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露禅到底有多厉害?获得清朝皇室的一致追捧

杨露禅到底有多厉害?获得清朝皇室的一致追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097 更新时间:2023/12/28 19:23:27

据史书上记载,杨露禅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他多与人打擂,且“出手必见红,一响必成功”,因此备受推崇,并得美名“杨无敌”。那么,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杨露禅生于嘉庆四年,直隶广平府人,由于家境贫困,年少时便在广平府的“太和堂”中药铺做僮仆。

“太和堂”的老板叫陈德瑚,是河南温县人。他见杨露禅勤快善良,便让他做了自己贴身僮仆。

不久后,杨露禅便跟着陈德瑚回到了河南温县陈家沟。

当时时局不稳,陈德瑚为了安全起见,请了陈长兴(陈氏太极拳十四世祖)来看家护院,陈长兴便借陈德瑚的院子教授族中子弟。

杨露禅自幼尚武,他很想拜陈长兴为师学武。但怕陈长兴传内不传外,不肯收他,所以迟迟不敢开口。

不过,杨露禅学艺心切,每到陈长兴授徒时,他便殷勤伺候,常立在旁边观看,在心里默记一招一式,待无人时才暗自练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竟也小有成就。

然而,有一次杨露禅正练得起劲,被陈长兴发现。陈长兴见他有习武的天赋,便摒弃门户之见,收他为徒,教他学习太极拳。

道光二十年,杨露禅终于学艺成功,此时他已是40岁年纪。

为了谋生,他又回到直隶永年县设馆授徒。由于他拳械精妙,乡里高手多与他比试,均成为他手下败将,因此他名驰乡里。

然而,有一次在比武的过程中,由于失手伤人,吃了人命官司。为了避祸,杨露禅不得不逃往北京。

杨露禅先是落脚在“天义顺”酱菜园,教老板张四胖子的两个儿子读书。

张四胖子家的酱菜不外卖,专供府。他和王府多有来往,关系熟络,所以他不光有钱,还能帮人到王府说情,因此脸面很大。

张四胖子家业庞大,雇了20多个会武的家丁替他看家护院。

平时,这些家丁舞枪弄棒,杨露禅考虑到自己有官司在身,所以从不显露一招半式。

有一天晚上,杨露禅正在后厢屋休息,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刀械相斗的声音。他感到不妙,赶紧起身拿了平时所用的烟袋,到院子里去察看情况。

只见院子里有数人正打得热闹,再一看地上,已经有十几个家丁被绑。

就在这时,有个家丁看到杨露禅,便嘱咐他不要近前,以免刀枪无眼,伤着了他。

杨露禅却充耳不闻,只是上前去拿烟袋一挑,就把对方的刀给拨掉了。接着,他又连着点了几人。只见这几人被点之后,突然浑身一软,竟被撂倒在地。

很快,杨露禅解开绑在家丁们身上的绳索,又让家丁们把这几个人给捆了,然后他才问这几人,是愿私了还是报官?后来杨露禅得知,家丁和他们以前有一点小仇。在杨露禅的劝说下,双方言归于好,旧事也就一笔勾销。

这件事后,家丁们羞愧难当,纷纷张四胖子告辞。

张四胖子这才知道身边居然隐藏着一位武林高手,于是干脆请杨露禅在教儿子读书的间隙,教家丁们习武。

就在杨露禅教武不久,有人指名前来找杨露禅。原来,来人正是以前在乡里所伤之人的家属。尽管杨露禅三拳两脚便把对方打败了,但这件事让杨露禅颇为犯难。唯恐自此后,会给张四胖子带来麻烦,所以他向张四胖子提出辞行,准备躲到别出去。

张四胖子是个热心人,又欣赏杨露禅的为人和高超武艺。所以在他的举荐下,杨露禅到了端王载漪的王府教拳。后来又得载漪举荐,充任清廷旗营的武术教官。

由于当时的八旗官兵好恶逸劳,成天只知道贪图享乐,所以体质较差,更吃不得苦,杨露禅结合情况,把所学拳术简化后,改为“绵拳”。

绵拳传开后,一些王亲贵族、贝勒王爷也都跟风来学。杨露禅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素质,于是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尽量使之柔和易学,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得到了王爷贵族们的推崇,杨露禅的名声大振,他的拳术也得到了发扬光大。

杨露禅名声大了后,有次他回“天义顺”酱菜园看望张四胖子,此时他已是张四胖子家尊贵的客人。

当时,张四胖子家中正好新雇了一些武师,同时一些想参加武考,光宗耀祖的子弟,也多云集在他家。

当张四胖子向大家隆重介绍杨露禅时,有人便提出要和他比划两招。

在坐的武师们,见杨露禅身材瘦小,根本不像个练家子,不免对他的名声多有怀疑。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和他一较高低。

杨露禅见此,知道不比一定难以服人,所以他答应了比武的请求。

结果,在打斗中,杨露禅总是能轻易破解对方的攻势,并轻而易举将对方打倒在地。

这时,大家才明白,杨露禅果然名不虚传。

杨露禅的名声因此广为传播,一时各地的武林高手都慕名前往,纷纷和他打擂比武。然而不管对方的武艺多么精妙,杨露禅总能以柔克刚,轻松取胜,于是人送他外号“杨无敌”。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看过杨露禅的武艺后,曾在日记中大赞其“进退神速、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

由于人和王亲贵族们的争相追捧,再加上杨露禅在武林中常胜不败的记录,因此找他拜师学艺者众多。也正是在他的推广下,太极拳从民间武术演变成为国民争相学习的国粹之一。

标签: 杨露禅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戈尔巴乔夫改革简介 改革的背景和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联,戈尔巴乔夫,历史解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

  • 包拯死后,陪伴左右的展昭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包拯,宋朝,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的清官,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包拯,因为他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几乎都成"青天大老爷"的代名词了。关于他的事迹,不仅在正史中有所记载,历朝历代的戏剧、评书、小说、演义中都大量充斥着他的身影,甚至在三侠五义这样的小说中都能见到。当然在这本书中,大家还对他身边的那个贴身保镖展昭,留下了很深

  • 济南机场现乘客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的情况,航班在延误2小时,当事旅客被送公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济南机场,飞机,历史解密

    3月11日,有网友爆料称,3月10日晚,祥鹏航空一飞机在济南机场过站上客时,现乘客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的情况。11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祥鹏航空处了解到, 3月10日,祥鹏航空8L9616济南至成都航班在济南过站登机时,乘务员发现有旅客向廊桥外扔硬币,当事旅客随即被移交机场公安。随后,该航班安全员经

  • 伪满洲国缔造者之一的熙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熙洽,清朝,历史解密

    熙洽是伪满洲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原是清室后裔,后来在东北随张作霖发迹,做到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处长等职。张作霖死后,追随张作相,成为其手下第一人,可是他内心深处仍时候忠于大清,也时刻牢记自己是大清皇室人员,复辟大清是他毕生追求。熙洽为复辟大清,沦为卖国贼都在所不惜。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吉林,他放弃抵抗,

  • 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三个阶段,一直延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冷兵器,历史解密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和化学推进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狭义上冷兵器是指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

  • 赵云和张苞谁的地位更高?张苞之死为什么能让诸葛亮吐血昏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张苞,赵云,历史解密

    赵云和张苞谁的地位更高?张苞之死为什么能让诸葛亮吐血昏迷?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在很多人心中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的一切都让人欣赏,赵云的确是武艺高强,但是却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即便是死后,诸葛亮听闻也只是象征性的哭了一下,这一定让很多人感到心里不舒服吧。但是在张苞死后,

  • 嘉庆整顿八旗子弟后来为什么放弃了 原因在于这个方面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嘉庆,清朝,历史解密

    为了惩治腐败,嘉庆上任不久,就将著名的贪官和珅拿下。为了扭转整个社会奢靡腐朽的风气,他率先拿八旗子弟开刀,妄图凭一己之力恢复大清国的运势。然而雄心勃勃的嘉庆却在这场针对大清贵族的整风运动中败下阵来,整顿八旗子弟的运动没过多久便偃旗息鼓了。清兵入关后,特别是入主中原之后,将旗人尊为高于汉人的群体,皇帝

  • 同样都是宦官 为何明朝的太监不能左右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太监,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名宦官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宦官在史书上赫赫有名:比如汉朝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辅国、鱼朝恩,宋朝的童贯,明朝的刘瑾、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小德张等等。而这些宦官在历史上得以成名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弄权或者对历史产生了影响,而熟悉历史的朋友会发现,如果以宋朝作为分水岭,宋朝及以前的宦官,和明清时代的

  • 明朝寡妇出上联,谁能对出嫁给谁,最后守寡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能够彰显汉字魅力的毫无疑问就是诗词歌赋和对联。古代的知识分子最喜欢的就是吟诗作对,抚琴鼓瑟。包括古代征婚的时候经常用这种形式,电视剧中出现最多的是比武招亲,但实际上最多的应是以诗会友,以诗征婚。明朝的洛阳城有一位寡妇饱读诗书。早年间也算是大家闺秀,后来嫁给丈夫,成为了贤内助。每

  • 姚天福是谁 他的公正廉明程度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姚天福,元朝,历史解密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姚青天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绛州稷山南阳里(今稷山南阳村)人。历元世祖、元成祖两朝,做过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史、刑部尚书、平阳、真定路总管,最后官至中书省参加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和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北京市长和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