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统一战争的过程始末

清朝统一战争的过程始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3/12/23 1:15:39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

削平三潘

1662年,年仅八岁的康熙帝即位,康熙初年,西南的三灌云南吴三桂、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为朝廷的最大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在华南地区的权威。

康熙十二年(1672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举兵反清,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先后响应。兵初期,吴三桂旧部纷纷倒戈反清,经过八年的战争,康熙帝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

攻克明郑

1645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1646年,清军入福建,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出走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1661年4月,郑成功以“大明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经热兰遮城之战,迫使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62年2月1日签约投降。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试图反清复明。

1674年4月21日,清朝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隔海邀请郑经西征。郑经渡海后,击败耿精忠、尚之信,占领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和汀州。腹背受敌的耿精忠只好降清。耿精忠降清后,独自面对清朝军队的郑经节节败退,最后退回厦门。

1677年清朝与郑经展开和谈,清朝康亲王杰书许诺,若郑经从中国沿海的岛屿撤退,就答应比照朝鲜,让东宁成为清朝藩属,并与东宁通商,永无猜嫌。

1678年清朝将领赖塔给郑经的书信中声称,如果郑军肯退守台湾,则郑氏可永据台湾,与朝鲜、日本地位相同,不必剃发易衣冠、称臣纳贡全凭自愿。但郑经索要海澄为互市,导致谈判破裂。16780年,郑经战败,从厦门撤守台湾。

1683年,康熙帝派水师提督施琅进攻澎湖并攻克,台湾的郑克埂向清朝请降,东宁国灭亡。

自此,南明的最后一支势力被消灭。清朝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归福建省管辖。

三征准喝尔

17世纪中期,准噶尔汗国噶尔丹称汗后,势力渐强,占据了天山南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月,首领噶尔丹领兵出科布多,东征喀尔喀三部。喀尔喀蒙古军民纷纷溃逃。沙喇之弟策旺扎布率札萨克图汗部、已故车臣汗之弟纳木扎尔率车臣汗部举族南迁,逃入清朝边界。

八月,察珲多尔济与噶尔丹激战于土拉河,察珲多尔济大败,也率部逃往内蒙古苏尼特地界。准噶尔不断侵扰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对清朝的统治构成威胁。

1690年六月,噶尔丹进至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逼近京师。胡,康熙帝御驾亲征,八月一日,浜与准噶尔军在乌兰布通之战大败噶尔丹。

1695年五月,噶尔丹再次出征漠北,抵达克鲁伦河流域。1696年初,浜三路北上,出击噶尔丹。五月,康熙帝进抵克鲁伦河,两军在昭莫多大战,准兵大败,噶尔丹仅率数骑逃走。

1697年三月,康熙帝驻跸宁夏,清兵进抵狼居胥山,擒获噶尔丹之子。噶尔丹势穷服毒自尽。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不仅完全控制了外蒙古,且也暂时解决了来自准噶尔汗国的威胁。

平定噶尔丹策零之战

1727年,准噶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病死,子噶尔丹策零即位。1730年,噶尔丹策零偷袭清朝阿尔泰山大营。

1731年六月,噶尔丹策零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傅尔丹所部清军。

1732年,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东征喀尔喀,进兵至克鲁伦河。月,清额驸策凌在光显寺之战中大败准噶尔军。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残部突围遁去。

1734年,噶尔丹策零遣使与朝廷议和,双方大致以阿尔泰山为界划定边界。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1757年,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

1762年,乾隆帝在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自1762年起,清朝中央陆续派遣大量的军队进驻新疆。永驻新疆的军民携带家眷,主要是来自河北、东北地区的满族、达斡尔等民族。

青藏地区在清朝初年不属清朝政权管辖,由格鲁派的达赖喇嘛和蒙古族的和硕特汗国管辖,康区的部分地区由藏族司管辖。1720年,清朝将准噶尔势力自青藏高原逐出。

1724年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以后,正式将其纳入版图之内。

新疆一带

在清朝初期,今日的新疆一带不属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当时新疆一带分为南北两部分,天山以北为蒙古人的准噶尔汗国,被清廷称为“准部”;天秈以南为伊斯兰教的叶尔羌汗国,被清廷称为“回部”。叶尔羌汗国后来被准噶尔吞并。强大的准噶尔汗国曾经长期与清朝交战,后来不敌清朝。

1758年,准噶尔被清朝征服。1759年,清廷平定回部的大小和卓之乱,回疆归于清廷统治之下,设置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卧以管辖之。

平定西藏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领兵六千,秘密潜入西藏。1717年十一月,大策零敦多布偷袭拉萨,杀死和硕特汗国末代首领拉藏汗,控制了藏内局势。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康熙帝发兵入藏,但被准噶尔大败,全军覆没。

1720年,清军再次出兵,在拉藏汗的叔叔罗卜藏丹津的支持下,将准噶尔势力逐出西藏,大策零敦多布逃回伊犁。清朝从此在西藏驻军。

罗卜藏丹津以立功为名,要求清廷册立自己为和硕特的可汗,遭到拒绝。清廷封康济鼐、阿尔布巴为子,隆布鼐为辅国公,颇罗鼐为一等台吉,让他们共管西藏事务。

对此罗卜藏丹津极为不满,在1723年联合青海的霍尔三十九族部落,反对清廷。雍正帝派大将军年羹岳锺琪将其击败,霍尔三十九族再度归附清廷。

雍正帝采纳年羹尧“分而治之”的建议,于1724年将藏区拆分为青海、西藏两个部分,青海的藏人地区由朝廷派驻的西宁办事大臣管理;康区部分地区分别划归云南、四川管辖;卫藏则有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古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一起管理。此事件即为藏区分治。

1727年,廷设立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政治。

大小金川之役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抚司莎罗奔私自进攻明正土司,中央调兵征讨。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罗奔投降。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朋楚克袭杀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又帮助小金川土司之子僧格桑侵凌鄂克什、明正等土司。四川官员令其退还土地,大小川拒不退兵。清廷再次发兵进剿。

1772年底,兵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诺。乾隆四十年(1776年),索诺木朋楚克出降。清朝肃清了西南四川地区的反清力量。

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代清朝帝王的统治完成了帝国的统一,使其归于中央统治之下,清朝在明朝疆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得到扩展,对中国东北地区、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地区采取军事及政治措施巩固统治,并且通过抵御沙皇俄国侵略军入侵等方式,奠定了近现代中的疆土。

“中国”一词在清代亦首次拥有了现代主权国家的含义以及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名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南明抗清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抵抗清兵。这年5月,他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权。福王政权一建立,就想联合清朝,镇压农民起义。但是,清

  • 南明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的合法性。所以清朝官方即在南明君臣称呼上加“伪”加以区别“前明”;比如:“伪永历”、“伪晋王”,称

  • 明郑的兴盛与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明郑又称「郑氏时代」,为起始於中国明朝遗臣郑芝龙以太师之位,独揽南明朝政开始的家族政治势力;1653年,郑成功受封延平郡王,建厦门为思明州,宗永历为正朔,并自设知州及六官。而由中国南明大臣郑芝龙初创、郑成功发扬光大的明郑政权势力,除了支撑南明帝业外,最重要的贡献,为在台湾建立延平王国,并在台湾立下了

  • 郑成功抗清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

  • 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二十三日,在料罗湾集结大军的郑成功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程。此次前往台湾,是为了开辟抗清的海外根据地。因为随着清军的南下和郑成功收复南京战役的

  • 清统一台湾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清统一台湾之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

  • 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2005年1月6日是中国13亿人口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因此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3亿人口日”。基本信息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 1919年1月6日:西奥多·罗斯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19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自己的居所内平静地离世,享年61岁。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译狄奥多·罗斯福,人称老罗斯福,昵称泰迪(Teddy),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第26任美国总统。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参与美西战

  • 1883年1月6日:纪·哈·纪伯伦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生于黎巴嫩北部省贝什里,当时黎巴嫩属于奥斯曼帝国叙利亚行省。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

  • 1884年1月6日:格雷戈尔·孟德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1884年1月6日这天,他精神看起来“似乎不错”,护士问候了他一句:“你的气色真好。”五分钟后,前去看望孟德尔的修女发现,他靠在沙发上已经停止了呼吸。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