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巴氏灭菌法的适用范围

巴氏灭菌法的适用范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93 更新时间:2024/2/22 0:57:20

巴氏灭菌法,也称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于1865年发明的消毒方法。该方法要用于牛奶,杀灭牛奶里含有的病菌。

巴氏灭菌法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问题的努力,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味不变的消毒法。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巴氏消毒法经后人改进,用于彻底杀灭啤酒、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也是现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

基本介绍

巴氏消毒最先用于牛奶的杀菌,其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菌)。在巴氏消毒法发明前,由于当时还未发明抗菌素,但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的人喜欢喝生牛奶,比如我国的内蒙。据科学家调查,在内蒙牧民肺结核病人中,有10.6%的患者有喝生牛奶的习惯。

应用范围

巴氏消毒法还用于消毒啤酒、白酒等东西,经过巴氏消毒的啤酒叫熟啤,为普通啤酒;不经巴氏消毒,只能冻藏保鲜的啤酒就是生啤。

消毒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温度耐热、耐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存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消毒方法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这种方法目前在广东较少使用。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注意,巴氏消毒法并不能杀死结核杆菌。

优点介绍

巴氏消毒纯鲜奶较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与天然风味,在所有牛奶品种中是最好的一种。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细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就可在几天内保持不变。

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占液态奶80%以上,品种有全脱脂、半脱脂或全脂的。在美国市场上,实际几乎全是巴氏消毒奶,而且是大包装(1升、2升、1加仑)的,市民上超市一次就买够一个期喝的鲜奶。市场很少有灭菌纯牛奶卖,有的小城镇根本买不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06年5月24日:川岛芳子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川岛芳子(1906年5月24日—1948年3月25日(待考证)),又称川岛东珍,号诚之,汉名金碧辉,日本间谍。清朝肃亲王善耆第十四女。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灭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川岛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年后返回中国,长期为日本做间谍

  • 1952年5月24日:扫盲运动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52年5月24日,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概念扫盲运动是1950年,党领导的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群众运动。其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条件以及它所面对的对象决定了它具有统一而又灵活多样的特征。必要性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文盲占90%

  • 张家界天门山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张家界市区南部8公里处。公元263年,因山壁崩塌而使山体上部洞开一门,南北相通。三国时吴王孙休以为吉祥,赐名“天门山”。天门洞,位于海拔1260多米的绝壁之上,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余米。据地质专家考证,门洞中央系东西岩层向斜的交汇处,因挤压而导致岩

  • 丁酉科场案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丁酉科场案,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即丁酉年,顺天府(北闱)乡试放榜后,给事中任克溥向皇帝参奏考试中有行贿、受贿舞弊情事。经查处:受贿官李振邺等及行贿举人田耜等立即斩首,家产籍没,父母兄弟妻子俱流徙。十一月,给事中阴应节参奏江南(南闱)主考方猷等弊窦多端,请提究严讯。十五年传旨:正主考方猷、

  • 爬山虎是什么植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爬山虎(拉丁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是多种植物的别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呈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破瘀血、消肿毒;果可酿酒,但它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

  • 安政大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安政大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安政5年(1858年)到翌年发生的事件。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间部诠胜镇压因为“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字及继承德川家茂的将军工作”上,政治迫害反对派的事件。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跃分子)们,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江户时代后期的日本,

  • 樱田门外事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1860年(万延元年)3月3日,在樱田门(江户城的内城门之一)外,入朝理事的大老井伊直弼途中受到水户、萨摩志士十八人的袭击而被暗杀的事件。安政大狱发生以后,激起反对派(尊王攘夷派)的愤怒,使以前未成熟的除奸计划具体化,最后促成行刺大老井伊直弼的壮举。志士高桥多一郎、金子孙二郎、关铁之介等水户藩激进派

  • 池田屋事件的始末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池田屋事件(日语:いけだやじけん,又称池田屋骚动、池田屋事变)是1864年7月8日(元治元年旧历六月五日)在京都发生的一宗政治袭击事件。文久3年8月18日政变后,京都的公武合体派扩展势力,尊王攘夷派受到压迫。尊王攘夷派为恢复势力,积极谋划。池田屋是京都三条小桥的一间旅馆,当日京都守护职属下的武装组织

  • 五毒是哪五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合称五毒。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古代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简介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应该分别是蜈

  • 日本的大政奉还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大政奉还(たいせいほうかん),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而孕育这一事件的土壤——江户时代则是了解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极为重要的时代。第二次征长战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