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河壶口瀑布介绍

黄河壶口瀑布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63 更新时间:2024/1/31 17:02:40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位置境域

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南距龙门约65千米,孟门5千米。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连,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

地理形态

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在龙王辿以北,河幅宽度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在大河槽中套了一个小河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瀑布。

此处河床形如一把巨大的茶壶,收尽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壶口因此得名。明代人惠世扬的诗句“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正是对壶口这一景象的真实写照。壶口瀑布极为壮观,滔滔黄水倾泻而下,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瀑布高度在枯水期可达15—20米,、秋之际可达45米。在洪水时,洪流滚滚,涌出深槽,瀑布就变成一股激流而下,瀑布形消失。河水沿深槽下行5千米便是孟门,出孟门之后,水面展宽,水势变缓,又恢复到龙王辿以上的景象。

地质构造

壶口一带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三叠系纸房组。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和灰绿色细砂岩与泥质岩类互层,下部为深层砂岩,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比较坚硬;泥质岩类以页岩为主,松软破碎,易遭流水浸蚀。在险峻的峡谷中,奔腾的急流在垂直下切时遇到软硬岩石交替的地质条件,其坚硬岩石形成岩槛或造瀑层,软性岩石被侵蚀成陡峭的阶坎,急流飞越阶坎,当具有一定落差时,便形成瀑布。当然软硬相间的岩石层只是瀑布有形成的有利地层条件。

有利的构造条件对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壶口到孟门一带,基岩的产状近于水平、约以3—5度的倾角,微西北缓倾。另外,秦晋峡谷本身就是断层,节理比较发育的软弱地带,易遭受流水侵蚀切割。因而,黄河流过这里,往往形成河床陡坎,也可以发展成瀑布。

现代构造运动对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喜马拉雅运动之后,这里地壳运动一直以缓慢的抬升为主,因而水流的下切作用活跃,有助于瀑布的形成和发展。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巴氏灭菌法的适用范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巴氏灭菌法,也称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于1865年发明的消毒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牛奶上,杀灭牛奶里含有的病菌。巴氏灭菌法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问题的努力,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

  • 1906年5月24日:川岛芳子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川岛芳子(1906年5月24日—1948年3月25日(待考证)),又称川岛东珍,号诚之,汉名金碧辉,日本间谍。清朝肃亲王善耆第十四女。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灭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川岛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长期为日本做间谍

  • 1952年5月24日:扫盲运动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52年5月24日,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概念扫盲运动是1950年,党领导的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群众运动。其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条件以及它所面对的对象决定了它具有统一而又灵活多样的特征。必要性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文盲占90%

  •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张家界市区南部8公里处。公元263年,因山壁崩塌而使山体上部洞开一门,南北相通。三国时吴王孙休以为吉祥,赐名“天门山”。天门洞,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绝壁之上,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余米。据地质专家考证,门洞中央系东西岩层向斜的交汇处,因挤压而导致岩

  • 丁酉科场案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丁酉科场案,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即丁酉年,顺天府(北闱)乡试放榜后,给事中任克溥向皇帝参奏考试中有行贿、受贿舞弊情事。经查处:受贿官李振邺等及行贿举人田耜等立即斩首,家产籍没,父母兄弟妻子俱流徙。十一月,给事中阴应节参奏江南(南闱)主考方猷等弊窦多端,请提究严讯。十五年传旨:正主考方猷、

  • 爬山虎是什么植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爬山虎(拉丁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是多种植物的别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呈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破瘀血、消肿毒;果可酿酒,但它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

  • 安政大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安政大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安政5年(1858年)到翌年发生的事件。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间部诠胜镇压因为“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字及继承德川家茂的将军工作”上,政治迫害反对派的事件。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跃分子)们,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江户时代后期的日本,

  • 樱田门外事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1860年(万延元年)3月3日,在樱田门(江户城的内城门之一)外,入朝理事的大老井伊直弼途中受到水户、萨摩志士十八人的袭击而被暗杀的事件。安政大狱发生以后,激起反对派(尊王攘夷派)的愤怒,使以前未成熟的除奸计划具体化,最后促成行刺大老井伊直弼的壮举。志士高桥多一郎、金子孙二郎、关铁之介等水户藩激进派

  • 池田屋事件的始末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池田屋事件(日语:いけだやじけん,又称池田屋骚动、池田屋事变)是1864年7月8日(元治元年旧历六月五日)在京都发生的一宗政治袭击事件。文久3年8月18日政变后,京都的公武合体派扩展势力,尊王攘夷派受到压迫。尊王攘夷派为恢复势力,积极谋划。池田屋是京都三条小桥的一间旅馆,当日京都守护职属下的武装组织

  • 五毒是哪五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合称五毒。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古代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简介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应该分别是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