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54 更新时间:2024/1/13 15:00:21

“东方红一号”卫,是中国发射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运行28天后(设计寿命为20天),电池耗尽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结束了其工作寿命。

不过,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至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任务概览

“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径为1米,重量达173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形式、卫星调控系统也都超过了他们第一颗卫星的水平。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

“东方红一号”卫星由结构、温控、能源、《东方红》音乐装置和短波遥测、跟踪、天线等分系统及姿态测量部件等组成,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由于电池寿命有限,卫星运行28天后(设计寿命为20天),电池耗尽。在此期间,卫星把遥测参数和各种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1970年5月1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卫星结束了其工作寿命。

总体评价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东方红一号”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第1颗卫星质量总和还要超出29.8千克(美国的第1颗卫星只有8.2千克)。同时,在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领域,也都超过了上述国家第1颗卫星的水平。

由于能源系统的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的各种科学仪器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额定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时也积累了非宝贵的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切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能使我们的努力能够成功;不等条件,创造条件,立足自己,自主创新,一定能开辟高科技的新天地。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研制运载火箭、建设发射场、研制卫星本体和卫星所携带的科学仪器、建立地面观测网等,其每一部分都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和集智创新。“东方红一号”卫星就是在攻克了结构系统、热控系统和能源系统、乐音装置及短波遥测系统、跟踪系统、天线系统和科学探测系统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从1965年卫星工程研制任务列入国家计划并明确争取在1970年左右发射之后,中国在成功地研制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一号”火箭的同时,还于1970年建成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测控网。第1颗卫星成功升空运行的实践证明,这些系统技术性能可靠,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当时预定的任务,而且为中国航天事业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731年4月24日:丹尼尔·笛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丹尼尔·笛福(英语: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8世纪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

  •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

  • 1562年4月24日:徐光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

  • 2011年4月24日:陈丽春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陈丽春(1924年4月15日-2011年4月24日),俗称吴廷瑈夫人或瑈夫人(Madame Ngo Dinh Nhu),出生于河内。其夫吴廷瑈是首任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琰的胞弟兼总统顾问。她的体内流着贵族的血液,父亲曾出任驻美大使,母亲是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她是总统的弟媳,长时间扮演第一夫人的角色;她

  • 2016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航天日(Space Day of China),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首个航天日,习主席要求科学家帮助实现中国成为全球天空巨头的梦想。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2016年3月

  • 王勃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称得上是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

  • 庆历新政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

  • 庆历新政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宋仁宗在召对中,对范仲淹、富弼等特别礼遇,并曾多次催促,要求执政大臣马上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来。庆历三年(1043年)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庆历三年(1043年),李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又擢

  • 庆历新政为何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摇役”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十事”宣布后,“修武备”一项,便因众多大臣反对而取消;其它各项虽然从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开始推行,但也无法贯彻下去。仅仅这样一点微弱的改革,当时一般官员已认为

  •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生于公元649年,卒于676年,诗文俱佳,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少年英才,出身显赫,祖上几代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士: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据说十五岁时就能当别人的老师,门生遍天下,贞观年间的房玄龄、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