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金库尔战役简介

阿金库尔战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4/1/19 2:29:23

阿金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的10月25日,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军以由步兵弓箭手为主力的军队于此击溃了法国由大批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为随后在1419年夺取整个诺曼底奠定基础。这场战役成为了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也对后世战争的依靠火力范围杀伤对手密集阵形这种战术留下了深刻影响。

基本资料

阿金库尔战役(Bataille d'Azincourt)又译阿让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英军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以劣势兵力击溃法军,并且随后在1419年夺取了整个诺曼底。

日期

1415年10月25日

地点

法国,加来,阿金库尔

结果

英国人取得决定性胜利

交战各方

英军、法军

指挥官

英格兰国亨利五世;法兰西皇室总管德勒伯爵查理"阿布莱特(Charles d'Albret,Comte de Dreux)和法国陆军大元帅布锡考特(Jean le Maingre)

兵力

英国5,900人,包括900位徒步骑士和5,000位长弓手

法国36,000人,7,000位弓弩手,11,000名骑兵,18,000名徒步骑士和步兵

伤亡

英国50-250人,其中包括13位骑士

法国12,000-18,000人,其中包括5,000位贵族

战役解析

背景

1415年10月24日夜晚,亨利五世正陷在最窘迫的泥沼里。伤病和疲劳已经把他为数不多的部队消磨殆尽,而四周是最少三倍数量、精神十足且自信满满的法国大军。几天来他一直避免交战,这次似乎是劫难逃。放眼望去,前方的小村外处处是法国人的帐篷,闪动着明亮的篝火。他重新打开地图看看,村子的名字叫做阿金库尔。

司令官

亨利被认为是英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当然,指的是纯军事方面。

亨利身边的将领也都是追随他多年的宿将,能力姑且不论,忠诚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其中有March的伯爵Edward,他是在大远征前几天才出现于南安普敦的,不少历史学家把他归类成国王身边的危险因素,他本人也是这么承认的。因为在亨利四世去世时,由他即位的呼声更高,但亨利五世赦免了他,并且继续让他在麾下服务。

另外的大贵族还有格罗斯特公爵Humphrey,克莱伦斯(Clarence)公爵Thomas(国王的兄弟),约克公爵(国王的叔叔),萨福克、剑桥和牛津的伯爵,以及国王的一众随从,Thomas Erpingham爵士,JohnHolland爵士,John Cornwall爵士,等等。亨利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他能赢得每个部下的尊敬,不管年纪、经验或是阅历,甚至连敌人都是如此。

总地来说,亨利五世是个典型的中世纪军人,也是个模范的国王,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本人十全十美。毫无疑问的,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了这次远征,对于亨利来说,诺曼底的领地是他法定的封邑,同时对曾祖父爱德华三世的责任心使他觉得法国的王冠中也有他的一份。他是个很虔诚的人,每到一处都注意保证教会的财产。对部下也要求以近乎苛刻的纪律,这一点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为他们赢得了胜利,没有一个人在那样绝望的情况下成为逃兵。

同时他对制海权有足够的重视,但实际上,是在阿金库尔战役之后,英国才开始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他对战事有近乎无限的耐心,1417年-1422年的一系列战役被称为围城战争。比方说鲁昂,从1418年7月一直围到1419年1月;Meaux城也耗用了差不多时间,大多是在酷寒的冬季。这次围城后亨利也死了,只比法国的查理六世早了两个月,有人说他死于心力交瘁,更见的说法则是痢疾,一种当时士兵中流行的疾病。

当然,法国人的记载中,亨利五世苛刻、傲慢、有着直来直去的个性,从而造就了他的酷无情,导致了战场上的残忍。不少资料记载亨利曾在围城胜利后下令吊死俘虏,1417年卡昂陷落后就有过大规模的屠杀;而在鲁昂围城期间,他拒绝逃出城外的妇女和儿童提供面包,任由她们在城墙下活活饿死;当然还有阿金库特战役中下令大批杀死俘虏,也许这都是因为从小就经历的战争造就了这样的铁石心肠,但却是成为强大君主的必要条件。

与上述的情况相对比,英国人由一位优秀的指挥官率领着,而法国人的阵营则是乱糟糟一团。名义上的国王查理六世患有间歇性的精神错乱,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尽管此刻他的神志暂时正常,并且他在正常时的勇敢也不容置疑,但终究不适合作为总指挥。他的儿子,路易皇太子则是个十五世纪典型的弱书生,健康状况有时比他老子还差,丝毫没有军事常识。于是宫廷最上层的脆弱造成了下层的紊乱,勃艮第派和阿玛尼亚克派在大小事情上都要争个不休,自然在这场重要的战役中也不例外,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的。

勃艮第派以勃艮第公爵约翰为首,阿玛尼亚克派则推举奥尔良公爵,这两人可谓势成水火,前者在1407年刺杀了后者的父亲,结果自己也死于1419年的复仇追杀。更严重的是,勃艮第人一直举棋不定,到底是站在法国一方,还是勾结英国人拥兵自重。于是约翰公爵同意他的部下参加这次国王的召集,但他自己没有出席,也禁止他的儿子参加法国阵营。

另外一方的三名公爵担任这次战役的指挥,首先是奥尔良公爵查理,24岁,几乎没有行伍经验;然后是波旁公爵约翰,33岁,曾于1413年在苏比斯(Soubise)打退过一次盎格鲁——加斯科涅人联合的劫掠;再有阿拉贡公爵约翰(4个公爵3个叫约翰的),时年30,3年前在布尔日(Bourges)吃的一次败仗是他惟一的经验。国王训诫这三位公爵通力合作,同时也派出皇室总管,大元帅和十字弓兵部队司令三名大臣组成指挥部。

Charles d’Albert从1402年开始担任皇室总管,是名有经验的军人,用兵向来以慎重著称;John le Maingre,被人称作Boucicault,是当时法军大元帅,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是个老资格的骑士,早年率领勃艮第的十字军在希腊的Nicopolis战败(尼科波利斯战役),法国人从苏丹手里把他赎回,但很快又参加了1399年保卫君士坦丁堡的战斗,被当作一个传奇记载在正史中,他的言行则被作为一名骑士的典型样本。

如果这两名老成持重的军人能够全面指挥法国军队的话,也许亨利的远征会更加困难。因为这两人几乎避免所有可能的交战机会,法国的大军就盯在英国人周围,把他们前后的村落全部撤空,庄稼全都割掉,实行彻底的焦土政策,打算用饥饿让英国人屈服。在具体的战术细节上,他们也有一套很详尽很完善的计划,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如果这些计划被一步不漏的照做了,英国人会有怎样的命运。但历史不认同“如果”的说法,在开战前夕,年轻气盛的公爵们一口否决了这套计划。

本文将把正常战役的前后经过交待清楚,所以读者会发现,直到开战前夜,法国人按部就班的进入位置,可谓无可挑剔。但就在大战开始那瞬间,如果要找出谁是法军司令的话,答案是——没有人,这也是他们惨败的最根本原因。

V字手势

著名的V字手势,传说即是自这场战斗开始。由于法国人鄙视英国弓箭手的低微,战前宣称说一旦抓住俘虏会剁去其两个手指让他们一辈子不能再射箭。而战斗结束后,英国弓箭手纷纷叉开双指向对方炫耀自己仍然完好,从此也就成了表示胜利的手势。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哈弗勒尔攻城战的历史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1415年,沉寂多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再次被点燃高潮。继位不久的英王亨利五世,决心顺着先祖爱德华三世的节奏,用火与剑捍卫自己在欧洲大陆的权益。尽管时过境迁,敌我双方的态势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改变。但亨利五世还是用不输于曾祖父的军事才能,在欧陆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哈弗勒尔,就是其中的一块疤痕。塞纳河畔的海盗

  • 韦尔讷伊会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是英格兰人在法兰西大地上收获的一场奇迹大胜。然而他们的好运并没有就此停止。尽管亨利五世在此后不久病逝,但他的兄弟们,依然在为英格兰的弱冠之主,奋战不息。1424年,在法国西北部的韦尔讷伊,战争女神几乎是最后一次垂青英格兰人。身经百战的名将英国之所以能在百年战争前期的大多数时

  • 奥尔良战役的历史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奥尔良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著名战役。被困多年的法兰西南部重镇奥尔良,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得以解围,从而为法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一举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进而转败为胜,使百年战争从此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战役前奏

  • 库米尼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库米尼战役又叫福尔米尼战役,1450年4月14日,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库米尼战役爆发。英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到法军重创,约6475人阵亡,主将凯瑞尔被杀,而两位名将里斯蒙和克勒芒率领的法军伤亡不到300人。英国引以为傲的长弓兵在此次战役中受到法军火炮的严重挑战。此次战役成为百年战争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性战役,

  • 英法百年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卡斯蒂永战役,英法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War)中的最后一次战役。15世纪50年代,英格兰人在法兰西境内的征服事业已岌岌可危。经历了四代人在百年里的不断努力,他们不仅没有夺取法国国王的大位,反而连自己原有的封建领地也朝不保夕。作为对手的法国人,在一系列失败后起死回生,终于让胜利的天平

  • 水晶头骨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从古至今,可以说,世界上没哪一个文明,能与玛雅人文明能抗衡的,因为玛雅人给人类带来无限的迷惑和神秘,很多都是已经超过人类想象范围之外的,例如今天要跟你们介绍的,玛雅人13颗水晶头骨之谜。传说,玛雅文明曾有记载说,在世界上有13颗水晶头骨,与人类的头颅大小相同,下巴可以自由活动,能说话,会唱歌,并且还

  • 水晶头骨的传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1927年,一位英国的探险家,也是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员会的成员黑吉斯,他在中美洲一处废弃的古玛雅城市遗址中,发现了水晶头骨。这颗头骨是用水晶雕刻而成,高约12.7厘米,重达10斤,它做工非常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它的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

  • 水晶头骨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水晶头骨的信息多来源于传说,死亡的人头骨和美丽的水晶的组合为其添加了许多神秘感。《水晶头骨之谜》中说:根据长老会传下来的说法,共有52个。玛雅人有13个,其他的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神圣之地,其中包括美洲许多其他土著部落,也包括西藏和澳洲土著等部落。但是已不到52个了,因书中提到:在危地马拉的一个村庄,村

  • 英法百年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英法百年战争最后法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影响战争体制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

  • 帕提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帕提战役(Battle of Patay)爆发于1429年,是百年战争末期卢瓦尔河战役(Loire Campaign)期间的一次战斗。此战中法国骑兵在圣女贞德统率下大破英国军队。背景1429年5月,随着贞德进入奥尔良城并随之突破了英军对奥尔良的包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出现最后一次重大转折,法国似乎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