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庆历新政为何最终失败

庆历新政为何最终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4/1/16 23:18:45

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摇役”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十事”宣布后,“修武备”一项,便因众多大臣反对而取消;其它各项虽然从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开始推行,但也无法贯彻下去。

仅仅这样一点微弱的改革,当时一般官员已认为“规摹阔大,论者以为难行”。“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庆历新政最后在守旧官僚的激烈反对中,宣告失败。

失败原因

封建体制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改革封建官僚体制,说起来容易,然而要真正做起来,却似难于上青天,这对宋代来讲更是如此。因为在宋代,官僚地主阶级在官员丧失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世守禄位”,又参照唐制,制订扩大了中、高级官员荫补亲属的“恩荫”制度。

通过恩荫,每年有一大批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获得低级官衔或差遣,且宋代恩荫,不仅极广,而且极滥,每遇大礼,“臣僚之家及皇亲、母后外族皆奏荐,略无定数,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并“不限才愚,尽居禄位”。

朱瑞熙先生在《复杂多变的宋朝官制》一文中的统计,宋代的州县官、财务官、巡检使等低、中级差遣,大部分由恩荫出身者担任。这种等同于官僚世袭的制度,使官僚机构中充满了坐食禄米的权势子弟,导致了“荫序之人,塞于仕路”,“权贵之子,鲜离上国”。

因此,要打破或限制官僚贵族这一特权,无疑会因触动官僚贵族的利益而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就是为什么王安石变法首先从经济、军事制度的改革做起,而绕过了澄清吏治这类最敏感的社会问题的原因(当然,这里面亦有减少改革阻力的因素)。

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而庆历新政却恰恰触犯了皇室利益。

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这个大手术当然做不得。可是,范仲淹、富弼要给北宋做的手术还不止这些,即使是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古代中国最高的。

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北宋皇室的政策是抑制武将,其办法一是重用文人,二是实行更戍法,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国防,而废除庆历新政,则是为了皇室利益牺牲了改革。

朋党之争

除了少数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官僚、地主、富商等既得利益阶层大都满足于现状,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旦新政触犯了自身利益,他们就坚决反对,群起而攻之。随着新政的推进,反对的声浪不断高潮,包括受到仁宗信任的宰相章得象也加入反对大合唱,攻击范仲淹等人为“朋党”。

“朋党”之所以被当作打击的利器,从而引起仁宗的反感与猜忌,因为“朋党”会危及皇帝的权威,触犯其核心利益。朋党之争,一直是困扰北宋政局的死结,并且延宕到南宋时期。庆历新政因为朋党之争而夭折,王安石变法也因为新旧党争而失败。

朋党之说基于儒家思想君子与小人的观念,这是简单对立、非此即彼的思想观念,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应人性或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结党的未必是小人,言利或谋利的也未必不是君子。一旦被提升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就会被一些政客用作打击政敌的武器,而且极具杀伤力。

新政弊端

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范仲淹的用人,王安石就曾经批评他“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

事实上,范仲淹所任用的推行新政者,往往议论多,而实际行事少,有的甚至好标奇立异,发空论,言行不检。例如石介,连拥护新政的欧阳修也觉得他“自许太高,低时太过,……好异以取高”。反对新政的更指责范仲淹等“凡所推荐,多挟朋党,心所爱者尽意主张,不附己者力加排斥,倾朝共畏”。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生于公元649年,卒于676年,诗文俱佳,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少年英才,出身显赫,祖上几代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士: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据说十五岁时就能当别人的老师,门生遍天下,贞观年间的房玄龄、杜如

  • 庆历新政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庆历新政的影响一直在历史上评价不高,因为人们一直认为庆历新政只不过是对封建体制的微小改革,而且范仲淹提出的很多措施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有的中途而废,有的只停留在诏书上,而且庆历新政仅仅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匆匆结束,一大批改革派纷纷被贬职罢黜,全部被驱除出朝廷。庆历新政就如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遗忘

  • 北宋和谁签订了庆历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签订背景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庆历二年(1042)间,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即:延州之战、好水川之

  • 第一次宋夏战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

  • 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根据相关记载,乐山大佛曾经数次闭眼流泪显灵,而每一次都是和当时的著名历史事件有关。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们一起,去看看大佛流泪、闭眼以及显灵的照片以及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乐山大佛如此悲愤以及喜悦。事件回顾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回顾: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1962年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

  • 骆宾王的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

  • 骆宾王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是初唐诗坛的杰出人物。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但是在四杰中,骆宾王年岁最长、阅历最多,人生也最富有传奇色彩,他的下落至今仍旧是一个谜,引起了后世对他无休止的猜测和争议。骆宾王的一生怀才不遇,潦倒不堪。唐高宗仪凤四年的

  • 重熙增币的历史过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庆历增币,辽国人称为“重熙增币”,辽兴宗重熙年间(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国借北宋内外交困,迫使北宋增加对辽岁输的金帛的历史事件。由于,宋朝因不承认西夏李元昊建国称帝的合法性,与西夏爆发了长达三年的战争。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庆历二年正月,辽朝本打

  • 1935年4月25日:李敖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台湾省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2008年任满,宣布退出台湾省政坛。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

  • 1992年4月25日:尾崎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尾崎丰(おざきゆたか、1965年11月29日-1992年4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练马区,日本已故歌手。1983年,以专辑《十七岁的地图》及单曲《15の夜》出道。1985年,发行专辑《回归线》,并首次获得公信榜专辑周榜冠军。1988年,发行专辑《街路树》。1991年,发行单曲《I LOVE 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