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投资银行罗杰斯说过:“移民向往的国家,都有巨大潜力”。这话特别适用于解释大唐时期的移民潮。
唐朝,尤其是盛唐时期,GDP占全球的58%以上,可谓一骑绝尘。千年之前的地球上,大都市可不多,百万人口的都市更稀有。但长安却做到了,盛唐时期的长安最高人口将近180万。
因为富有开放、安全包容,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来到长安,无论是邻国还是遥远的欧洲,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外国人跋山涉水不远万里东渡到中国。有学习先进文化和管理的政府团队,有带着特产来交易的国际贸易团队,也有躲避战乱的伊斯兰难民。
他们选择广州、扬州等发达城市淘金,更多的,是选择首都长安。
据资料统计,仅来往广州做生意的外国人,每年就达十万人次。
而长安,如同现在的纽约,是世界的移民中心。外国人到了长安就不想返回,当时这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外国人就占了百分之五,唐长安城中的外国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5万人。
除大部分商旅人士之外,还有一个数字会让你惊讶,那就是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足足有3000人之多。最高的,官拜宰相。
举几个例子吧:
阿史那杜尔,突厥人,官拜左骑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
契苾何力,铁勒人,官拜镇军大将军,徙封凉国公,死后陪葬昭陵。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在唐朝居住了50多年,曾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官。
唐朝对外国人的包容在当时很了不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被接纳,皇帝还会在他们的传统节日之际亲临祝贺。但包容度也是有限的,比如不允许外国人穿汉服唐装,不允许拥有田地,发生治安案件,首先问责的是外国人一方。
即便如此,依然阻挡不了移民大军的汹涌之势。
这种场景,当代人是不是很眼熟呢?