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末路:萨尔浒之战

大明末路:萨尔浒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82 更新时间:2024/1/24 21:53:16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趁明朝党争激烈、武备松弛之际,以“七大恨”为名誓师反明,接连攻陷辽东抚顺、清河等地,明庭震惊。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大举进攻依附明朝的女真叶赫部,叶赫部不敌,求救于明朝。

万历皇帝遣辽东经略杨镐前往支援,杨镐派使者欲与努尔哈赤商议罢兵被拒。当年二月,明抽调川、甘、浙等省兵力增援辽东,加上叶赫部1万余人、朝鲜军13000余人,共计约11万余人,大举进攻后金努尔哈赤,企图一战解决辽东问题。

明军部署及战略意图:兵分四路,分进合击。

主帅杨镐坐镇沈阳,将所属11万余人分为四路:山海关总兵杜松率30000余人为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开原总兵马林率15000余人为北面军,出开原,经三岔儿堡,入浑河上游,从北面进攻;辽东总兵李如柏率25000余人,出清河,经鸦鹊关由西南面进攻;辽阳总兵刘綎率兵10000余人,汇合朝鲜军,经宽甸沿董家江北上,由南边进攻。叶赫部负责侧后支援。四路大军以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拟定于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一举围歼后金军。

后金军部署及战略意图: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倾尽所有,集结6万精兵于都城附近,拟利用熟悉地形及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形成战场局部的兵力优势,各个击破明军四路大军。

2月25日(农历,下同),辽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明庭的一再催促下,杨镐命四路大军从辽阳校场分道出征。

2月29日,后金侦查发现明军刘綎部先头部队和杜松部主力,努尔哈赤决定趁其他几路明军进展缓慢之机,集中兵力,突击西路军杜松部。同时,在赫图阿拉南面布防500兵力,迟滞刘綎部进攻。

3月1日,西路军杜松贪功冒进,孤军突进至萨尔浒。杜松企图速战速决,将所属兵力一分为二,留下辎重、车营和步兵部队驻守萨尔浒,自带万余人骑兵部队突袭进攻吉林崖。

努尔哈赤看到杜松孤军深入,兵力分散,一面派兵支援吉林崖,一面亲率主力进攻萨尔浒杜松部留守军队。双方交战激烈,战至次日中午,在后金优势兵力的连续进攻下,杜松中箭身亡,其部西路军除龚念遂辎重战车部队因行军速度慢暂时躲过一劫外全军覆没。

3月2日,北路军马林部进至萨尔浒东北的尚间崖,得知杜松战败覆没,惊恐不已。在接收龚念遂辎重战车部队后,遂将军队分为三处,互为犄角,原地挖掘堑壕,建立战车、火器、步骑兵协同作战的防御阵地,以期固守作战,等待叶赫部和其他几路援军到来。后金军集中兵力,以训练有素的骑兵正面冲击,步兵紧随其后连续猛攻明军。

明军运用火器、车阵防御优势,给后金军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由于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加之火器质量不佳,射程、威力及连续性均不强,三处战阵终被突破,演变成了后金兵擅长的短兵相接。待叶赫部赶到后发现已晚,不得不撤退。此战,北路军大部被歼,仅总兵马林率少数人逃脱。

至此,明四路大军已被歼灭两路。然因信息不畅,此时南路刘綎并不知道西、北两路大军已覆没,仍按计划和朝鲜姜弘立将军统率的13000余人一起朝赫图阿拉开进。

3月3日,刘綎部进至距赫图阿拉约70里处的阿布达里岗。为全歼刘綎部,努尔哈赤采取诱敌速进、设伏聚歼的战法,事先以主力在地形复杂的阿布达里岗设下口袋阵,另外以少数投降士兵冒充西路军杜松部,持杜松令箭,要刘綎部速进合攻赫图阿拉。刘綎信以为真,被骗进入险地。3月5日,在后金军的四面围攻下,刘綎部不敌,主将刘綎战死,主力被歼,朝鲜军投降。

3月5日,杨镐得知西、北两路大军覆没,急令另两路大军撤退,但命令还没送到,刘綎部也被消灭,只有行动迟缓,仅仅行至虎拦岗的李如柏部得以幸免。至此,萨尔浒之战,以明军惨败,后金大胜而告结束。

是役,明军损失兵力45000余人,丧失骡马等驼畜28000余匹,火器20000余件,文武官吏300余人,元气大伤。而后金方除缴获了大量战场物资外,据考证仅损失3000余人,战场主动权就此更替。

萨尔浒之战,后金军以少胜多,大败明军,彻底改变了明与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的攻防态势。此战之后,后金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后金倾斜,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覆亡之势不可避免。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开始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逝世,终年88岁。昭和天皇(日语:ひろひと,英语:Hirohito;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19

  • 明征安南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明征安南战争又称明越战争、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为明与大虞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Minh-Đại Ngu),指的是明成祖派军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的战争。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

  • 1859年1月7日:冯国璋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咸丰九年(1859年)1月7日(农历1858年十二月初四日),冯国璋出生在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

  • 隆庆和议的事件结果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隆庆和议是明朝隆庆年间,在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筹划下,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在明朝中央内阁官大臣的张居正和高拱,加上地方上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抚方逢时操作下,成功把握把汉那吉与其祖父、鞑靼首领俺答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达成了封贡及互市。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

  • 哈密之争的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哈密之争,也称明朝哈密争夺战、明朝哈密战争,为发生在明朝中期的一系列在新疆哈密市的争夺战争。因为哈密地区位于明朝、蒙古瓦剌和吐鲁番三派势力的交界,为兵家多争之地。明朝后期,哈密由吐鲁番(东察合台汗国)最终占领。背景哈密位于新疆境内,汉朝以来便归中原王朝所统辖,汉武帝曾在此设都护及戊巳校尉管理域内事务

  • 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

  •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1942年1月8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

  • 1854年1月8日:严复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省侯官县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

  • 万历援朝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指明朝万历年间明朝和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159

  • 1642年1月8日:伽利略·伽利雷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伽利略于1642年1月8日病逝,葬仪草率简陋,直到下一世纪,遗骨才迁到家乡的大教堂。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