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郑的兴盛与覆灭

明郑的兴盛与覆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18 更新时间:2023/12/23 1:15:25

明郑又称「郑氏时代」,为起始於中国明朝遗臣郑芝龙以太师之位,独揽南明朝政开始的家族政治势力;1653年,郑成功受封延平郡王,建厦门为思明州,宗永历为正朔,并自设知州及六官。

而由中国南明大臣郑芝龙初创、郑成功发扬光大的明郑政权势力,除了支撑南明帝业外,最重要的贡献,为在台湾建立延平王国,并在台湾立下了重要文化经济基础。

初期,明郑不但控制海域,造成「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现象,南明中期(1653年)则自铸永历通宝称王於厦门,後期(1661年)更於台湾建立该岛的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氏势力自郑芝龙经郑成功到郑经以迄郑克塽,刻划了一个闽南海商集团及政治势力的兴起与崩溃。

中国明朝时期,位居中国东北方的满族,於1599年创作满文字,因受其影响,至此满人发展自我体系的国家,并在1644年趁李自成起事等因素入主中原,定都北京。

因为清朝未立即进取中国南方,加上兵力不足、倡导「以汉治汉」等政策,中国南方各地汉人拥立俱明朝皇帝血统的南明政权。该政权共分别明福王、明唐王、明鲁王及明桂王等南明四王,惟四王并不合作,造成势力分歧。

其中,本被称闽浙「流寇」而被明朝「招抚」的郑芝龙支持南明唐王,并於1644年-1645年间被南明封为平国公、南安伯及南安侯等重要官职并身兼户、兵、工三部尚书。

郑芝龙初建明郑势力後,立即成为海上霸主。明朝郑氏的崛起,虽影响到荷兰人的贸易,让荷兰人数度联合其他势力功击郑芝龙,但郑氏势力仍持续扩张。

其规模史载叙述形容:「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至此,明郑势力的通商范围广及: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及暹罗,据估计,明郑兵力达20万,拥有超过三千艘船的船队,成为中国东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1646年,郑芝龙依附中国北方清朝政权,惟其子郑成功仍继续支持南明政权。因两次击退清军有功,郑成功被南明桂王永历帝敕封为延平郡王。至此,郑成功拥有闽浙部分辖土户兵等权,并分别於1658年及1659年两度攻击清政权浙江舟山及南京两重要军事据点,惟均未获得决定性成功。

1661年3月1日,占有金厦两据点的郑成功,为了更多领土,於郑成功嘱意下进攻台湾,最後於翌年阳历2月1日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继承郑成功於台湾建立政府体制的延平王郑经,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率军由台湾西渡福建。郑经先调遣兵万人、船百馀艘先行至厦门,耿军派人往接。

开始时,郑军军容不似郑成功时代之壮盛,耿精忠一开始甚为轻视。但郑经以厦门为根据地,陆续攻下漳州、泉州与潮州三府,进而攻下闽粤交接的重要据点惠州。郑经於攻下多座城市,商请耿精忠如约拨船及地方安插兵士。耿精忠不答,双方开始交恶。

1680年代始,广东平南王尚之信、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亦死亡,明郑势力败退仅能守住厦门。

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原为耿精忠部将)率舰300艘,将士2万馀人降清,郑经放弃厦门并率残馀兵力回台,至此,明郑在中国闽南的势力再度消失。

惟因清朝军事攻击等因素,明郑政权於1683年随延平王国降清而灭亡。1683年郑氏王朝覆灭後,郑家军将领与军队悉数被强迫内渡中国,而据《钦命太保建平侯郑造报官员兵民船只总册》,最後防守台湾的明郑官兵共有37500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郑成功抗清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

  • 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在料罗湾集结大军的郑成功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程。此次前往台湾,是为了开辟抗清的海外根据地。因为随着清军的南下和郑成功收复南京战役的

  • 清统一台湾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清统一台湾之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

  • 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2005年1月6日是中国13亿人口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因此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3亿人口日”。基本信息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 1919年1月6日:西奥多·罗斯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19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自己的居所内平静地离世,享年61岁。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译狄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第26任美国总统。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参与美西战

  • 1883年1月6日:纪·哈·纪伯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生于黎巴嫩北部省贝什里,当时黎巴嫩属于奥斯曼帝国叙利亚行省。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

  • 1884年1月6日:格雷戈尔·孟德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1884年1月6日这天,他精神看起来“似乎不错”,护士问候了他一句:“你的气色真好。”五分钟后,前去看望孟德尔的修女发现,他靠在沙发上已经停止了呼吸。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

  • 1959年1月6日:国际海事组织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海事组织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82年5月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事组织(英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国际海事组织(简称IMO

  • 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03年1月6日,梁实秋出生于北京。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

  • 2014年1月7日:慈善家邵逸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2014年1月7日6时55分,邵逸夫在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一说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邵家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