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逝世

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85 更新时间:2024/1/8 6:56:22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人,1931年2月1日出生于苏联加盟共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苏联解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

1951年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1955年毕业。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等职。1990年7月退出苏联共产党。1991年6月12日当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独立后更改国名为俄罗斯联邦,由叶利钦担任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总统,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采取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联邦经济濒临崩溃。在任总统期间曾四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12月31日辞职并推举普京作为接班人。2007年4月23日,因心脏病加重在莫斯科突然逝世,享年76岁。

主要成就

叶利钦推行自由市场改革,执政的8年间,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形成。改革初期,俄采取了一系列最大限度经济自由化政策,如一次性大范围放开价格;实行严厉的财政货币紧缩政策;以无偿分配国有资产的方式实行私有化;实行外贸与外汇自由化等,这就很快冲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多元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外交政策方面,他确保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的附属国独立、对裁军以监督并与西方国家领导人建立了亲切的关系,试图继续前苏联的超级大国作用。他用“多极世界”来抗衡美国的全球攻势。在1999年春天,他派遣俄罗斯军队抢先于北约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以此来表示俄罗斯没有被排除在欧洲事务之外。

此外,叶利钦在1993年秋天宣布解散议会,并且修改了宪法,为俄罗斯确立了强大的总统制。

拒接电话

叶利钦辞职当天,当他的轿车从克里姆林宫出来,行驶在前往自己度假别墅的路上时,电话铃响了,旁边的人告诉他:“克林顿想同你说话。”此时叶利钦正沉醉于沿途银妆素裹美丽的乡间景色,于是他让助手转告美国总统,他不想接电话,请克林顿下午5点再打。“我当然可以这样做,”叶利钦回忆说:“当时他是一个国家的总统,我却已经是一个领退休金的人啦。”

人物评价

作为俄罗斯首任总统、20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叶利钦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了俄罗斯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上个世纪汹涌澎湃的90年代是剧烈变革的时代,是属于勇敢、不平凡的人的时代,属于擅于逆流而上、引领大众奔新目标的人的时代,鲍里斯·叶利钦当之无愧地为一代杰出人物。

叶利钦是一个勇敢而果断的人,从不妥协,俄罗斯应当感谢叶利钦,因为是他的力量帮助俄罗斯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也是他坚持了国家的变革道路,推进重大改革,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获荣誉

1991年,因为在平定8·19政变中的卓越贡献获颁“苏联英雄”勋章。

2001年6月12日,被授予一级祖国功勋章,成为俄罗斯获得此项最高荣誉的第一人。

2006年8月22日,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接受了维基耶-弗赖贝总统颁发的三星勋章,以表彰他为拉脱维亚恢复独立所做出的贡献。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

  • 2020年4月4日:汤姆·邓普西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汤姆·邓普西,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在11个赛季中,邓普西为5支球队效力过:圣徒,费城老鹰,洛杉矶公羊,休斯顿油人和布法罗比尔。他在圣徒的生涯是最为成功的。2020年4月4日周六,圣徒队宣布传奇球员汤姆·邓普西由于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73岁。早年经历邓普西大学时代并非踢球手而是防守锋线球员,他出生时

  • 万里长江第一桥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武汉长江大桥(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

  •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对月球的起源,历史上大致有三大派。而后期则在各种说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研究结果而新形成了“大碰撞说”。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

  •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月球上并不

  •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

  • 1731年4月24日:丹尼尔·笛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丹尼尔·笛福(英语: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8世纪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

  •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

  • 1562年4月24日:徐光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

  • 2011年4月24日:陈丽春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陈丽春(1924年4月15日-2011年4月24日),俗称吴廷瑈夫人或瑈夫人(Madame Ngo Dinh Nhu),出生于河内。其夫吴廷瑈是首任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琰的胞弟兼总统顾问。她的体内流着贵族的血液,父亲曾出任驻美大使,母亲是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她是总统的弟媳,长时间扮演第一夫人的角色;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