问:如遇视力残疾人带着导盲犬,无论是否有人陪同,请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征得同意后提供协助。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巴西经济奇迹产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巴西奇迹是指巴西引进外资,取得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奇迹。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西基本上不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不利用外资,而国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新兴工业无法建立,原有工业设备更新缓慢,经济停滞不前。60年代末,巴西改变对外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进外资,70年代中,外国投资每年递增25%,国内生产

  •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

  • 1905年5月16日:亨利·方达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方达(Henry Fonda,1905年5月16日—1982年8月12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美国演员、影视制片人。1928年进入纽约的百老汇舞台界。1935年走进好莱坞并出演了处女作影片《农夫娶妻》。1937年主演黑色电影《霹雳行动队》。1939年开始与导演约翰·福特合作,主演传记影片

  • 1918年5月16日: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日本也参与干涉并趁机扩大在华利益。1918年初,日本参谋次长田中义一和北京政府驻日公使章宗祥商谈中日军事行动问题,不久,日本外务大臣本野和章宗祥交换了关于“共同防敌”的照会。5月16日和19日,中日两国政府代表先后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专家。贝聿铭于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

  • 1983年5月16日:迈克尔杰克逊太空步首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1983年5月16日,迈克尔·杰克逊参加了一档Motown唱片公司成立25周年纪念的电视节目,首次展现了他Moonwalking(太空步)的特殊舞步。此后“太空步”的热潮迅速席卷全球,时至今日不少流行歌手仍孜孜钻研“太空步”。所谓“太空步”(也译“月球漫步”,Moonwalk)其实可分为四大类(后滑

  • 英国圈地运动的四种类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在欧洲,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

  •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5世纪末期起,由于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养羊成为一个有利可图之业。于是,英国的乡绅、贵族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和村社的公共土地用篱笆圈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有的还用暴力手段将农民的土地圈为己有,用来放牧羊群。牧羊所需要的劳动力有限,原先在乡村劳作、生

  • 2020年4月25日:亨利·基奇卡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基奇卡(1926年-2020年4月25日),男,波兰裔犹太人,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比利时为数不多的犹太人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之一、自传作家。2020年4月25日,亨利·基奇卡因感染新冠病毒在布鲁塞尔去世,享年94岁。人物生平1926年,亨利·基奇卡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1942年,纳粹

  • 2020年4月29日:伊尔凡·可汗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伊尔凡·可汗(Irrfan Khan,1967年1月7日-2020年4月29日),印度男演员,出生于拉贾斯坦邦斋浦尔,毕业于印度国立戏剧学院。1984年,可汗在新德里国家戏剧学院考取M.A.学位时他赢得了奖学金。1988年,参演电影《早安孟买》出道;1994年,参演喜剧影集《Banegi Ap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