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也同时强势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日本,作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曾经给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地灾难。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死伤无数,抗战前期,更是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奋勇反抗,歼灭了来犯之敌,取得了二战的完全胜利。
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同时作为世界正义、和平事业的中坚力量,中国被联合国其他国家一致推举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在二战中所作贡献的最大认可。
然而,有些人总是认为,在二战过程中,中国所取得的最终胜利,不是依靠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而是依靠其他外力,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外力是中国能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
这里所说的外力,无非就是指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苏联在二战后期,曾经出兵百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歼灭了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60多万日本军,而美国则在太平洋战场上基本上全歼了日本海军。
有这样想法的人理由很简单:苏联方面,当时工业基础雄厚,在日本跟苏联翻脸之后,迅速结束欧洲战场战事,转而进攻日本东北方向驻军,给了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美国方面,一边是消灭了日本引以为豪的包括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内的海上庞大力量和空中力量,另一边,则是在二战最后时期,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枚原子弹。这些都可能是导致日本最终投降的“决定性”因素。
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共击毙了日本士兵大约130万人,而苏联却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消消灭了近70万日军,由此可见苏联军队的实力一班。而美国的原子弹,更是彻底打消了日本顽抗的打算。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那些任务如果美军不参加抗日战争,中国就无法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人,想法是片面的,不理智的。
14年的抗战,中国组织了20多场大型会战,重要战斗超过1100次,小型战役近4万次,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发现,中国军队相对薄弱,自己用了不到万余名士兵,就彻底消灭了中国30多万东北军,于是决定要快速将战斗推向全国,并且有人直接叫嚣要在一个季度之内就彻底消灭中国。
客观来讲,当时的中国确实非常弱,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中国的工业基本上等同于没有,国际资本进不来,更留不住,经济基础很弱。
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军阀混战,各个军阀势力盘踞一方,各自为政,实际上并不受控于中央领导,内耗非常严重,最终导致中国综合国力远低于其他西方列强,造成了工业国入侵农业国的惨痛局面。
更为不幸的是,在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下,实行绥靖政策,国民党的军队虽然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且有西方国家的一些军事武器援助,但是,一个是战斗意志太薄弱,另一个是战法、战术和人员素质都不强,屡战屡败。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中国军队的士气都是非常低落的,加上日本侵略者的军队将进攻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开始搞起了小动作,纷纷投敌,成为了汉奸。
在全国抗日战争面临严重困难,中国眼看就要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人站了出来,他们深明大义,甘于奉献和牺牲,用血肉筑起了件不可破的钢铁长城,力挽狂澜。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曾经在1938年的时候,就发表过一片重要的文章论持久战。
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和最终结果。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而在这个过程中,战争的态势将会出现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守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这个著名论断在随后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毛泽东也给出了日本投降的三个主要前提条件,也就是中国要完成国内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建设工作、国际上也要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并且在日本国内以及日本殖民地掀起大量的人民革命运动。最终,这三个条件都完全具备了。
在中国国内,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之下,最终促成: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共同组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先进的国民党士兵和士官。
中国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成,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全体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对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大力支持,是中国制胜的关键法宝。
从现在的观点和视角来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任何外部势力的打击和干预都无法摧毁中国,特别是一个千年的文明古国。
唯一能够打败中国的只有中国自己。只要中国内部团结一致、高度统一,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与此同时,日本撕毁《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且在中国东北地区长期驻军,从法理上挑战了苏联的权威,从战略上对苏联形成了强大的威胁,仅凭这一点,苏联就绝对不会忍让,出兵是迟早的事。
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基本上让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这种严重挑衅的行为彻底逼迫美国放弃了所谓的中立国的地位,而且当时由于日本封锁了中国很多重要港口,也导致中美海上贸易基本暂停。
这些都是作为海权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所坚决不能允许的,仅凭这一点,美国就不可能坐以待毙、吃哑巴亏,美国出兵也是迟早的事,这就是为什么美苏最终出兵的原因,这些都不构成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说到美国投放原子弹这一点,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战术层面讲,美国需要建立二战后国际权威,从而把控战后国际秩序,为自己用经济手段推行霸权主义建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战略层面讲,当时的美苏已经处于冷战的边缘,两国政府对日本的战略地位都高度重视,如果美国不抢在苏联之前把日本拿下,苏联很有可能会最终出兵占领日本,如果真的那样的话,之后的美苏冷战,美国全无胜算。
当时,由于轴心国国家的对外战争,已经牵扯到37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已经完全形成,美苏只不过是其中一分子而已。
从战略角度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中国抗战的局势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
当时,借助二战的契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进入到反殖民统治革命运动的高潮之中,包括日本、英国在内的各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失守,日本国内反战情绪也进一步激化。所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论断全部在实践中实现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之所以说如果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参与,中国也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但有可能时间会稍微长一点儿,代价稍微多一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美国和苏联各自参加二战,特别是各自出兵参加对日本的海上、陆地、空中决战,甚至是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是有着各自的心里盘算的,他们并不是抗日战争亚洲主力。而当时的主战场是在中国腹地,主力是中国人民。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美国和苏联参战决定了日本溃败的论断。
其二,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在主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熟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对日本的军事力量起到了绝对的牵制作用。
这种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是中国牵制住日本的主力部队的话,苏联根本没有时间结束欧洲的战场,就要面临亚洲战场的挑战;而美国也不可能放开手脚在太平洋上顺利夺取制空权,并击败日本海军。
其三,中国地大物博,有众多的自然资源,有众多支持国家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人力成本,而日本国土面积过小,对海外资源依赖度极高,根本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可言。
也就是说,一方面,如果就算是中国拖着打,也可以完全拖垮日本,只不过要多付出一些时间成本而已;另一方面,就算放开让日本长驱直入,日本的兵力也不可能占领中国全境,疲劳战术最终会让日本军队望而却步。
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完全驳斥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没有美苏帮忙,中国无法取得抗战胜利的歪理邪说。而大家别忘了,这些在几十年前,毛泽东就已经都看透了,并早就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