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42年3月23日:司汤达逝世

1842年3月23日:司汤达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81 更新时间:2024/1/23 0:10:04

达(1783~1842)。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少年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氛围中长大,崇敬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1814年波旁朝复辟后侨居米兰,同意大利爱国主义者有来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是在1831年后写成的。1842年3月23日逝世于巴黎。

作品主题

意大利描写

在司汤达的笔下,16世纪的意大利在社会面貌方面有三个特征:经济富裕、共体制和反抗精神;16世纪的意大利人展示出追求自由的激情和追求爱情的激情;16世纪意大利在自然景物方面表现出静谧安宁的气质。

意大利为司汤达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但他关注最多的是16世纪的意大利。1833-1839年,他发现和收集了许多意大利16世纪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大多记载的是历代口头相传的故事,有16世纪的悲剧性纪事,决斗挑战书,毗邻贵族间的议和协定,各种不同题材的回忆录等等,用的字是那不勒斯或罗马的方言,故事结构非简略。

《意大利遗事》中的多数中短篇小说是在这些手抄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巴马修道院》中故事的原型是发生在巧世纪末的《法尔奈斯望族创业史》。法布里斯入狱、公爵夫人设法营救他、越狱成功等场景可以在手抄本中找到原型。《巴马修道院》中公爵夫人的原型是《法尔奈斯望族创业史》中的瓦诺莎夫人,她在当时的罗马社交界居于女皇的地位,她那充满新奇的闪耀着光彩的想法象一座可爱的火山一样,迸发出空前未有的、最丰富最欢快的活力。

爱情观念

司汤达运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爱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爱情理论。如同给植物分类那样,他把爱情分为四种类型:激情之爱、虚荣之爱、肉体之爱、趣味之爱。他用结晶这个词来比喻爱情。他是这样表述的:“将一根冬日脱叶的树枝插进盐矿荒凉的底层,二三个月之后再把它抽出来,上面就布满了闪闪发光的结晶,还没有山雀爪那么厚的最细小的树枝都被数不清的钻石点缀得光彩夺目,熠熠发光,原来的枝子已认不出来了。”他把爱情的产生分成七个阶段,界线分明。

他对美、丑、爱的相互关系解析得那样清楚,对嫉妒、猜疑、羞怯等各种情感区分得那么细致,对各国社会环境对爱情的影响分析得那么精辞,这些在他日后的创作中都得到了反映。他写了多种多样的爱情故事,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间,结局也各不相同。

司汤达不只是分解爱情产生的过程,他对爱情本质的思考也非常深刻。他认为,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爱情是文明的奇迹”。他把爱情视为一种激发人的力量的美好情感,“爱情在伦理学上是一切感情中最强烈的激情”。

艺术特色

现代性

司汤达小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多层次性,因而具有较强的现代性。例如《红与黑》描写了维里耶、尚贝松、巴黎和监狱四个空间,在同一空间内根据需要处理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

司汤达小说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深刻感受与峻分析的交融。圣伯夫曾指出司汤达“用两三种思想来塑造他的人物”,这是其作冷峻分析特色的来源。当然,其主人公并非精心制作的机器人,而是有着伟大激情之人。例如小说《红与黑》第十三章到第十六章描写于连收到玛蒂尔德的情书后复杂的内心活动与多变的行动,堪称经典。这种风格背后寄托了司汤达的冲动、抱负、失望、愤怒和怨恨。

心理描写

司汤达小说特别擅长心理描写。他不是巴尔扎克式的“法国历史的书记员”,而认为“描写中世纪一个农奴的衣服和铜项圈,要比描写人的心理活动来得容易”,梅里美则将司汤达称为“人类心灵的观察者”。司汤达以惊人的洞察力,发掘人物内心情感与理智波澜壮阔的起伏,用心理独自、呓语、梦境等手段揭示人物心灵宇宙的复杂性、多变性、偶然性、矛盾性与不确定性。

小说结尾,于连死亡之前的遐想带有意识流意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还具有自我反思性:“既是在行动,又是在观察自己的行动;既是在感觉,又是在观察自己的感觉。”这些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表现的新领域。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的天才。他继承了莎士比亚描绘“人的心灵的激荡和热情的最精细的变化”的事业,以出色的心理小说《红与黑》开创了欧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流派之---—批判现实主义的先河。司汤达亦被评论家们称之为“伟大的心理作家”。

司汤达的审美心理机制是内型的。在哲学上,他接受的主要是孔狄亚克和爱尔维修的理论;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研究生理学,研究关于人的气质的理论。尤其是对人的气质的研究,引导他倾注于对人的欲望、情感产生之规律的研究,使他养成了热衷于观察人的心灵世界之奥秘的习惯,他曾立志做一个“人类灵魂的观察者”。

人物形象

司汤达小说中的大多主人公都是他们所处时代典型的“边缘人”。如《阿尔芒斯》中的奥克塔夫、《红与黑》中的于连、《巴马修道院》中的法布里斯,他们三人都是英俊少年、富于才智、对女性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他们沉酒于自我,同时又对外界十分敏感,甚至敏感过度,不管他人是否真有窥探他们内心世界的企求,他们都会迅速做出反应,并立刻将自我包裹起来,像蜗牛的触角,一碰到什么东西,它便躲进坚硬的壳中。

司汤达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激情浪漫美丽善良的,尽管她们性格各异出身不同,但都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她们在追求“激情之爱”的过程中,无论是《红与黑》中性情柔弱的德·雷纳尔夫人,还是性格傲慢的玛蒂尔德小姐;无论是《阿尔芒斯》中温顺柔和的阿尔芒斯,还是《法尼娜·法尼尼》中聪明勇敢的法尼娜,都跃动着飞蛾扑火般的悲壮美。

在此司汤达为读者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欲包含了巨大的力量,虽然“它包藏在一个硬实、坚固的躯体中,可它在那里仍然保持着它的威力。只要碰击一下,炸药就会粉碎它的外壳,把死亡和毁灭散布在周围。”因此司汤达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成了爱情隆重的祭品,“为爱而生、为情而活”是她们永远逃不出的宿命。

人物影响

司汤达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司汤达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不仅在于他创作上的成就,更在于他的创作思想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司汤达在19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了文学的时代性问题,同时以其卓越的反映时代的杰作,在当时反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斗争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对于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也具有重要价值。

因为《红与黑》、《拉辛与莎士比亚》等作品的深远影响,司汤达在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创造过作品最差销售记录的作家——《论爱情》在十一年间只售出了七本。直到20世纪,他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21世纪,法国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他的“司汤达学”,还创办了季刊《司汤达俱乐部》。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关于他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也在不断涌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08年3月23日:胡蝶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女演员。1925年,胡蝶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战功》从而开启电影生涯;同年,在剧情电影《秋扇怨》中首次担任女主角。1928年,她受邀加入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3月,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 1894年3月23日:何鲁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何鲁,四川省广安县人,字奎垣,笔名云查,属马,清光绪二十年(1894.3.23)生。将现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曾破解三大数学难题而蜚声海内外。1903年春,成都机械学堂招生,何鲁报名参考,作文一气呵成,口试应对如流,主考为之惊讶,即出一上联要何鲁应对:“童子鸿不因人热,”何鲁应声对曰:“学生鲁当

  • 2010年3月23日:胡家芝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胡家芝,(1897年2月23日—2010年3月23日),刚好享年114岁,为江苏省最长寿的老人。是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也是江苏省年龄最大的“老寿星”,进行剪纸创作已有100多年。剪纸经历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那时候,桐庐流行一种地方戏叫芦茨戏。戏里鲜活

  •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不愿主动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299年,大概四十岁、正值当打之年的赵武灵王赵雍,为了专心带兵打仗(打胡人、中山国,同时研究打秦国),把赵王的位置传给了十一岁的儿子赵何,而他自己则自称“赵主父”(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太上皇”)。为了让儿子尽快上手,他还尽心尽力地安排了一套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其进行辅佐。四年后,专心研究军事的赵主

  •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生于日本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1936年,创作首篇剧本《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由此进入了电影圈。1941年,在拍摄完剧情片《马》之后,黑泽明开始专注于电影剧本创作。1943年,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后打破票房纪录,黑泽明

  • 2016年3月24日:约翰·克鲁伊夫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克鲁伊夫(Johan Cruyff,1947年4月25日-2016年3月24日),全名亨德里库斯·约翰尼斯·克鲁伊夫(Hendrik Johannes Cruijff),出生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前荷兰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教练员,球员时代司职前腰、中锋。约翰·克鲁伊夫出道于荷甲阿贾克斯足球俱乐

  • 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

  • 1834年3月24日:威廉·莫里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年3月24日—1896年10月3日),出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自学成才的工匠。他设计、监制或亲手制造的家具、纺织品、花窗玻璃、壁纸以及其他各类装饰品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一改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流行品味。1

  • 2005年3月24日:李若冰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李若冰(1926年10月—2005年3月24日)笔名沙驼铃。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部散文的代表人物、西部文学的拓荒者、“石油文学”奠基人之一。李若冰散文大都写亲身感受,反映我国大西北的风物、人情与生产建设,文笔优美、真实感人。他最早发现了西部美,歌颂了西部美,为祖国石油工业树起了一座丰

  • 1990年3月24日:王安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王安(1920年2月7日-1990年3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昆山人,是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1945年赴美留学,1948年在哈佛大学获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创办王安实验室(Wang Laboratories),后成为“电脑大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