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苗族为什么遍布世界各地

苗族为什么遍布世界各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47 更新时间:2024/1/2 6:08:35

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格迪斯《山地民族》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中华民族是指远古“中华三祖”的后代,包括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而苗族正是出身于蚩尤部落。

苗老表之前有说过,苗族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有苗族的分布,地球背面的美国也有近20万的苗族,他们仍说着自己的言语,在东南亚国家,苗族的分布更是广泛,这就不得不追溯一下苗族的五次大迁徙了。

第一次大迁徙,是苗族先民以其发源地今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带,沿长江向东迁徙到长江中游的南北两岸:南岸的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定居下来;北岸的达到江汉平原。

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改善,人口增多,科技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是苗族首次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大迁徙的原因是远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东迁徙,时间约在若干万年以前(原始初民社)。

第二次大迁徙,是苗族先人在长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后,人多势大,号称“九黎”,与南方的炎帝族发生矛盾,打败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达黄河北岸。在这里又经过了很多年,九黎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这时诞生的蚩尤,聪明好学,勇敢善战,后来成了九黎族的首领,制造多种兵器,军事力量强大,与来自黄河上游的黄帝族发生武装冲突。起初黄帝九战九败,后来联合炎帝族等,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结果蚩尤战败被杀,身首异冢。

从此九黎族的各部虽与黄帝族斗争了很长时期,但终因群龙无首屡战屡败。这次由南向北的迁徙,时间约在4300—4600年之前(远古到黄帝)。

第三次大迁徙,蚩尤战斗失败很久以后,九黎族的各部属,大部分经过长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间,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这是由北向南的迁徙,时间约4200—4100年之前(黄帝到唐)。

第四次大迁徙,苗族先人在洞庭、彭蠡之间辛勤耕耘,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又经过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渐渐强大起来。唐尧很惧怕三苗、共工、欢兜(即“驩兜”)等,故到舜即位,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于羽山,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从此分化瓦解。有部分人还逃到了东海,这支苗族的先人也保存了一个独立的群体。

只有被流窜到三危的一支,斗争不止,直到夏禹时期才初步归顺,在三危山一带居住下来。这次是分途迁徙,迁徙的方向各不相同,如三苗是由南向西北迁徙;其中部分是向东迁徙;欢兜是基本未动,即从洞庭、彭蠡之间转移到今湖南西部。时间大约在4100年之前(虞舜——夏禹时期)。

第五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是分途回归。如:被逐到三危的一支(三苗),是原来力量最强的一支。他们整体逃迁中屡遭武装掠夺,一次次抵抗,一次次战败,一次次逃迁,从三危山出来,经过大雪山、渡过浑水河(黄河),朝着南风吹来的方向一步步迁移,过甘肃、青海,经产牦牛、骆驼的“藏彝走廊”,沿金沙江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这支苗人的迁徙方向是由北向南。

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欢兜),都是近距离的迁移,即由崇山往东,曾达到今湖南常德一带,又沿水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后来周王朝视为隐患,宣王“乃命方叔南伐蛮方”。到战国时吴起发武力“南并蛮、越”,占有洞庭、苍梧等蛮、越之地。

这支苗人被迫逃进武陵山区,刚发展强大一点,又遭到东汉王朝的一再进剿,又被迫“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逃迁,最后达到今湘西、黔东北、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这支苗人迁徙的方向是先向东、后向西。往东逃迁的一支(三苗中的部分有苗),也没有在东海岸边长久定居,而是慢慢离开海边,逐步往西归迁。他们中间有的人(约在四千年前后)可能渡海去了日本。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13年3月10日:哈莉特·塔布曼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哈莉特·塔布曼(1822年-1913年3月10日)是一位美国废奴主义者,杰出的黑人废奴主义运动家。她本人就是一个逃跑的奴隶,帮助许多黑奴逃亡,被称为“黑摩西”或“摩西祖母”。美国废奴主义运动的领袖约翰·布朗称她为“塔布曼将军”。美国财政部2016年4月20日宣布,新版20元美钞正面将被印上美国著名废

  • 1955年3月11日:亚历山大·弗莱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

  • 1928年3月11日:赵丽蓉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2000年7月17日),中国著名评剧/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1962年,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观众所识。1964年,在评剧《小二黑结婚》饰三仙姑。1980年,在评剧《杨三姐告状》中饰杨母,后该片被拍摄

  • 1921年3月11日:皮亚佐拉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西班牙文: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4日),是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Bandoneon)独奏家。以全方位系统的古典音乐训练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作曲风格,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

  • 1916年3月11日:哈罗德·威尔逊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詹姆士·哈罗德·威尔逊,里沃的威尔逊男爵,KG,OBE,FRS,PC(James Harold Wilson,Baron Wilson of Rievaulx,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是20世纪其中一位最重要的英国政治家,英国首相(1964~1970,1974~1976)和经济

  • 古代女性在监狱中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女性犯罪虽然为社会所不容,但在“男女有别”思想支配下,中国的刑讯无论从刑具到施行方法等方面都渗透着男女区别的思想,充分兼顾了女性的生理特征、女性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及传统思想。因此女犯与男犯无论是刑讯还是囚禁的待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女性本身的特殊情况,中国古代女性犯罪一般不拘禁或可不戴刑具。明

  • 清朝培养八旗子弟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八旗制度是清朝赖以立国的根本制度,它不仅是一项社会制度,也是一项军事制度。正因为八旗制度的存在,才使得爱新觉罗家族可以一步步统一女真各部,以至于最后问鼎中原统治全国。在八旗制度下,八旗子弟作为最基本的军事单位,为清朝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因如此,清朝入关之后,对八旗子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清朝的八

  • 二战时期的十大最烂战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二战时期是人类飞行器大放异彩的时代,许多经典战机被当代人以及后人铭记,并津津乐道。然而,如果想要列举一下那些表现糟糕的战机的话,就会显得很困难了。如果没有详细的参数,包括飞机性能、产量和战损比率的话,那么这些战机的评说就各有差异了。1、博尔顿 保罗 无畏MK.1战机——英国 无畏式 (Defiant

  • 冰箱的起源与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冰箱的发明,使人类拥有了清凉、保鲜的食物。1923年,瑞典两位工程师浦拉腾和孟德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从此,电冰箱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电伴侣”。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试图使自身和食物在大热天保持清凉。早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就懂得把冬天的冰块放进地窖里,保存到夏天使用。

  • 兵马俑的武器离奇消失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宏大,制作精美。这些人俑在地下埋葬千年守护秦始皇陵,不过有一件事的挺让人费解,那就是守护皇陵的兵马俑怎么都赤手空拳呢?这些兵马俑中有一些人俑的姿势,明显应该配有兵器的,但是1号坑中出土的2000件兵马俑中,军阵威武宏伟,却个个都没有兵器,他们手中的武器去了哪里?为何偏偏只有武器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